"結愛"原著作者暢談IP改編 奇幻題材也可反思現實

《結愛·千歲大人的初戀》上演了一段綿延千年的愛戀
原著作者施定柔
“狐族”的設定靈感源自《聊齋志異》
《結愛》裡的賀蘭大人是“失明人士”
《結愛》的支線和配角增添了戲劇元素
《遇見王瀝川》男主角經歷了單腿截肢
奇幻穿越愛情題材網劇《結愛·千歲大人的初戀》(簡稱《結愛》)近日迎來大結局,現代都市女子皮皮(宋茜飾)和狐族祭司賀蘭靜霆(黃景瑜飾)拋卻以往的傷痛重新開始,讓這段綿延千年的浪漫愛情故事畫上了圓滿句號。該劇點擊率和口碑都不俗,讓宋茜打了一個演技翻身仗,也讓黃景瑜繼《紅海行動》之后再次提升了關注度,而導演陳正道和原著作者施定柔更是功不可沒。
這部電視劇改編自施定柔2009年創作的小說《結愛·異客逢歡》。“施定柔”這個名字上一次被劇迷關注,是前年由她創作的小說《瀝川往事》被改編成電視劇《遇見王瀝川》,焦俊艷和高以翔演繹的純愛故事感動了無數觀眾。近日,施定柔接受了羊城晚報記者的獨家專訪。她從一個作者的角度,談到了對於IP改編的看法。從暢銷書作者變成熱門IP打造者,施定柔坦言:“我數學很差,沒什麼商業頭腦,而且有社交障礙,不擅長跟人打交道。但我會不斷地創作新的小說,我的理想是一直寫到80歲。”
A
《結愛》
遺憾的是不能再現
“井底晒月光”
《結愛》播出之后,有網友立刻聯想到同類題材韓劇《來自星星的你》和《鬼怪》。不過,施定柔從來不擔心會被指責“抄襲”,因為早在《來自星星的你》(2013年)、《鬼怪》(2016年)播出之前,《結愛》在2010年就出了紙質書。施定柔笑道:“他們有沒有受到《結愛》的影響,我就不知道了。”
羊城晚報:當初創作這樣一個都市奇幻題材故事,有什麼機緣?
施定柔:2008年底,當《瀝川往事》的小說快寫到結局的時候,我就開始構思下一部小說。當時我的師兄正在修改博士論文,研究的選題是《聊齋志異》,他讓我看一下論文提提意見。我看完后突然靈機一動,而且那一年《暮光之城》正在大熱,於是我就想寫一個人狐相戀的故事。《結愛》的劇名取自孟郊的詩,因為我的導師在研究孟郊,辦公室牆壁上貼滿了孟郊的詩。
羊城晚報:你覺得劇版《結愛》對原著的哪些改動是讓你滿意的?
施定柔:劇本豐富了一些副線,增添了搞笑元素,比如修鷴、寬永這對好友,原先在小說中段才出現,而編劇讓他們在劇集一開始就現身,成了賀蘭大人的左右手,還與辛小菊組成愛打嘴仗的“有妖氣三人組”。還有生活場景的改動,小說創作於2009年,當時還沒有微信和朋友圈,而劇裡加入了網絡流行詞和聊天軟件,讓故事更貼近當下生活。
羊城晚報:有沒有讓你遺憾的地方?
施定柔:我在創作時並沒想到小說會被影像化,所以寫得天馬行空,有些我比較喜歡的場景在泰國拍攝時無法實現。比如皮皮與賀蘭在井底“晒月光”的橋段,我覺得很獨特,但導演告訴我,在國外無法挖一口井來拍攝,所以他改用一個巨大的私家游泳池做場景,水光和月光相輝映,也挺美的。
羊城晚報:你覺得宋茜和黃景瑜符合原著角色的感覺嗎?
施定柔:他們的氣質與人物氣質很契合。宋茜演出了鄰家女孩皮皮那種溫柔親切、善良體貼,沒有攻擊性。賀蘭靜霆必須同時具備陽剛和仙氣兩種特質,這種演員很難找,但黃景瑜特別符合,還為這個人物增加了一些呆萌的屬性,讓他更接地氣。
羊城晚報:你和導演陳正道聊得最多的是什麼?
施定柔:我本人是他的電影粉絲,超級愛看他拍的《重返二十歲》。我們在拍攝前三個月就開始溝通,聊得很愉快。導演向來很會拍情感戲,是個很有主見的人,也特別擅長說服別人,沒等到我提出爭議,他已經全部解釋給我聽了。
B
創作
男主角“帶病人設”能激發少女心
施定柔是“70后”,在華中師范大學中文系讀碩士,在多倫多大學東亞系讀博士。2004年,她在“晉江文學”首次發表武俠題材小說“三迷系列”,2008年創作《瀝川往事》,2009年開始寫《結愛》系列,然后是《彩虹的重力》。在網文作者中,施定柔算不上高產,但創作的都屬精品。
羊城晚報:有很多人把《結愛》拿出來和《來自星星的你》《鬼怪》類比,你怎麼看?
施定柔:我不敢說《結愛》超過了《星你》,但就故事的深度、人物的首創性及獨特性而言,《結愛》並不遜色於《星你》或《鬼怪》。這是一個非常“中國范兒”的故事,素材主要來源於中國的本土神話和歷史傳說。有人說《結愛》是個“瑪麗蘇”的故事,我覺得有點委屈。我並不想局限於寫一個奇幻愛情故事,而是想把綠色環保的理念融入故事中,讓大家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關心動物,愛護地球。
羊城晚報:你的學歷,對創作產生了什麼影響?
施定柔:我的寫作比較傾向於“學院派”,小說主人公都是專業人士,比如《迷俠記》裡的慕容無風是著名醫生,《瀝川往事》裡的王瀝川是優秀建筑師,《結愛》裡的賀蘭靜霆是古董鑒賞家。其次就是我比較擅長寫“Argument(爭論)”,這大概是寫論文訓練出來的技能吧,比較注重故事的邏輯。最重要的是,我特別擅長找資料、挖素材,我能查到的資料范圍可能比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要大一些。
羊城晚報:《結愛·異客逢歡》是一部網文小說,你在創作時是否迎合了受眾的喜好?
施定柔:我是一個比較固執的作者,一般不會輕易受到讀者意見的影響,更不要說被左右了。我始終覺得作者與讀者的關系就是一輛大巴上司機與乘客的關系,我就是那個司機,不可能讓乘客坐到司機的位置上。至於乘客,如果你喜歡就上車,覺得不喜歡可以下車,也會不斷地有新的乘客上車。而這輛車肯定不會為任何一個乘客修改它的目的地。
羊城晚報:完全拒絕讀者的建議?
施定柔:也不是。有時候讀者會指出一些bug或者錯別字,我會馬上修改。當我從現代言情的《瀝川往事》轉向玄幻題材的《結愛》時,相當於換了一個文類,很多以前的讀者表示不習慣。為了安撫他們,我在《結愛》裡讓“瀝川”和“小秋”客串了一段,這大概是我為了“迎合受眾”所做的最大努力吧。
羊城晚報:有讀者發現,你創作的小說男主人公都帶病:《彩虹的重力》男主人公患哮喘,《結愛·異客逢歡》男主人公失明,《瀝川往事》男主人公單腿截肢,“三迷系列”男主人公癱瘓……
施定柔:我曾祖父是當地一位名醫,我從小就對醫學比較感興趣,所以比較擅長描寫“有嚴重疾病最后可能導致死亡”的人設,而這種設定也能調動女性讀者的“少女心”和“母性”。
C
IP改編
“爆款思維”是一種懶惰的做法
今年以來,網劇頻出精品。《結愛》雖然算不上大題材大制作,卻做到了“小而精”,令許多網友驚喜感嘆:“內地終於也有合格的浪漫偶像劇了!”其實,施定柔原先鐘情於武俠題材,《結愛》算是她的轉型之作。她形容自己的創作是天馬行空、隨心所欲,沒有按套路出牌。
羊城晚報:你覺得都市奇幻題材和現在流行的現實主義創作思路矛盾嗎?
施定柔:所有的幻想都是對現實的一種折射。當然,“現實主義”的創作思路指向“當下”,而“奇幻”題材則更多地指向“未來”。比如《結愛》中提到的狐狸取皮、動物生存環境惡劣和棲息地流失,這些現實問題都會對未來產生深刻影響。奇幻題材要區分兩種幻想:一種是對現實進行反思的幻想,另一種是以自我滿足為中心的低質的幻想。
羊城晚報:許多IP改編劇都顯得爛俗,而你的兩部都成了爆款,這其中有沒有什麼經驗?
施定柔:首先是這兩部小說都有比較扎實的故事內核,情感強烈的純愛故事很容易引起觀眾,特別是女性觀眾的同情與共鳴。其次是這兩個劇本要麼是由我自己來操刀,要麼由專業的編劇團隊操刀,都盡量尊重原著的基本設定和情感邏輯。最后就是遇到了很好的導演、合適的演員以及有經驗的制作和發行公司。我覺得,小說改編最關鍵的還是要尊重原著、尊重基本的人物關系和故事的完整性,不然也沒有必要購買版權。
羊城晚報:你這次怎麼沒有像《遇見王瀝川》那樣,為《結愛》擔任編劇?
施定柔:《結愛》的電視劇版權方“芒果影視”曾經邀請我做編劇,但當時我正在寫《結愛·犀燃燭照》,也就是“結愛”系列的第二部,已經簽了出版合同並處於交稿期,無奈之下隻能錯過。但芒果影視很看重原著作者的意見,編劇寫的每一稿劇本都請我看過,我也提過具體的意見。
羊城晚報:你如何看待如今IP劇創作普遍遵循的人設、劇情套路形成的“爆款思維”?
施定柔:我反對這種從市場角度來倒推創作的行為,這是快餐式的、拼湊的、短壽的、粗制濫造的。我覺得“爆款思維”是一種懶惰的做法,應該遭到摒棄。
羊城晚報:現在你能適應編劇這個身份嗎?對於IP作者組團“搶”編劇飯碗這個現象,你怎麼看?
施定柔:在編劇這一行,我還是個新人,還不是一個很專業的編劇。在我心目中,專業編劇是那種無論你交給他什麼題目或者改編什麼項目他都能做好的人,而我目前隻能改編自己的作品或者是我熟悉的題材。我不反對IP作者去嘗試編劇,如果IP作者能為編劇界提供新的人才資源,我相信這是受歡迎的。在創作這個行當裡,每個人都是靠自己的作品吃飯,如果你有本事,沒人能搶你的飯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