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藍皮書:移動互聯網助力精准扶貧的五大優勢

人民網天津6月20日電(劉揚) 今日,人民網研究院組織編撰的移動互聯網藍皮書《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報告(2018)》在天津正式發布。
報告指出,移動互聯網憑借天然的技術優勢為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提供了新思路、新手段。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中提出,要加大“互聯網+”扶貧力度,完善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加快推進寬帶網絡覆蓋貧困村。中國加快4G網絡在農村的建設,截至2017年7月,4G網絡覆蓋行政村佔比達到91.7%,較2016年底提升6個百分點。其中,安徽、河南、重慶、雲南、江西等省份已實現貧困縣行政村的4G網絡全面覆蓋。
移動寬帶網絡通信費用大幅度降低,貧困人口享受到專屬優惠資費。截至到2017年底,我國手機上網流量平均資費已經下降到26元/GB,與兩年前相比,手機流量資費水平下降了約64.7%。運營商也紛紛出台專門針對貧困人口的優惠資費套餐。
社會各方採取多種形式,利用移動互聯網開展精准扶貧、精准脫貧,主要的方式方法包括,利用移動互聯網促進電商扶貧,利用移動互聯網改善貧困地區公共服務,利用移動互聯網開展扶貧公益活動等。
與傳統扶貧方式相比,利用移動互聯網扶貧具有五個優勢:一是便捷優勢,打破時空限制,隨時、隨地可用,實現泛在接入、萬物互聯,使得網絡扶貧可以永遠在線﹔二是扁平化優勢,通過供需對接,減少中間環節和層級,可降低農產品交易成本、經營管理成本﹔三是具有規模優勢,網絡價值和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互聯網用於網絡扶貧可有更大的溢出效應﹔四是集聚優勢,互聯網快速實現用戶集聚、企業集聚和數據集聚,可以充分調動社會各方力量參與扶貧攻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五是普惠優勢,互聯網能夠有效降低服務門檻,屏蔽了地域、群體、階層的差異,可成為貧困地區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依托。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