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張春霞:共建共享大數據平台 原創數據是核心生產力

2018年06月20日17:32 |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小字號

重慶華龍艾迪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春霞

人民網天津6月20日電(記者 燕帥 趙光霞)2018(第三屆)全國黨報網站高峰論壇今天正式召開,論壇主題為“媒體融合:宣傳新時代 擁抱新時代”。中宣部、中央網信辦、人民日報社、天津市委市政府相關領導,天津市委網信辦主要負責同志,中央及地方黨報網站總裁、總編輯,專家學者,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平台、企業、媒體代表等200余人參加論壇。

重慶華龍艾迪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春霞在下午舉行的“分論壇二:培育增長點 激發新動能”上作主旨發言,以下是發言內容:

感謝人民網,各位同行,到論壇最后一個節點,與大家在一起討論,我試圖從華龍網的原創管理和版權管理看我們對新的增長點和新的動能這方面的理解。

我們今天參會的所有嘉賓,大多數是來自於黨報、黨網的,的確我們黨報黨網一直是優質內容的主導生產者,也是我們宣傳輿論的一個主陣地。說實在的,我個人覺得,在拓展和運用匯集數據的時候,其實很多黨報黨網,特別是省級這塊,我們沒有強大的技術優勢,也沒有強大的資金保障。我們在對數據應用這方面,往往是有一些力不從心的。

以我們自己對版權這塊,我們平常考察的一些情況、調研的情況來看,我們的黨報黨網,當然我們一直在生產優質內容,這些內容不僅僅是我們自己在用,也是很多商業媒體和商業平台所追求的一個重點,也是他們所需要的頭部內容。這些內容是否所有的觀眾、所有的受眾、所有的讀者,都是從黨報黨網身上看到的呢?不一定,大多數是從第三方平台看到的。

我們生產了這麼多的優質內容,但是我們在版權這個市場上,說實話,我們一直是弱勢方。我以前跟很多媒體老總在交流的時候,大家都非常憤怒,說每年都生產這麼多的內容,其實每年賠付了更多的錢,華龍網去年賠了一百多萬,我們回收版權收入,我就不好意思說到底多少,可以想像得到,我們賠付出去的版權遠遠是高於自己的收入。相較於商業媒體和有經驗的互聯網公司來說,這一塊無論從法務還是技術來說都不能和他們相交的,我們的媒體或者網站也好,我們在版權管理這塊沒有專門的人手,一個省報集團,拿晨報集團來講,下面有這麼多媒體和子公司,加起來有30多個子公司,很多的媒體,還有平台,但是我們整個法務部隻有四個人。我問了一下,在同一級別黨報中間是比較多的,這四個人每天要做30多家子公司和部門的合同審理,他們根本沒有時間關注版權這塊,他們能做的事情可能就是遇到這樣的版權應訴的時候去倉促應戰,這往往是我們賠得多賺得少的原因。

技術更不用說了,大多數的省報集團或者省級網站,防御性的法務、維修性的技術,是我聽一個論壇的時候,一個網站的老總總結出來的,可以想見我們技術的力量。

客觀上,我們整個版權這塊,維權期確實非常長。我們曾經梳理過自己的版權流程,大概有三十多步,三十多步非常的繁雜,要確認我們的權屬,要一個一個的領數據,要和對方打官司,這塊也不是我們自己的專業,中間還涉及到和法院、律師各種各樣的溝通,這導致我們整個維權流程非常的長,而且成本高、收益低。這麼多年來,說實在的,我們商業模式沒有多大的改變,我們遇到很大的問題,我們和讀者有一個數據失聯,在以前的時候是通過二次售賣來實現我們的價值,我們的報紙、新聞從來不是第一手賣給我們的讀者,賣給我們的用戶。但是現在我們自己的媒體遇到的一個情況,就是我們的內容往往是要通過第三方平台去跟讀者失去連接,我們不是和讀者直接連接的。這樣的話,第三方平台往往不需要費用或者很少的一點費用,就把我們生產的優質內容一鍵轉載了,這個時候,我們可能自己生產內容的優勢還在,但是我們自己的讀者已經不在了。我們沒有辦法通過和讀者的統一連接來二次實現我們的價值。

第二個,大多數的媒體是不再有先進的互聯網技術的。包括我們現在叫得比較響的新的品牌,黨內的新的平台,在調研中發現他們在創建過程中間,他們用的是第三方的外包技術或者一些社會力量的介入,我們媒體人自己想要實現某個想法的時候,來來回回的搗騰,推出一個產品或者推出一個新的應用,這中間要花很長時間的流程,等東西真設計出來的時候,時效過了,讀者已經不在那裡了。從這方面來說,我們很難和商業網站或者互聯網的公司來競爭。

還有一個,今天下午一直說我們怎樣實現“四力”,我們媒體也好,一直在傳播力、影響力和我們的版權之間做搖擺,因為我們覺得我們離不開第三方。我們好象除了借助第三方渠道之外,我們自己是沒有辦法的。所以,這就造成了我們一直搖擺的力量。

過去這些年,其實我們的媒體做了這麼多年,已經積累了很多客戶群、用戶群,我們也有自己的市場號召力,這些很優質的市場優勢,到現在為止也沒有形成一個有效的數據,大多數的媒體,我們沒有讀者群、廣告客戶群和具體的數據存儲和畫像,這些東西我們這麼多年來,也許我們是把報紙過去幾十年、五六十年的積累重新掃描做了一個數據庫,但這個數據庫不是一個真正有效的數據庫,我們是跟讀者、廣告客戶、市場群體脫鉤的,而這些數據在哪裡?這些數據在商業網站那裡。因為商業網站現在在直接的聯系讀者。我們要從商業網站或者商業平台拿到這些數據是非常貴的,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局面,我們自己的數據是用不了,但是我們商業網站或者別的數據、商業平台的數據又很貴我們用不起。

在這樣的情況下,華龍網正在做一個事情,力圖打造媒體原創的數據資源庫,我們現在力圖來打造這樣一個數據庫,我們形成一個大的共同體。這個共同體想要做什麼呢?首先,這是一個能交付稿件、互換資源的數據庫。我們建立這樣一個共享資源庫,我們互相投入資源,互相投入相應的資源,然后我們從中來獲取回報,這樣來規避我們的侵權風險,而且降低我們信息的獲取成本。

第二,我覺得這是一個版權收益的基礎數據庫,這是我們之前整理的,剛才我說的,在整個版權流程有30多步,這是從30多步要抽取的必須要做的8步。這8個步驟其實后面所包含的工作量非常非常不小,我覺得要真正解放我們黨報黨網自己的法務,解放他們自己的技術,要授權給專業的人士做專業的版權維權和運營,共建數據庫之后,我們隻需要簡單的授權就可以坐享版權收益。這后面有一個東西,我們和商業互聯網談判的時候是處在下風的,我知道規范的叫得出名字的頭部商業網站和頭部商業平台會主動和媒體聯系付版權費的,但是版權費有多少,大家心知肚明,他們每年可能用我們一家網站或者用我們一家媒體幾千字上萬字的稿件,他們付出的版權費真的隻有一點點。這是為什麼?因為這麼多年,第一沒有數據,第二沒有証據。最關鍵的一點,我們也沒有真正聯合起來,我們可能同一個城市,特別是省會城市,可能我們有幾家媒體,它可能同時跟這家媒體在談判,可能同時也跟那家媒體談判,因為各自為戰,我們根本沒有溢價能力,他說多少就是多少。如果大家一起聯合起來,共建基礎數據庫,就是要提升自己的黨媒、黨網自己的溢價能力。

這是一個未來可期的隱身數據庫,現在是一個數據為王的時候,這些數據,剛才說了商業網站的數據用不起,為什麼用不起,商業網站的數據從哪裡來的?還不是從黨媒來的,只是這些年來我們沒有把有效的數據積累起來,沒有把這些數據有效利用起來。如果共同投入有了這個數據庫的話,我們其實在數據分析這塊有大多數靈活的力量,可以把這些數據進行分析,第一是提供這些可以用在直接為我們服務的東西,比如傳播力的指數、網站傳播分析、熱點事件的預警,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提供未來的一個宏觀數據,我們的用戶在哪裡、我們的用戶畫像是什麼,我們的行業數據是什麼,我們所需要的輿論導向又是什麼,這樣在面對我們兩大客戶,我們的行業客戶,我們政府客戶的時候,我們是有數據支撐的。

回歸到版權這上面,我們現在已經建成這樣的版權管理平台,我們版權管理平台包括確權、追蹤、取証、維權四大平台,確權就是我們現在可以直接對接媒體本身的原創,然后把寫稿平台一一對接,第一時間把我們寫上的稿子打上時間鐘和數字指紋,把數字指紋發到第三方,這樣就完成了作品的確權,任何人質疑這條稿子是不是你的,是不是我們自己的時候,我們就有証據。第二就是我們的追蹤,這是我們的發布平台,實現的自動確權。這是我們的追蹤,第一時間做完確權之后,把確權的稿子拿到全網上去做追蹤,看有哪些平台用了我們的稿子,這回應了如果有一家媒體跟你談判或者一家商業網站跟你談判的時候,說我到底從哪段時間到哪段時間到底用了多少條稿子,就可以在這個平台上,通過這個追蹤,通過你的數據篩選,很清楚的把你追蹤的你到底用了多少條稿子提出來。再一個,我們取証,這麼多年來,為什麼做版權是非常耗時耗力的,中間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取証的難題,我們傳統的取証都是跟公証處對接,公証處收費特別貴,當然現在也可以談判。第二,有時候我們想做公証的時候做不了,我們取証系統可以直接連接剛才所說的監測數據,把監測到的數據馬上就進行取証,這就避免了我們中間的難題。在實踐過程中,我們還對接了一整套的版權的OA系統,能夠做方便的版權維權,我們也跟國內非常多的知名專門打版權的一些律師團隊做合作,成立了這樣一個維權團隊,可以為我們媒體提供定制化的版權服務。

剛才一直在強調的是數據、數據、數據,我們的原創數據,一定是我們最核心的生產力,我們擁有版權的原創數據更加是我們的重中之重。我們通過整個數據平台的建立,通過對我們整個原創數據的融合使用,我們對未來會推出越來越多的媒體新產品,而且連接更多的用戶,在跟用戶連接過程中間,來反饋更多的數據支撐,這樣來形成整個價值媒體數據鏈條。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