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報道看“上合” 人民日報亮點多

6月9日至10日,在美麗的海濱城市青島,成立於2001年的上海合作組織迎來了“成人禮”——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18次會議。人民日報聚焦上合組織擴員后的首次峰會,通過不同類型的融媒產品,“多聲部”唱響同一首“主題曲”。這次上合青島峰會的融媒報道中,人民日報有哪些亮點產品?且讓我為您一一道來。
視頻產品創意佳制作精
如今的重大主題報道中,總少不了微視頻的身影。上合青島峰會開幕前后,人民日報就連續推出多部宣傳片,創意鮮活,制作精良,用鏡頭講述城市發展、上合故事,頗有電影級品質。
城市形象宣傳片《青島一分鐘》,借鑒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火爆刷屏的《中國一分鐘》創意,將涉及青島形象的元素濃縮於短短一分鐘的“時間膠囊”裡。青島美味、嶗山風光、智能交通、碧波帆船、“蛟龍”潛水……串聯起創新進取的“青島時間”。一分鐘之微與經濟體量之大的強烈反差,增強了青島這座城市的張力與活力,也呈現了中國城市發展的縮影。
人民日報英文客戶端推出的創意微視頻《遇見青島》,通過模擬微信群聊場景,串聯多個小視頻。巧妙利用“青島”諧音,展現讓世界“傾倒”的城市魅力。英文客戶端發揮國際傳播優勢,讓外國面孔講中國故事。唱中文歌、演京劇、書《論語》,外國友人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中國的喜愛、對上合的期待。
創意微視頻《遇見青島》
3D微視頻《共同家園》用3D技術打造立體畫面,在海鷗聲、海浪聲、鐘鳴聲交織的背景音中,引出習近平主席同期聲,闡述命運共同體觀點,形成高遠空靈的視聽效果。這部微視頻善於運用意象表達隱喻。比如,片中帆船的意象,既釋放了“帆船之都”青島是一個新起點、上合組織將在這裡揚帆起航的信號,又呈現了百舸爭流、千帆競航的國際合作新格局。又如,一棵樹的意象,傳遞著以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為內涵的“上海精神”,也表達了“中方願同各方一道,強化命運共同體意識,建設安全穩定、發展繁榮的共同家園”的誠意。多種元素共同營造出“青青之島,和合共生”的和諧意境。
《矚望上合 青島之約》中,鏡頭從中國出發,途經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印度、巴基斯坦等上合組織成員國,飽覽8國風貌。視頻中,多國政府官員、議員、媒體人熱情寄語上合峰會,點贊上合碩果,表達攜手合作的美好期待。
圖解新聞動起來更養眼
隨著可視化手段的豐富多樣,圖解新聞僅僅“可視”不夠,還需“可動”,人民日報客戶端以動態長圖呈現的圖解新聞備受青睞。
《上合組織青島峰會有啥看點?一圖帶你了解》選擇了“小清新”的水彩手繪風格。海鷗飛翔、水草搖曳、酒杯碰撞、焰火閃爍、船舵旋轉……動態的細節點綴,使整個圖解產品生動起來。不僅視覺“養眼”,信息量更是滿滿。除了聚焦峰會日程、主要參與者、主要話題等備受關注的基本信息,還特別突出上合組織擴容后的首次峰會等亮點信息,並提出“為什麼選擇青島作為主辦城市”的問題,在解答中自然呈現青島這座城市人文、經貿、生態等方面的發展成就。
“畫風”一致的另一則動圖圖解——《與你有關!上合惠及31億人》,梳理17年來上合組織在安全合作、經貿合作、人文交流等方面取得的累累碩果,為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地域最廣、潛力巨大的綜合性區域組織整理出一份長長的成績單,並聯系上合組織近年來與“一帶一路”融合發展的情況,豐富了報道的信息維度。
不同平台展身手揚特色
中央廚房、人民網等平台也各展所長,端上各家“特色菜”。
中央廚房思聊工作室推出新媒體評論《給你看幅青島上合圖》,身處峰會前方的黨報評論君將“青島印象”娓娓道來。與見報評論突出的觀點性、思想性不同,這幅“青島上合圖”以白描為主,用游記隨筆的親切表達,在對見聞的敘述中,描繪“把生活過成詩”的青島氣質。配合“睡前聊一會兒”音頻,雖然是文字產品,卻不乏畫面感。用戶在聆聽和閱讀中,仿佛與評論君一起漫步海濱,共同親歷青島故事。
人民網系列訪談“Experts' views on SCO ”,圍繞“中國在上合組織中如何承擔國際責任”“國際社會如何看待上合組織”“2018上合峰會有哪些值得期待”“怎樣提升上合組織的國際影響力”等問題,邀請多位專家暢談觀點。這組訪談瞄准國際受眾,片頭採用全英文字幕,部分專家為英文訪談,凸顯“國際范兒”。
人民視頻推出90秒MG動畫《青島因為這件事兒火了,你還不知道?》。動畫中,紅瓦綠樹、摩天大樓、陽光沙灘、繽紛夜色等美圖帶用戶“青島一游”。接著,用輕鬆活潑的動畫形態速遞峰會信息,講解上合知識,讓用戶感受世界水准、中國氣派、山東風格、青島特色的“上合力量”。
在此次上合青島峰會的報道矩陣中,人民日報融媒體產品創意迸發,形態多樣,可視化產品仍是主要趨勢。這正是:圖文視頻齊發力,共為上合來打氣。同唱一首主題曲,多種聲部奏合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