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潤澤:不能讓優質內容因形式變化而流失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中國新聞史學會副會長王潤澤教授 胡昱喆/攝
人民網天津6月20日電(唐玉潔、陶建)2018(第三屆)全國黨報網站高峰論壇今日在天津召開,論壇主題為“媒體融合:宣傳新時代擁抱新時代”。本屆論壇由人民日報社、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指導,人民日報社人民網、天津市委宣傳部、天津市委網信辦主辦。人民網天津頻道對出席論壇的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中國新聞史學會副會長王潤澤教授進行了專訪。
以下為採訪內容:
人民網天津頻道:如何看待當前媒體的深度融合?媒體融合進行到了哪個階段?未來的趨勢是什麼?應從哪些方面下力氣?
王潤澤:媒體深度融合的基礎是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其主要表現在平台聚合、內容可視、基於客戶數據的深度服務開發和盈利模式等方面的全面創新。目前不少媒體機構在建設集聚用戶資源的傳播平台,拓展盈利模式上下功夫,努力從內容供應者轉變為服務提供者。人民日報社首先發起的“中央廚房“模式已經在省級、市級、甚至區一級的媒體開始運用,成為主流媒體數字化嘗試的代表。最近的亮點是廣播電視國家隊借助最新技術進步,從頂層設計開始,進行資源整合、機制創新,引領媒體的深度融合。比如中央電視台的“央視新聞+”新媒體等客戶端,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廣播雲採編系統等等。
未來融媒體的發展要關照的地方還有很多,但大方向要把握住,即中國融媒體發展的核心,是要打造貫徹習近平新聞輿論思想,能夠講好中國故事,實現內容、平台、渠道、管理、經營和諧匹配高效融合,具有顯著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的新型主流媒體。
人民網天津頻道:在視聽化傳播的大潮裡,如何在思想文化領域開辟視頻傳播新天地?
王潤澤:傳統媒體研究新時代用戶使用習慣變革和場景變化,突破傳統的文字形式,提供導向正確和具有公信力的直播、音頻和短視頻產品,賦予內容產品正能量、思想性,時代性。在思想文化領域。首先,要著力探索靈活有趣新穎的表達形式,以視頻為載體,借鑒流行短視頻的內容構造特點,以趣味性思想性為標准,讓優質內容以視頻形式創新表達。其次,要准確把握用戶趣味,把握傳播“爆點”和路徑,在合適節點、合適平台以合適形式,發布和傳播視頻內容產品,傳播正能量和優質內容,在導向上發力。最后,還要特別注意思想性,思想文化產品以深度性著稱,能帶給用戶深入思考,在思想上啟迪用戶。在傳播過程中更要注重思想性、文化性內容的保真效果,不能讓優質內容因形式變化而流失。
人民網天津頻道:在媒體深度融合的今天,高等教育承擔著怎樣的使命?應培養什麼樣的人才?
王潤澤:高校在媒體融合中承擔著教育教學和前沿研究雙重重任。高校人才培養有自己的規律,馬上培養出來符合媒體發展的全能型人才是不符合人才培養規律的。高等教育機構面臨新聞傳播模式變革,要適應業界要求,著眼未來發展,探索學院+媒體/企業合作新模式,在聯合教學、實習實踐、實驗研究等方面開展合作。必須積極引入高端人才,特別是具備行業經驗的媒體人才和具有顯著學術成果的學術人才,壯大教科研隊伍。要不斷調整課程設置,開展校內學院間合作和校際合作,舉辦各類研討會,豐富學院教科研項目,著力把握未來新聞傳播趨勢和特點。
在人才培養上,首先,要貫徹習近平教育思想,解決好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樣的人和怎樣培養人的問題﹔其次,要培養面向未來的復合型傳媒人才。這些人應當具備優秀的新聞採編能力和強烈新聞敏感,堅守新聞職業道德,這是新聞傳播學子區別於其他專業學生的顯著優勢,而且要能夠熟練應用各種新型傳播平台和技術手段,特別是要具備很強的學習能力﹔最后,時代在變,技術在變,學生不可能在學校裡學到所有的前沿技術,深厚的文史哲功底和快速的學習能力是新聞傳播學院所要著力培養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