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8年第7期

電影文化對未成年人的影響分析

劉家麟
2018年06月26日10:03 | 來源:視聽
小字號

摘要:電影通過對人物角色的形象塑造,以生動的演繹形式沖擊著受眾的觀影體驗,產生一種無形的力量,潛移默化中影響受眾價值觀、行為方式等的塑造。未成年人還處在個體社會化進程中,在當今這種信息開放的媒介環境中,如何使電影正確地引導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和價值取向值得我們思考。本文將探究電影對未成年人的影響,以及對這些影響應當採取的對策。

關鍵詞:電影文化﹔未成年人﹔影響

電影作為重要的當代大眾傳播媒介,不僅具有傳遞信息、提供娛樂的功能,而且還能引導輿論、教化大眾。如今電影文化產業不斷繁榮,電影的題材種類和數量也不斷增加,之所以出現這種局面是因為有廣大受眾的支撐和追捧,其中很大一部分受眾是未成年人。但是在這種數量繁多的情況下,電影內容的質量參差不齊。青少年作為還處於個體社會化進程中的特殊群體,心智不成熟,價值觀、世界觀尚未成型。他們對新鮮事物和領域的接受能力較強,對以電影為主的視聽傳播媒介更具好奇心。那麼如何利用電影積極的一面促進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發育,並讓其能夠避免這些負面消極的影響,成為了電影創作和心理研究中一個值得考究的問題。

一、未成年受眾的接受特點

如今全世界的電影觀眾逐漸呈現出年輕化的態勢,根據互聯網電影資料庫呈現出的以2017年為界的全球歷史票房收入前二十強中,近八成的奇幻冒險題材影片都是針對年輕觀眾。其中迪士尼和漫威出品的系列電影在未成年人群體中有著很好的口碑。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網絡技術和智能手機迅猛發展,以視頻門戶網站為主的全新的觀影方式更加吸引未成年人,這種觀影方式的便利化和多樣化,提高了電影在未成年群體中的傳播度。電影也在內容娛樂性、傳播便利性等方面在各個不同年齡段中產生效應。

美國新行為主義心理學家班杜拉提出的社會學習理論,解釋人是如何在社會大環境中學習的,繼而形成和發展個體個性的理論。這一理論認為未成年人是通過觀察其他人的行為來觀察學習的,作為榜樣的形象,他的行為產生的結果會影響某種觀察到的行為是否被模仿。受眾的年齡、性別等方面和受眾的智力程度都會直接影響傳播效果。兒童通過觀察媒介內容,對其中某些角色或行為認同,並主觀意識到在某些情境下模仿會有積極的結果,那麼當這種情境出現時,就會出現一定的模仿行為,這就是傳播媒介對受眾的影響中隱形的部分。如有兒童收看電影中某些暴力鏡頭或場景,由於其沒有健全成熟的心理機制,所以在其意識中會潛移默化影響到他的行為判斷。相比於直接作用於受眾的態度、情緒等顯性影響,這種隱形的影響更使得包括電影在內的大眾傳播媒介對未成年人產生的影響。

二、電影對未成年人的影響

相比於文學作品的單一性的文字介質,電影以視聽語言為基礎,具有形象的直觀性。視聽結合的雙向傳播更富有感染力。所以受眾在觀影中容易被電影劇情所帶動,電影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受眾價值觀的塑造。特別是還處在個體社會化進程中的未成年人,心智還不夠健全,思想還不夠成熟。面對電影中的復雜情節,不能夠明確分辨出積極與消極、對與錯。美國心理學家史蒂文•凱爾士在《媒體與青少年》一書中提到媒體影響青少年社會化的機制。這一機制牽涉到媒體影響理論,即媒體影響到每一個接觸媒介的人。電影作為大眾傳播媒體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它能夠有效影響每一個觀看影片的人。我們將從積極的影響和消極的影響兩個方面來分析。

(一)積極的影響

作為一種文化,電影對劇情中的角色形象以生動的演繹方式進行塑造,在無形中影響到觀影者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電影所提倡的也正是這種理念。青少年成長的過程中,其思維方式和價值觀的建立都與其所處的社會環境有著緊密的聯系。

1.有助於未成年人成長,積極影響未成年人的社會化進程。人的社會化是一個后天的學習過程,后天的環境對人的影響也非常重要。未成年人社會化,即個人早期的基本社會化,是指個人學習基本的生活知識和技能,掌握基本的社會規范,了解基本的社會關系網絡,並能在實際生活中比較成功地扮演最基本的社會角色和從事最基礎的社會活動的過程。未成年人在社會化進程中需要各種知識的積累儲備,電影文化在對正確引導未成年人完成社會化方面具有特殊的積極作用。社會學習理論給我們一個理論解釋,電影給予未成年人受眾一些正能量的榜樣,當受眾行為能夠成功滿足個人需要時就會被保持,進而進行自我強化。電影能夠提供直接的經驗,幫助受眾尤其是未成年人對行為的結果進行充分的認識和理解,明白這些結果能否符合普世價值。

2.有助於未成年人建立審美情操。電影在社會教育中也有著發揮正面教育意義和弘揚先進文化的角色,寓教於樂、娛教兼收地幫助未成年人提高審美情趣。傳播學中的培養分析理論,也稱為教化分析,即大眾傳播媒介的傳播內容具有特定的意識形態傾向,這種傾向性並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以報道事實和提供娛樂的形式傳達給受眾的。北京師范大學影視文化對北京地區未成年人的影響與對策研究課題組曾做過一項調查研究,其中對“看電影的目的”一題的回答統計中,認為“從中可學到怎樣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佔到25.8% ,認為“娛樂、消遣、好玩、新鮮”佔到18.2%。這樣的調查結果表明孩子們對電影有各種各樣的期待,也希望電影能夠幫助自身成長。具備認識美、感受美、鑒賞美和追求美的能力的人,不僅能享受到美帶來的快樂,而且可以創造出更多的美來豐富世界。

3.積極培育未成年人的影視媒介素養。媒介素養指的是分析和評估媒體的能力。其中主動介入的未成年受眾在學校等正式場合的媒介使用是媒介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史蒂文•凱爾士提出如果向未成年人展示媒體是如何制作而成的,那麼他們受到媒體的影響就會比較小。所以媒介素養干預涉及兩個獨立的效應,一是轉變未成年人對媒體的認知理解,二是減小媒體對未成年人的消極影響。所以媒介素養能夠明顯改變個體對媒體使用的經驗。美國傳播學者亨利•詹金斯提出參與式文化的概念,指出傳統的媒介消費者可以通過對媒介內容的積極參與,轉身成為媒介生產者,與此同時,參與式文化對人們進行藝術表達、公民參與、觀點分享有著積極的意義。

(二)消極的影響

電影作為重要的大眾傳播媒介,其以生動的演繹形式沖擊著受眾的觀影體驗。在現在這個娛樂至死的泛娛樂化的時代,娛樂化盛行背景下的電影文化對未成年人會有哪些消極的影響呢?

1.影響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在前面的影響中提到電影文化對未成年人的社會化進程有積極的影響,但是這種影響是把雙刃劍,作為一個具有自身特點的社會群體,未成年人在年齡、知識、經驗等方面表現出不同於成人的特質。電影中出現的宣揚非主流文化,為了迎合商業效果意義而生產出有悖於影響受眾尤其是未成年人價值觀的內容,即消融傳統中的道德觀念和扭曲了積極正確的價值取向。

2.暴力情節對未成年人的影響。拉扎斯菲爾德提出過精神麻醉的概念:“大眾媒介是一種既可以為善服務,又可以為惡服務的強大工具……而總的來說,如果不加以適當的控制它為惡的可能性更大。”未成年人最主要的學習途徑是觀察和模仿,面對電影中出現的暴力情節沒有辨別事物正確與否的能力,所以容易在觀影后模仿,在現實生活中會出現一些暴力傾向。

3.電影產生的刻板印象對未成年人的影響。刻板印象是對一群個體概括的或是假定的概念化,會導致群體中的個體同質化的表象。即群體中大多數的人被感知為具有相同的特質。刻板印象還會造成一種有偏差的期望,即對他人的表面特征,應該如何思考、感受和行為的預期。對於未成年人來說,包括電影在內的媒體往往充斥著性別和種族刻板印象。而且他們在電影中能接觸到一些負面的信息,如毒品、酗酒等場景。電影情節的渲染會影響到未成年人對這些行為的認識,可能會由最初的嘗試者發展成為穩定的物質使用者直至形成物質依賴,這值得我們思考。

三、對策

未成年人思想還處在於成長的進程中,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形成,面對繁多復雜的信息時,極易受到一些不良的思想影響。電影的創作者要多關注未成年人這個群體,創作適合他們的影視作品,應當擔負起寓教於樂的社會屬性與責任,幫助未成年人構建積極的價值觀和健康的心理。班杜拉在社會學習理論中提出了道德行為是可以通過學習獲得的,而且可以被改變。觀察者通過對觀察對象進行模仿學習,以線性的順序來揭示學習榜樣的過程,觀察學習和直接學習。要樹立同伴榜樣和注重成人榜樣示范作用,所以在電影中要突出這兩個方面,才能使其教育引導作用可以顯現出來。在電影創作中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充分認識到電影對未成年人的影響力

傳播學家施拉姆曾形象地提出,少年兒童和電影電視等媒介的關系就像顧客和自助餐廳的關系一樣。少年兒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他們最感興趣的“食物”。在創作影視作品時,既要考慮到作品的商業價值,更要考慮其社會價值,考慮到不同年齡段受眾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注意影視作品在少年兒童成長過程中的影響,寓教於樂才能使電影在未成年人中收到更好的效果。創作出與現實生活貼近、反映現實中未成年人生活狀態與心靈情感的影片,對於促進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是必不可少的。

(二)創作者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認知,樹立正確的觀念

電影不僅要展示精彩的視覺效果,也要注重教育引導功能。電影是一門藝術,要發揮電影的藝術感染力,去吸引未成年人,而非直白的教化教育。在是非觀相對薄弱的時期,創作者要做好作品把關人的角色,自覺構建積極的價值觀體系,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針對未成年人受眾的特點,保持傳播效應,以達到相當強度的傳播影響力,使未成年人形成一定的藝術審美的心理信賴程度。

(三)做好電影內容分級

實行影視作品分級,可以規避某些影片對未成年人的負面影響。目前有些國家已經實行影視片分級制度。為了保護未成年人,使之遠離暴力、色情、恐怖等不健康的影響,1990年美國電影協會根據內容含有的負面信息的多少將電影分為G級、PG級、PG-13級、R級和NC-17級五種類型。這樣可以提醒少年兒童影片裡的負面信息的存在。我國電影分級還依靠相關的管理規定。盡管這些條例法規中涉及的負面內容范圍大,但卻沒有量化的界定。所以還是要提倡做好電影分級,細化電影審查和發行的具體細節,幫助未成年人直觀地找到屬於自己的電影,這樣可以有效避免電影對其心理健康發展產生的消極影響。

四、結語

電影對未成年人的影響有利有弊。大眾傳播媒介的影響不是直接的和即時的,而是間接的、長期的和潛移默化的、因人而異的。電影對未成年人的影響的評判需要一個理性的思考,盡量做到善用其長技對青少年形成正能量的促動和引導作用,努力杜絕一切不利於孩子們成長的影視作品在他們成長階段的傳播。

參考文獻:

1.卜衛.大眾媒介對兒童的影響[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

2. [美]史蒂文·凱爾士.媒體與青少年[M].廣州: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2.

3.邊玉芳.兒童發展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

4. [英]丹尼斯·麥奎爾.受眾分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5.邵培仁.傳播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