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企業再掀上市潮 "新電商"時代正在開啟
小米、美團、獵聘、映客、同程藝龍、51信用卡、寶寶樹、找鋼網……今年以來,中國互聯網公司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上市浪潮。除了一些老牌企業,剛成立不到3年的拼多多也在摩拳擦掌。面對這樣的趨勢,有人形容“它們不是已經上市,就是在赴美或赴港IPO的路上”,並稱這種趨勢為國內互聯網企業有史以來的第三次“上市潮”。
新電商成上市主力軍
這股浪潮今年初春開始涌動。4月,獵聘向港交所提交IPO招股書,成為內地首家在港交所上市的在線招聘類企業﹔5月11日,虎牙正式在紐交所挂牌上市﹔6月25日,美團點評在港交所公布IPO招股書﹔6月27日,二手車電商平台優信集團宣布在納斯達克上市﹔同樣在6月27日,映客在香港舉辦投資者路演會,宣布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計劃……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互聯網企業上市的名單越來越長,大有一發不可收拾的勢頭。
最新也頗讓市場吃驚的一例,是社交電商拼多多突然宣布上市的計劃。據稱,其在6月29日向美國証券交易委員會提交IPO申請書。
而就在下周,小米集團將正式挂牌港交所。除此之外,像螞蟻金服、騰訊音樂、斗魚、快手等也出現了可能會在今年下半年籌備上市的傳聞。
如果細數互聯網公司的上市熱潮,此前一共有兩個階段。大概在2000年到2005年前后,百度、騰訊、搜狐、網易等領軍互聯網企業紛紛上市,而在2014年,阿裡、京東等電商也前后上市。在中國電子商務中心主任曹磊看來,國內互聯網公司的第三次上市潮有別於以往任何一次,最顯著的特征就是以小米、美團點評、拼多多等為代表的“新電商”,成為引領這股上市熱潮的主力軍。
這也意味著,一個“新電商”時代正在開啟。
搶錢過冬或是主因
和前兩次相比,第三次浪潮中的弄潮兒顯得又多又密。用“擠破頭皮也要上市”來形容互聯網企業現在對上市的熱情,並不算夸張。
至於背后原因,市場最容易聯想到的兩個字就是“圈錢”。目前也確實存在著“新一輪資本寒冬”的說法——與前幾年相比,如今互聯網企業獲得融資不再容易﹔隻有通過上市才能借助資本的力量熬下去。天星資本合伙人秦源認為,扎堆兒上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去杠杆的大背景下企業都很缺錢,融資環境已大不如前,“以前看不到等待IPO的理由,現在就更不能等”。
據不完全統計,成立不到3年就遞交招股書啟動IPO的拼多多或將成為電商行業有史以來最快啟動上市的一家企業。它為何如此心急,引發了市場的重重猜測。曹磊認為,拼多多目前有著非常充沛的現金流,選擇此時啟動IPO,背后應該是資本在起推動作用。而這也意味著,投資機構有著很迫切的退出意圖。
但對此,也有分析師持有不同觀點。“並不是說今年這麼著急,而是每年都這麼著急。”互聯網行業分析師梁振鵬說,絕大多數互聯網企業都是在虧損中運行的,這就需要持續不斷地融資。“企業上市主要是因為自己缺錢,銀行不好貸款,所以要上市融資,這跟以往並沒有區別。”他說。
從企業選擇上市地點來說,港股市場頗受歡迎。今年港股改革“同股不同權”企業上市,更加寬鬆的上市環境也可能點燃了企業加快上市的熱情。經濟專欄作家宋清輝認為,一般來講,這些赴港上市的中國互聯網企業中,有不少採取了“AB股”的架構,以此保証創始團隊對企業的絕對控制權。“這也是出現中國互聯網公司赴港潮現象的原因,與港交所允許採取‘AB股’架構的企業在香港上市有關。”他說。
破發隱憂戳破估值泡沫
6月29日,獵聘上市首日,開盤價31.6港元,較33港元的發行價下跌4.2%。直到昨天收盤,獵聘股價仍在破發。上月匯付天下上市首日,開盤報6.98港元,較7.5港元的發行價下跌7%,當日收報6.62港元,跌幅達11.73%。
新股破發並非個案,總體來看,今年上半年港股新股破發率高達70%。
新股屢屢“流血”上市,業內人士認為,破發主要是因為來自內地的IPO企業讓港股供給激增、導致港股市場極度承壓所致,這勢必對市場和投資者產生不良影響。
但另一方面,互聯網企業估值虛高早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新股大面積破發,正在戳破這樣的估值泡沫。就在最近,小米集團將發行價鎖定在每股17港元,即定價區間的最低價。按照這一發行價計算,小米的估值大約為539億美元。與此前市場熱炒的700億美元至千億美元之間估值相比,顯然大幅縮水。
小米選擇了17港元的發行價,應該說是無奈之舉,但同時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破發風險。即便如此,國金証券分析師唐川並不看好小米股價走勢,盡管是“米粉兒”,他仍給出了“減持”評級——12個月的目標價為16港元。有說法認為,小米的定價、估值以及未來二級市場的走勢,也許能為扎堆兒上市的互聯網企業提供一些借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