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以重大活動為契機,傳遞"中國信號"

文虹任
2018年07月11日13:44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以重大活動為契機,傳遞“中國信號”

  毋庸置疑,全球化正以席卷之勢給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帶來巨大影響,政治、經濟、文化因素相互交織,“地球村”的復合依賴程度空前提升。如何抓住時代契機,利用對外傳播典型的“三跨”特征(跨國家、跨文化和跨語言),實現傳播效果的有效提升是當前媒體工作者需要討論的共同議題。這其中,廣西人民廣播電台吸取對外傳播的實踐經驗,充分利用重大活動的良好契機傳播自身形象,更在重大主題報道中建立了高效的對外傳播平台,從而提高了對外傳播效果。

  全媒體融合

  打造矩陣發布平台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信息和數據的處理速率遠超過去。新媒體時代,全網融合成為必然趨勢,通過多平台全方位不同形式的展示,借由對重大活動的報道,也向世界傳遞出最准確的“中國聲音”,用最佳的媒體組合方式,實現對外傳播效果的最優化。

  比如十九大期間,北部灣在線於首頁推出網絡新聞專題《熱烈慶祝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專題設置《聚焦》《聽》《訪》《視》《圖》《微觀十九大》等版塊,通過新穎直觀的版面設計,採用音、視、圖、文等形式,對十九大進行及時有效的全方位立體報道,並且利用H5語言,回顧黨的光輝歷程,細數5年發展變化。

  全國兩會期間,廣西人民廣播電台派出廣播、融媒體、東盟小語種等14名記者組成全國兩會北京報道組,在北京設立“全媒體 多語種”演播室,與廣西大本營聯動,以“中央廚房”形式,全媒體多語種報道全國兩會。與此同時,使用新近研發的“東盟媒體融合雲”加強融媒體報道,通過網絡即時上傳雲端節目庫,促進移動傳播和對外傳播再上台階。

  形成傳播合力

  請進來更要走出去

  對外傳播並不是一個單向輸出過程,向世界展示中國,不僅可以利用重大活動的契機將與會人員請進來參與訪談,還可以利用地緣優勢,主動走出去,了解當地群眾與海外華人華僑所思所想,傳遞出來自中國媒體的善意。

  十九大期間,一方面,廣西人民廣播電台創新報道形式,整合內外宣資源,利用在東盟國家設有工作站的優勢,派記者走出去報道,傾聽十九大海外反響,講好十九大海外故事。多名記者前往越南、緬甸、泰國、柬埔寨等東盟國家,以音視頻融媒體的方式,發回當地民眾、華人華僑、中資機構對十九大召開的反響。另一方面,邀請越南駐華大使鄧明魁參與節目專訪,同時將報道組每天採集的十九大新聞報道翻譯成越南語提供給越南之聲和越南廣寧廣播電視台,互通有無,形成對外傳播合力。

  全國兩會期間,廣西人民廣播電台積極利用地緣、人緣、文緣、商緣優勢,多層次、多角度向周邊國家傳播兩會資訊,利用設在東盟國家的工作站以及境外合作媒體落地節目走出去,通過柬埔寨語、泰語、老撾語、緬甸語和越南語等5種東盟國家語言,在對象國媒體的固定欄目中播出採制的兩會稿件。並且,策劃開展請進來合作傳播,主動聯系和精心組織東盟國家媒體記者對廣西代表委員進行聯合採訪,積極評價全國兩會成果和中國、廣西的發展成就。

  利用區位優勢

  構建更廣傳播網絡

  在重大活動的對外傳播過程中,應當利用相應省份的區位優勢,構建多國聯動的傳播網絡,使“中國聲音”傳播得更遠。廣西人民廣播電台充分發揮與東盟各國主流媒體友好交往的優勢,在重大活動期間,北部灣在線PC端、移動端齊發力,移動端充分利用社交平台臉書傳遞“中國好聲音”,發布英語、泰語、越南語等播報條,並派出記者前往鄰國進行採訪,稿件配以視頻均在北部灣在線編發。

  重大活動相較於其他日常新聞事件,不僅對媒體工作者有更大的拉力,也對廣大海外民眾有更多的吸引力,是在國際交往中自然而然地受到關注的“品牌事件”。因此,廣西人民廣播電台在實踐中認識到,在進行重大活動報道時,媒體應當有意識地將中國的經濟政治現狀以及文化歷史傳統等多元主體穿插於其中,使海外民眾除了可以關注到重大活動這一事件本身,也可以被其余報道所吸引,從而加深對中國的印象,讓中國最具魅力的特點深入海外民眾心中。

  眾所周知,刻板印象是認知偏差的一種表現形式,尤其是在跨文化傳播當中,如何在報道中避免由於“標簽效應”而出現的“文化折扣”,是每一個媒體工作者都應當注意的問題。當面對本國主流媒體的滲透力無處不在的局面時,重大活動時的報道就給中國媒體提供了一個充分展現自身的機會,可以通過“借船出海”“借口說話”的方式,經由他國媒體傳遞友善的“中國信號”。

  (作者單位:廣西人民廣播電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