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第一批駐台地方衛視記者
東南衛視駐台記者葉青林:做兩岸和平發展的記錄者
葉青林在花蓮地震現場報道。資料圖片
葉青林是東南衛視的首席主播、首席記者,同時也是大陸第一批駐台灣的地方衛視記者,2018年是他作為駐台記者的第十個年頭。
自學習播音主持專業開始,葉青林就把成為記者型主持人作為目標,經過20多年的打磨,對於葉青林來說,記者型主持人的目標已實現,讓他意外的是一不小心成了對台工作者,現在有人叫他葉主播、葉記者,還有更多的人稱呼他為葉班長以及葉老師。
駐台採訪,甚感幸運
時光倒轉至2005年11月,葉青林作為福建東南衛視駐北京站記者,在每周兩次的國台辦新聞發布會上頻繁提問,這是他最早以涉台報道記者的身份出現在公眾的視線裡。
因為長期關注涉台資訊,接觸到不少台灣的媒體與朋友,葉青林也潛移默化地“染上”了台北口音。當他操著台北口音,與人聊起台灣的人與事時,總會被對方問一句:“你去過台灣嗎?”葉青林總會遲疑片刻,支吾地回答:“還沒有,但應該快了吧。”
2008年,台灣有關方面同意福建東南衛視和《福建日報》兩家媒體赴台駐點採訪。
2008年12月18日12:40,由廈門航空公司執飛的MF883航班從福州長樂機場起飛,包括葉青林在內的4名福建記者在飛機上開始了與駐台相關的第一場採訪報道。
此后的每一年,葉青林都有6個月的時間需在台灣駐點工作,駐台報道10年,他說:“這10年間,我見証了兩岸關系發展的每個重要節點,自己的職業和家國情懷能聯系如此緊密,感覺很幸運。”
台北一日,緊促充實
“在福州錄制節目是整個團隊在運作,而在台灣最多就是三四個人。”葉青林說,2008年東南衛視第一批赴台名單僅有葉青林與攝影記者黃晟兩人,到今天增加到4人。
2010年東南衛視成立台北演播室,東南衛視多個涉台資訊節目《海峽新干線》《海峽午報》《海峽夜航》等都進行了相應的升級改版。駐台記者的工作量可想而知。
“工作強度確實大,但是極其充實。”葉青林這樣描述他在台北工作的狀態。
在台北,葉青林的工作從早上8:00開始,到達辦公室后,他的首要任務是看完當天所有的兩岸時政資訊。9:00對先前所看內容落筆形成稿件,並在10:00前完成2000字以內的梳理及點評,然后傳回福州總編室審稿,這是稍后葉青林錄制《海峽午報》所用的稿件。10:45《海峽午報》節目開始錄播,中午12:00在東南衛視播出。
錄制完《海峽午報》,葉青林需要再次和福州總編室交流《海峽新干線》選題,12:00確定選題,並列出問題大綱,13:30訪談嘉賓到達演播室,14:30開始錄制,約15:30完成錄制。《海峽新干線》與《海峽午報》是東南衛視每日固定播出節目,此外葉青林還要參與每周一的《台灣新聞臉》節目錄制。
駐台記者的任務很重,從讀報內容的整理,寫稿、列問題,再到節目錄制,可謂環環相扣。有時下班路上都能遇到突發事件,台北鬆山車站捷運爆炸案,就是葉青林下班后突然發生的。他趕到現場,先發回圖片報道,再后續跟進。
是記者,也是觀察者
工作之余,葉青林在每次完成一天的錄制后還有一個習慣,就是把所做的播報再重新整理成評論類文章,在微博、觀察者網等平台發布。這一習慣為葉青林帶來諸多收獲。
長期的全面對台觀察和報道,可以說讓葉青林成了台灣資訊領域的“專家”了。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華中師范大學台灣與東亞研究中心都向葉青林發出了邀請,現在葉青林是這兩大研究所的研究員,還是湖北經濟學院的教授。
2015年7月,葉青林和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合作,策劃了大型電視政論節目《中國正在說》,該節目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評為2016年創新節目,是中宣部講好中國故事國際新聞評論員隊伍培訓的首批重要成果之一。
在葉青林新浪微博的身份認証上,還寫著“資訊視頻自媒體”。
原來此前上海“觀視頻”團隊在閱讀了葉青林的評論后,發現其文風輕鬆,可以嘗試以短視頻脫口秀的形式進行播報。順應網絡的需求,葉青林接受了“觀視頻”的意見,《葉班長說台灣》短視頻節目就這樣應運而生,視頻裡他充分利用網絡流行語言講述台灣故事。
“大家好,我是葉班長。”這是每集《葉班長說台灣》的開場詞,節目中的“葉班長”是一個了解台灣、理解台灣、心疼台灣的過去和現在的“知台派”記者﹔同時也是一位對台灣同胞有耐心、有信心的“和統派”。
“葉班長的使命就是抓取台灣觀眾關心的熱點話題,用自信、平和的心態、語言告訴台灣同胞,這件事大陸人民是如何看待或怎麼處理的,從而引起兩岸觀眾的思考和交流。”葉青林說。
歲月流轉,情懷不變
“這一回首,很多事是原來想都不敢想的。原來就是想做個好記者,單純的記錄者。”當《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問及,因為何種原因接觸涉台領域的報道時,葉青林如是說。
在涉獵台灣資訊報道前,葉青林長期做的是綜藝節目。1997年畢業后,他就加入了福建有線電視台,《銀河之星大擂台》《開心一百》《娛樂新勢力》等節目都曾出現過他的身影。
成為記者型主持人是葉青林一直以來的追求,在做了將近6年的綜藝主持后,他感到工作遭遇瓶頸,久久無法實現自我突破。2004年,葉青林選擇了赴英國桑德蘭大學攻讀傳媒碩士學位,並在畢業后進入BBC從事紀錄片工作。
留英的經歷讓葉青林對媒體人的職責有了更多的解讀。在回國進行紀錄片收尾工作時,葉青林回了趟東南衛視,此時正值連戰來大陸訪問,兩岸關系破冰,福建台大力發展對台節目,葉青林便毅然決定回國發展。“一方面福建、浙江兩省和台灣的關系密切,而且我一直也有這樣的新聞情懷,所以就回來了。”
10年來,葉青林和台灣許多記者都成為好朋友,他回憶起“習馬會”時的一個小插曲。“當時會場很擠,台灣一位記者前輩過來問我說‘可不可以分我一半座位,我們一起坐?’正如我和那位同仁共坐一把椅子一樣,我們倆誰站起來那個椅子都會不穩,兩岸關系也一樣。”
“我們媒體人不僅僅是記者,還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記錄者和參與者,於我本人而言,更希望成為兩岸交流的使者和橋梁。”葉青林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