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你真的了解燒烤嗎?看完《人生一串》再下結論吧

陳慧
2018年07月17日13:42 | 來源:信息時報
小字號
原標題:你真的了解燒烤這件事嗎?看完《人生一串》再下結論吧

  帶皮烤涼山小豬肉、烤青蠶等讓吃貨們開了眼界。

  燒烤店的“匠心”“人情”是該片感動觀眾的地方。

  烤鮑魚、烤茄子、烤蠶蛹讓觀眾食欲大開。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就要吃燒烤。”某位東北大哥在美食紀錄片《人生一串》半開玩笑又帶點認真說的這句話,道出了“燒烤”或者“擼串”,在我國人民心中的江湖地位,要知道這屆世界杯,無數偽球迷全靠啤酒和烤串才“擼”完了64場球賽。

  但對比以米其林榜單為代表的美食推薦來說,燒烤這種市井小吃多少年來都“不受待見”,天天吃的人也說不出個所以然。這或許能說明《人生一串》爆火的原因,這個專注講述“燒烤江湖風雲”的美食紀錄片,給觀眾展示了全國各地除了烤雞翅烤羊肉串烤蔬菜這些常見吃法外的種種操作,其中不乏近年在廣州流行的活烤海鮮吃法,但在百色人愛吃的一種燒烤面前,老廣們都要敗下陣來。

  除了能讓人舔屏流口水的雲南昭通牛肉小串、湛江生蚝、新疆烤全羊,這部B站定制的紀錄片使用的旁白時而雞湯時而中二,也獲得無數人打call。看著這部紀錄片,許多人想起了《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帶起的感動,有人則說中國版《深夜食堂》終於拍出來了。

  暗黑食材,匠人手法,改變你對燒烤的看法

  在中國,沒吃過燒烤的人很少,印象中大家吃的樣式也差不多,到哪都是烤肉串烤蔬菜,但通過《人生一串》節目組的努力,吃貨們會發自內心的感嘆:自己的世面還是見少了。

  眼下放出的五集紀錄片裡,第二集討論度最高,因為它的暗黑指數嚇人的高。開篇就是吉林遼源赫赫有名的“蠶蛹終結者”小軍。這位東北大哥“疼愛”蠶蛹的方式就是小火活烤,酥酥的口感在他看來才是吃蠶蛹的終極境界。從來不考慮蠶蛹感受的軍哥還會給食客們提供烤蛾子、烤青蠶等時令吃法。如果吃烤昆虫算不上什麼,第二集還有“大招”,那就是廣西百色夜宵裡的王者:烤豬眼睛,雖然節目組受訪時解釋,毫無保留地展現挑揀豬眼睛的重口味畫面,是為了展現燒烤攤主們的生活氣息,彈幕上放眼望去都是“殘忍”“受不了”的評論。剛剛有了米其林指南的廣州,也有一樣暗黑燒烤入選,那就是85后店主自創的活烤海鮮,鏡頭特寫之下,被炭炙烤著的象拔蚌一邊收縮一邊噴水,真真應了食客們那句:思想重口味,口味很清淡。

  作為標志性的一集節目,第二集所展現的暗黑燒烤料理還包括重慶的烤腦花、徐州人的烤羊球和油腰子。圍觀者發自內心的有大開眼界的感覺,更隱隱升起再不可小瞧燒烤的心情。更讓人敬佩的是,整個紀錄片讓人看到大家日常覺得沒什麼技術含量的料理方式其實很需要匠人精神,沒有這種追求,幾乎無法在越開越多的燒烤店中立足。

  據說節目組跑了30多個城市的500多個燒烤店,全靠食客們手耳相傳才定下上節目的店家,他們中間有不能吃孜然的銀川燒烤師傅,愣是靠鼻子聞配出了烤制羊蹄花絕佳調料,別人烤羊排三四分鐘就端給食客,這位大叔非要烤十分鐘,他的宗旨是“吃好了客人還會再來”。還有昆明無人不知的烤雞腳大姐,她不會因為人情而放低對食材的要求,當著鏡頭就吐槽送貨的人“你這都什麼東西?不行不行。”

  錦州那位烤豆腐卷出名的師傅,全靠背后的老張,因為跟老張買的豆腐卷“全遼寧最薄”,別人家會把最香的豆皮挑出來單買,黑黑的老張從不動這個心思,一雙手不斷發力潑出來又薄又香的豆腐卷,然后成就了“鐵合金米其林三星大廚”,有了包裹四種食材也烤的熟的錦州干豆腐卷。

  就連長沙街頭的烤韭菜也有講究,店主輕描淡寫的說要“耐得煩”,鏡頭下他把韭菜先過水,又上火翻烤,火大了不行火小烤不熟,各種“講究”,才成就了這座城市最難以讓人忘懷的深夜街頭小吃。

  好吃又感動的操作 “舌尖”的感動又回來了

  《人生一串》每集30分鐘,食物自然是主打,但看著看著大家都明白了,吃下去的是食物,品出來的全是人情,當初《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那份感動又回來了。不管是燒烤店的店主,還是前來覓食的吃貨,深夜的他們偶然說出的話,都戳中了屏幕前的大家。

  西昌的帶皮烤涼山小豬肉好吃,除了店主堅持用海拔兩千米以上生長的涼山小豬和傳統火盆進行燒烤,更重要的是這是一股走遍四海都無法忘懷的家鄉味,“在外面想家,除了想我媽就是想吃肉,那麼大一塊肉!”小哥特別直接。而外地人很難接受的暗黑美食:烤蠶蛹,確實回鄉的遼源人最愛,畢竟“在外面吃再多再好,也沒有家鄉味。”

  經歷城市改造的湖南人,為烤韭菜攤子還在而暗自歡喜,胖胖的小哥說“拆來拆去,剩下的味道就是他了”。建水的“豆腐西施”從前在北京打工,她回到雲南慢慢烤豆腐,“在北京,大家根本沒時間這麼烤著吃。”用烤茄子撫慰了搖滾食客的宜昌“茄子妹”也很突出,因為是她跟丈夫堅守的燒烤檔,延續了當地老街余溫,也讓熟客們在美味中找到了往日感覺。

  和一般美食紀錄片不同,《人生一串》是備受90后喜愛的視頻網站B站與他人合作,平台的互聯網屬性與“中二氣質”,在片中亦有體現。最具代表性當屬網友點評的“有毒文案”,絕佳的吐槽時機簡直搶走了彈幕“杠精”的工作。像講解重慶烤腦花的操作時,大家聽到的旁白是“漢尼拔們取腦花的過程是……”光是這幾個字就能讓人會心一笑,而“難以想象沒有干豆腐卷坐陣,這些喝酒壯實的漢子們回家能不能走直線”,堪稱一篇迷你短篇小說,人物事件內容齊全還有些意猶未盡的后續。而長春的吊缸土豆,是東北的特色燒烤,年輕人尤其愛吃,旁白此時文藝起來,“在早春的長春,吃一點烤土豆,心裡的那點冰碴子都化了”……

  大部分時候旁白是幽默的,看著剛入門的大學生烤糊了豆角,解說的人比師傅還“刻薄”,“一入燒烤深似海,大學文憑也未必能考好”,雖然自己研發的烤小龍蝦吸引眾多食客,安徽的“燒烤校長”若有所思,調皮的旁白怎麼會放過他?適時的說了一句:“對自己蜜汁自信的老孟,還要回廚房憋大招。”

  生動而細致的拍攝,外加幽默有趣的旁白,《人生一串》讓燒烤這種最有市井氣質的料理方式有了全新面貌,五集根本不夠看的。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