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人民日報新聞研究網>>媒界縱橫>>傳媒熱點

你和區塊鏈的距離就差這篇文章!

王志鋒
2018年07月30日10:04 |
小字號
原標題:你和區塊鏈的距離就差這篇文章!

近年來,“區塊鏈”逐漸成為熱門話題,2018年各種關於區塊鏈的行業資訊、投融資創業、技術和應用探索等集中爆發,業內稱2018年為區塊鏈元年。

區塊鏈技術如此火爆,它到底距離普通用戶的應用體驗有多遠?對傳媒行業發展將帶來哪些影響?關注此次發展論壇的同時,事兒君也惡補了一下區塊鏈知識,和您一同揭開區塊鏈的神秘面紗。

分布式、不可篡改、可追溯——“構造信任的機器”

區塊鏈實質上就是數據庫。區塊鏈之所以如此“神奇”,是因為它是一種帶有數據“散列驗証”功能的數據庫。也就是說,它按照時間順序將數據區塊組合成一種鏈式結構,並利用密碼學算法、以分布式記賬的方式,集體維護數據庫的可靠性。

分布式、不可篡改、可追溯,是區塊鏈最主要的三大特征。正因為區塊鏈這些特征,它能夠防止信息篡改和偽造,很好地彌補現實社會信用體系的不足。區塊鏈之所以能“火”,正是因為基於這三大特征,解決了現實社會廣泛存在的“信任”問題,或者說能夠很好地解決現行社會信任機制的成本和效率問題,特別是陌生人之間的信任關系問題。

“信任”是現代社會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司法、貨幣、銀行、公証、征信,都是為實現守信和相互信任而建立的社會機制。“中心化”也就是建立一個社會成員共同信任的“中心”。但是,現行的社會信任機制有諸多不太令人滿意之處,且運行成本巨大。舉例來說,借貸雙方要通過銀行系統建立彼此信任關系。由於借貸關系的信息不對稱,銀行信貸需要調查、審批、管理等一系列流程,其中大多是依靠人工完成,整個過程中成本高,效率低,並且蘊含較大的人為風險。而區塊鏈技術正試圖解決這種信任問題。

區塊鏈像是一個“共同的賬本”,對每筆交易進行分布式記賬,並通知到所有的“點”,各個“點”按照預先設定的規則獨立地進行確認。系統將交易記錄和相關數據打包成塊,加上時間戳,編入數據庫中,然后啟動下一輪交易,新舊區塊前后為繼形成區塊“鏈”。在整個過程中,信息公開透明,最主要的是參與者資格、權限完全對等。這樣的交易記錄可以無限追溯,且無法私自更改,除非能得到超過51%的“點”的同時確認,而當參與的“點”的數量足夠龐大時,這事實上幾乎是不可能的。第二代區塊鏈還引入了“智能合約”機制,一旦觸發交易條件,系統將自動實施強制交付、履行合約,所有的“點”都會見証和確認這一過程,防止背信棄義行為發生。信任關系由此得以建立。

由此看來,區塊鏈所建立的信任機制,不依賴於銀行等“中心化”的權威,而是由所有參與者在平等和完備信息基礎上達成“共識”,並由所有參與者共同維護。所以,區塊鏈被稱為“多數人對少數人的暴政”。

在人類技術發展史上,如果說蒸汽機使人類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電的發明使人類進入電氣時代,互聯網徹底改變了人類信息傳遞方式,那麼區塊鏈作為“構造信任的機器”,“將可能徹底改變人類社會價值傳遞方式,從而讓我們的數字世界跟我們的物理世界一樣的真實。”

盡管區塊鏈對於普通用戶應用來說還處於“概念炒作”階段,但是,區塊鏈應用的廣闊前景卻不容置疑。目前,手機移動終端的區塊鏈應用如“挖鏈”“貝數區塊鏈”“區塊鏈頭條”“鏈斯達克”等,大多停留在區塊鏈行業資訊服務,或者為用戶炒股、炒匯等投資提供信息幫助的階段,真正基於區塊鏈技術原理的應用在開發和探索中。但是,區塊鏈技術應用的推行已經啟動。在不久前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上,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表示,區塊鏈技術帶來的影響將是革命性的,其應用前景十分廣闊。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人士透露,我國已經開始著手推動建立區塊鏈國家標准,從頂層設計推動區塊鏈標准體系建設。

創投、融資、人才大戰——野蠻生長的區塊鏈媒體

隨著區塊鏈技術走紅,區塊鏈媒體如“巴比特資訊”“鏈之財經”“火星財經”“金錢報”“深鏈財經”等,幾乎在一夜之間進入人們視野。6月23日,在人民網主辦的2018全球鏈界科技發展大會召開期間,“人民創投區塊鏈研究院”正式成立,開啟了我國主流媒體進軍區塊鏈領域的腳步。

區塊鏈概念的炒作,點燃了媒體行業融資和人才爭奪大戰。僅在3月份,專注區塊鏈領域的媒體“區塊之家”獲得“儒者創投”數百萬元種子輪融資,主打區塊鏈深度報道的“深鏈財經”宣布獲得1000萬元天使輪融資,“金錢報”宣布獲得“極豆資本”數千萬元投資,“虎爾財經”獲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與此同時,隨著區塊鏈人才需求量逐漸增加,人才爭奪戰也如火如荼上演。據悉,區塊鏈編輯的月薪已被抬高至3萬。

上世紀90年代,傳媒行業紛紛擁抱互聯網。很多媒體把傳統內容搬上互聯網,就以為是“網絡媒體”的全貌。回頭來看,當年所謂的“網絡媒體”不過是管中窺豹。真正的網絡媒體的開端,是種種互聯網應用的遍地開花。

反觀眼下野蠻生長的區塊鏈媒體,正如上世紀90年代互聯網跑馬圈地。從“報道區塊鏈的媒體”到真正的“區塊鏈媒體”的路還很遠很長。區塊鏈媒體不應僅僅是“以區塊鏈技術及相關應用為主要報道對象的媒體”,更應該是“以區塊鏈技術與應用為基礎打造的媒體”。可以斷言,能夠最終勝出的區塊鏈媒體,一定是根植於區塊鏈技術、應用,並由此聚合海量用戶的媒體。

新聞打假、版權保護、內容付費——傳媒領域的區塊鏈應用

目前,區塊鏈技術應用尚處於不斷發展的階段。對於傳媒領域而言,如同“盲人摸象”,還有很大的未知性亟待探索。然而,基於區塊鏈分布式、不可篡改、可追溯的基本特征和構造信任的基本功能,我們可以做出一些初步的推測和判斷。

新聞信源認証和自媒體內容審核。新媒體時代,網絡謠言泛濫,自媒體平台把關責任缺失,導致網絡空間魚龍混雜、泥沙俱下。淨化網絡空間,優化網絡環境,媒體監管難度很大。鑒於區塊鏈技術不可篡改、無限追溯的特點,可以提供一整套方案實現新聞信源認証。據悉,一家日本公司開發的區塊鏈技術平台“獼訊”,正計劃為美國媒體提供信源認証。區塊鏈技術還可以構建一個公開的分布式新聞數據庫,建立自媒體新聞審核機制,就新聞的准確性和公正性進行審核,從而提高自媒體新聞的可信賴性。

新聞版權保護。目前新聞傳媒領域侵權易、保護難,對新聞文本復制、篡改行為難以舉証,訴訟成本高,維權難度較大。而區塊鏈技術可以提供更便捷、更安全、更低廉的版權保護。通過區塊鏈版權登記系統、實時在線侵權監測系統等,用戶可以發起版權登記申請、實名認証、提交作品,后台審核通過后,會生成區塊鏈版權登記書,鑒於區塊鏈開放性、自治性以及信息不可篡改性,每個作品都會生成唯一的不可篡改的索引編號,每一條信息的來源都可以無限追溯,大大縮減新聞版權保護成本。在圖片版權保護領域,7月18日,百度首款區塊鏈版權產品“圖騰”舉辦上線發布會,據介紹,“圖騰”可以在版權存証和維權舉証兩個環節實現版權保護。

付費內容訂閱。目前,內容付費已成為媒體行業一個新的風口,知乎、果殼、喜馬拉雅FM等都開啟了內容付費,今日頭條上線付費閱讀也已成定局。但是內容付費都是中心化的平台在運作,依然是大眾傳媒時代“撰稿人獲取稿費”的模式。而借助區塊鏈技術,撰稿人可以通過與平台簽訂“智能合約”進行自主定價,還可以直接和“訂閱用戶”互動獲取打賞和訂閱費用。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內容付費,不再以付費牆區分誰是訂戶,而是將“使用行為”和“支付行為”結合在一起,實現“邊瀏覽邊支付”。

(“研究事兒”微信公號)

(責編:薛貴峰、榮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