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樂之城》熱度不減 "實時唱演"被指吃力不討好

《幻樂之城》聯合出品人梁翹柏
魏大勛與馬思純在《錄影帶》中上演了一段感情追憶
賈乃亮一人分飾兩角
韓雪為了尋愛“穿越千年”
前晚,內地原創音樂唱演秀《幻樂之城》播出第二期。與第一期首播相比,節目熱度依然不減,收獲了同時段省級衛視收視率第一、熱搜榜前5佔4的好成績。在節目中,“體驗官”王菲開啟金句模式,四位“唱演人”大張偉、馬思純、賈乃亮、韓雪帶來了“四出好戲”,再次引起觀眾熱議。對於觀眾的爭議,節目聯合出品人和發起人梁翹柏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做出了回應和解讀。
技術流依然是看點
《幻樂之城》的“實時唱演”模式在第一期節目中已經展現出它的技術難度,第二期的技術擔當則是馬思純和韓雪。在《錄像帶》的表演中,魏大勛以“逝去男友”的身份,在虛實變換間與馬思純上演了一場刻骨銘心的感情追憶。由於使用了綠幕摳像技術,魏大勛表演時需要在綠布棚和實景棚之間不停地穿梭,並保証在實時呈現的情況下能夠精准走位,還要與燈光師等技術人員完美配合,才能做到不穿幫。
韓雪帶來的作品是《焚心》,故事裡的她從秦朝跨越到現代,展開一段“千年尋愛”之旅,隻為喚醒前世的“他”。為了能在幾分鐘的表演裡呈現出千年的跨度,韓雪和導演馬志宇將高難度全息投影技術運用到作品中。但這項技術對於光影之間的替換有極高的要求,小到1秒的出入都可能導致穿幫,而《焚心》最終也因為燈光的時間誤差而出現了穿幫畫面。
回應 勇敢才是唯一標准
梁翹柏:所有有經驗的人在《幻樂之城》這樣一個環境裡都是進行一個全新的嘗試。我覺得唯一標准就是唱演人要足夠勇敢,願意嘗試新的東西,願意經歷一個創作的過程,跟導演有一個很好的合作……這些都需要夠勇敢才可以做到。
嘉賓表現可圈可點
在第二期的四位唱演人中,馬思純因為情緒飽滿、表演連貫而大獲好評。同為唱演人的大張偉表示:“馬思純的手指都接戲。”王菲也不吝贊美,稱其“演技炸裂”。賈乃亮則翻唱了音樂人楊嘉鬆的作品《我希望我的希望不再只是希望》,將目光放在大時代的小人物身上,以“外賣小哥”為第一視角,在一人分飾兩角的故事中,完成五個復雜場景的轉換,呈現在大城市裡打拼的人生百態。觀眾對他的表演也十分買賬:“亮亮加油,永遠支持你!”
為了幫助韓雪實現全息表演的願望,導演馬志宇一力承擔起所有克服技術難度的工作:“你隻需要演好戲,其他的全部交給我。”這種擔當精神,讓馬志宇意外圈粉,被網友譽為“馬·特別能扛事兒·志宇”。而伊能靜加盟導演團隊,則讓不少觀眾感到意外。而且,她搭配的是調性完全不同的唱演人大張偉,兩人在創作理念和表達方式上沖突不斷,令伊能靜一度情緒崩潰,痛哭失聲。
回應 節目需要多種精彩
梁翹柏:伊能靜為什麼會出現?因為她無論對舞台、電影還是音樂都非常努力也非常有興趣,她從小就有過音樂劇的學習經驗。我跟她聊了以后,覺得她可以在某一方面對這個節目有貢獻。這個節目是一個平台,我們希望有不同的人來參與,把他們的創意、表達方法、勇氣都放在這個舞台上。
網友呼喚技術揭秘
雖然《幻樂之城》熱度不減,但伴隨著節目熱播,爭議聲也越來越大。其中,聲音是否節目組強調的“現場實時”,就遭遇了最多質疑。對此,錄音師林夢洋在個人微博中回應:“《幻樂之城》整個音頻系統的前期后期復雜程度超過了國內任何一檔節目和演出,甚至國外都沒聽說過比這麻煩的活兒。如果是放個假唱對嘴那麼簡單的活兒,找個婚慶公司就能干了。”
林夢洋再次強調節目的技術難度:“去年年初開始經過若干次嘗試,廢掉了各種高科技小玩具甚至特種行業裝備,拍小樣片大樣片經過了一年半,直到今天我們第五集錄完仍然在不斷地嘗試各種新的方法解決新的問題。”但部分網友依然不買賬:“每期節目都在強調制作的難度,但為什麼解密重點都集中在畫面處理和演員調度上?對於現場聲音到底是怎麼收錄的,為何卻如此吝嗇揭秘?”
回應 慢慢會感受到區別
梁翹柏:每當有新的東西出現就會有很多人質疑,我覺得沒關系,觀眾慢慢就會感覺到區別。以前的電視音樂可能就是放一個CD,后來觀眾需要真唱,再后來,我們需要現場樂隊。等觀眾多看幾次《幻樂之城》,再看其他常規作品,就會發現不同。就像林夢洋說的,現在給你吃魚翅,你覺得魚翅就像粉絲,你多吃幾次再給你吃粉絲,就會覺得不一樣了。
回應質疑
疑問1:
“實時MV”意義何在?
事實上,《幻樂之城》錄制現場的觀眾能夠通過屏幕直接目睹直播畫面,但電視機前的觀眾看到的只是成片。因此,部分觀眾抱怨“看了兩大集音樂MTV”,對於“實時”的概念產生越來越多的抵觸:“你們所說的實時,只是對現場觀眾而言,對我們電視機前的觀眾有什麼意義?甚至比不上現場直播!”
回應
梁翹柏:對於MV的概念,國外很多都回歸一種比較人性化,或者是非科技化的表達方法。現在我們的科技特效太容易了,一個軟件就可以做很多特效的東西。所以,反特效、非特效的東西才是最真實的,而且是最花心思的。《幻樂之城》也遵循非后期創作、非后期表演的原則。比如說,你看到一個背景突然沒了,其實是有很多人在推那些布景,不是隻用PS把它擦掉這麼簡單。節目裡有人的付出,有價值的地方就在這裡。
疑問2:
“實時”隻會暴露問題?
節目對制作難度的強調,也成為槽點之一。有觀眾直言難度大並不代表價值高:“你把N多藝術形式糅合在一起,再人為設定時間、空間等條件,那可不就很難了?但是我們最終看到的只是他們時間緊、任務重,作品質量就值得商榷。”
回應
梁翹柏:屏幕觀眾不能感受現場,我覺得不需要太擔心。通過屏幕觀看,也是現代人觀看的一個習慣。我希望大家看的是表演本身,動不動人?故事是怎麼樣?這是一個新的節目,提升空間是無限的,因為創意是無限的。
疑問3:
是否吃力不討好?
有評論指出,觀眾尊重創作者的不易,卻沒辦法對作品本身表達更多的贊許:“到節目后期,這種分裂感或者會越來越強。這是《幻樂之城》必須要面對的。”
回應
梁翹柏:所有的藝術創作,都是給你一個空間。給你一個畫框、一張畫布,你就要在這個空間表達你所有的東西,沒有哪種形式是完全自由的。“一氣呵成”是一個游戲規則,會有很多局限。無論是導演還是唱演人,就要想各種方法去克服,這就是《幻樂之城》的特點之一。“一氣呵成”是一個命題,這個命題非常重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