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拍劇:頻拍不火,困境何解? 致敬經典更要與時俱進

近年來,國內電視熒屏掀起了翻拍劇的熱潮。從翻拍的范圍來看,國內經典劇集、國外電視劇以及電影等都是制作方選擇的“目標”。特別是在2018年,已經亮相或即將登場的翻拍劇多達二十幾部。在這其中,“國語經典電視劇”一躍成為翻拍劇的“風口”,《泡沫之夏》《流星花園》《絕代雙驕》《金粉世家》等都選擇重新登上電視熒屏。但細數已播幾部翻拍劇的口碑情況,多數播出效果並不理想。
古裝、偶像劇是熱門題材
說到台灣版《流星花園》,觀眾們應該並不陌生,2001年該劇播出后以平均收視6.99的成績刷新台灣電視劇收視紀錄,並保持5年之久。7月9日,新版《流星花園》在湖南衛視青春進行時劇場首播,這是這部改編自日本漫畫《花樣男子》的作品經過日翻、台翻、韓翻甚至內地電視劇的改編后第五次登上電視熒屏。新版《流星花園》同樣由被稱為“台灣偶像劇教母”的柴智屏擔任監制,不管是播出前還是播出后,贏得了很高的熱度。
除了《流星花園》以外,翻拍的偶像劇不在少數。由張雪迎、秦俊杰主演的新版《泡沫之夏》以13億的總播放量於日前收官﹔早在2017年就官宣籌拍的新版《金粉世家》僅僅是選角的問題就引發了網友的熱烈討論。除此之外,《薰衣草》《放羊的星星》《轉角遇到愛》《王子變青蛙》《天國的嫁衣》等多部台灣偶像劇的翻拍版權也陸續被買斷,或將在未來一兩年“沖擊”內地影視劇市場。
說起翻拍劇,古裝特別是武俠同樣是不可忽略的題材之一,甚至一度佔據翻拍劇的“中心”位置。金庸、古龍的多部小說作品可謂屢拍不爽,拿《神雕俠侶》舉例來說,自1959年原著完成之后,對其進行翻拍的電視劇電影大大小小多達15部,最近的一部於正版《神雕俠侶》翻拍於2014年。而目前,新版《神雕俠侶》正式官宣開機。此外,《笑傲江湖》《倚天屠龍記》《絕代雙驕》等古裝電視劇都陸續“下海”,進入翻拍之列。
從已經播出或官宣的多部翻拍劇的選角情況來看,更多的制作團隊選擇新人演員獨挑大梁,如《絕代雙驕》由胡一天、陳哲遠主演﹔《倚天屠龍記》選擇了曾舜晞、陳鈺琪﹔《金粉世家》網傳將由侯明昊、胡冰卿、歐陽娜娜3人主演﹔《流星花園》由新人沈月和“素人”F4主演,制作方的選角以及諸多新人的表現頻頻引起網友的討論與關注。
有“模板”,保守也保險
面對老劇頻繁被翻拍這種現象,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著名編劇梁振華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老劇新拍是影視劇市場的一種消費慣性。”具體來說,相比拍攝制作一部故事新、觀點新、人物設定新的全新劇集,翻拍劇的制作成本更低。不管是在人物選角上,還是在故事編排、后期剪輯上,老劇更像是新劇制作的“模板”。有了這個“模板”,新劇的拍攝雖然被限制在條條框框中,實則保証了基本的劇集完整性。
在梁振華看來,老劇新拍的優勢首先在於經典老劇自帶熱度,翻拍老劇可以給新劇帶來一定的關注度與話題度。舉例來看,相當一部分翻拍劇會涉及前期選角方面的爭議,珠玉在前,觀眾們經過新老劇的對比很容易看出演員的選擇是否恰當。例如新版《倚天屠龍記》的選角,主人公張無忌由“95后”演員曾舜晞飾演,陳鈺琪飾演趙敏,樊少皇飾演反派成昆。最令人驚訝的是,1994版《倚天屠龍記》中周芷若的扮演者周海媚,此次飾演峨嵋派掌門滅絕師太一角。對此,一部分觀眾認為演員的氣質與人物不符﹔另一部分觀眾認為演員的表現值得期待。如此一來,新版《倚天屠龍記》便有了未播先火的關注度。
梁振華認為,選擇翻拍劇是保守主義的體現。畢竟,老劇本身具有一定的觀眾基礎,這同樣是新劇的收視保障。“保守與保險二者之間是可以畫等號的”,梁振華說,比起用全新的內容接受市場的檢驗,拍攝老劇相對保險。
另一方面,優質IP難覓,原創力缺乏也是經典頻繁被翻拍的重要原因。一個好的劇本是一部影視劇的靈魂,劇本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影視劇的成功與否。基於快餐時代的社會節奏以及以量取勝的價值取向,花時間研磨的好劇本少了,以至於當下的電視劇劇本基本會有兩種來源,一是直接從熱門的小說改編而來﹔二是把過去的經典拿過來重新加點“佐料”。
“《笑傲江湖》《神雕俠侶》等本身便是由金庸、古龍熱門小說改編,經典劇本同樣作為IP,為新劇提供參考借鑒之處。”梁振華認為,翻拍同樣是IP潮的體現。
致敬經典,更要與時俱進
雖然翻拍劇在前期制作與后期宣傳上存在一定的優勢,但從目前已經播出的多部翻拍劇來看,高收視低口碑者有之,籍籍無名者有之,飽受爭議評價兩極分化者同樣有之。上半年匆匆收場的新版《尋秦記》在豆瓣的評分僅為2.3分,有超過91%的觀眾因演員演技不高、制作五毛特效以及無厘頭劇情為該片打一星評價﹔最近播出的《流星花園》同樣沒能逃脫這個魔咒,過時的台詞與劇情甚至成為了網友們的“快樂源泉”。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唐遠清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提到:“老劇翻拍同樣帶來一定的風險,特別是經典名劇的翻拍。”從受眾角度來看,曾經這些經典更多地參與並影響了一批受眾的成長構建,意義已經不局限於一部藝術作品。翻拍除了致敬經典同樣意味著挑戰經典,演員、服裝、劇情等等元素的更迭容易使這一批觀眾產生心理落差,繼而產生抵觸情緒。同樣的,因觀點、創作思維、表現手法的差異,年輕的受眾面對老舊的劇情與“土氣”的台詞也不買賬。如此一來,極易造成兩邊吃力不討好的情況,得不償失。
當被問到對當下的翻拍劇有什麼建議之時,梁振華坦言:“翻拍劇想要出彩應在於與時俱進,用今天的方式與老劇‘對話’。”他認為,講述故事應與時代接軌、塑造人物應迎合當下流行、技術手段應成長進化。“不同時期翻拍的劇應有不同的特色與新的變化,尤其是在技術水平上,拍攝手法、制作水平都要不斷進化。迎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趨勢,影視劇行業同樣需要新鮮血液。”
梁振華特別提到了由郭靖宇監制翻拍的2017版《射雕英雄傳》。作為近幾年為數不多的高口碑翻拍劇,2017版《射雕英雄傳》雖然同樣起用新人演員,但該劇憑借特效升級、高度還原原著、強化實景拍攝、細致化人物服裝等收獲不少好評,贏得豆瓣7.9的好評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