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數說短視頻:從5分鐘到15秒 為何視頻越來越短

2018年08月06日07:19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數說短視頻:從5分鐘到15秒

  數據來源:QuestMobile、易觀智庫、清博指數、網絡綜合信息整理

  “內涵福利社”等3款短視頻應用被關停下架、12款平台被要求下架並全面整改……近日,國家網信辦會同五部門開展網絡短視頻行業集中整治,依法處置一批違法違規網絡短視頻平台。

  近年來,短視頻這一嶄新的媒體形式迎來爆發式增長,抖音、快手等一批平台迅速崛起,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也紛紛向該領域轉型。從時長約5—15分鐘的微電影,到如今以秒計算的短視頻(如抖音默認上傳視頻長度限制為15秒以內),這類平台的快速生長,得益於移動互聯網時代帶給人們的大量碎片化時間。

  ■縱深

  短視頻或成政務宣傳另一陣地

  相較於傳統視頻領域近些年遇到的發展瓶頸,短視頻行業的飛速增長讓人驚喜。在易觀智庫大數據研究員馬世聰看來,短視頻仍處於發展初期,受各種政策的影響波動大,目前還處在調整階段,不論是從用戶規模還是市場營收規模來說,仍然無法與傳統綜合視頻行業相提並論。

  小鎮青年的“文化福地”

  數據顯示,短視頻對於老年人的吸引力巨大,佔這一群體手機使用時長的15%(2018年5月數據)。馬世聰認為,這正是互聯網行業真正轉向移動端的最有力証明,很多老年人也開始使用智能手機,再加上部分原裝APP搭載短視頻功能,老人也很容易接觸到這種渠道和平台。

  短視頻平台的算法分發模式更加劇了這種偏好。“根據你觀看的內容,平台利用算法持續不斷地推送類似內容,持續不斷吸引用戶注意力。算法分發模式是老年群體時長消耗較大的主要原因。”馬世聰說。

  短視頻的用戶特寫中,還有一組關鍵詞為“小鎮青年”,他們既是短視頻內容的生產者,也是消費者。

  馬世聰分析,在短視頻平台,“小鎮青年”自己生產內容並獲得關注,有了自己的傳播途徑,形成了獨特的傳播鏈條。因此,短視頻平台成為小鎮青年的“文化福地”,他們的生活方式和喜好得以在新平台上體現。

  政務宣傳的“新風口”

  5月30日,國資委新聞中心主任毛一翔出鏡“嚴肅賣萌”,為國資委短視頻平台賬號“國資小新”贏得了數十萬粉絲。當天,國資委新聞中心入駐“抖音”短視頻平台,並發出第一條視頻。不到12小時,這條35秒的短視頻播放量破200萬,並獲得15萬點贊。

  和“國資小新”一樣,一批政務公眾號瞄准了短視頻平台,據6月12日抖音首次對外公布的用戶數據顯示,目前已有超過500家政府機構和媒體平台入駐抖音。

  馬世聰認為,政務宣傳部門注意到了“短視頻風口”,這種更容易被受眾所接受的媒介形態,在未來的宣傳工作中或許將成為“兩微一端”外的另一主要陣地。2018年上半年,西安、重慶等城市通過抖音等短視頻平台做宣傳推廣,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各地方政府在打造地方名片等工作中,對短視頻的需求也不斷增大。

  監管思路愈加清晰

  今年上半年,國家有關部門不斷加強整治力度,針對短視頻平台開展約談,要求整改甚至下架。馬世聰認為,從傳統媒體到直播到短視頻平台,監管部門的監管思路逐漸清晰,有了程序化的處理方式。監管規則的不斷規范給了市場正向發展和調整的機會。

  監管變嚴后,對不正當的內容生產行為會有很大的遏制,對優質的創作者提供了更好的保護,可以激發真正的內容創作,整個行業將會進入良性競爭的階段。

  “短視頻平台很大程度上是把生活上各個層面的內容以視頻的形式投射到平台上。”馬世聰認為,短視頻平台帶有媒體屬性,倡導哪些內容、引導用戶觀看哪些內容,是平台應思考的問題和肩負的責任。

  為何視頻越來越短

  回顧短視頻迅速崛起的歷史,為什麼我們看的視頻越來越短?馬世聰分析,從5分鐘到15秒的變化歷程,實際上是受眾從PC端到移動端的變化所致。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下,人的時間被切割開,注意力更難集中,網絡上的內容也相應開始碎片化。根據調查數據顯示,用戶在短視頻類APP消費時長與人均單日啟動次數均居高不下,佔據了大量碎片時間。

  “短視頻成癮”正在成為一個社會話題。馬世聰認為,相較於其他典型泛娛樂消費領域,用戶碎片化的使用習慣和豐富的優質內容提供共同促成了用戶在短視頻平台停留的時間越來越長。(記者 徐勉 實習生 楊曉彤 陳夢璇)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