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8年第8期

基於積極心理學的網絡正能量傳播研究

周雲倩 楊詩琦
2018年08月06日13:43 | 來源:視聽
小字號

摘要:網絡正能量的傳播有利於社會加強凝聚力,可以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精神力量。網絡正能量傳播在促成積極的主觀體驗、構建積極人格以及良好社會輿論環境上多有發力。當下亟需打造網絡正能量傳播的媒體品牌,進一步推動民間輿論場的正能量傳播。

關鍵詞:正能量﹔積極心理學﹔網絡傳播

一、前言

當下,國人為積極的、健康的、催人奮進的、給人力量的、充滿希望的人和事,都貼上“正能量”的標簽。“正能量”指的是一種健康樂觀、積極向上的動力和情感,也包括積極的、主動的行為,更包括真正符合自然、社會和人類自身規律的行為①。2013年以降,“正能量”當選中國年度熱詞之后,其熱度一直未有衰減之勢。在微博上,“正能量”超級話題已有36.3億閱讀量和粉絲4.1萬。在百度貼吧中,“正能量吧”共有54萬關注用戶和207萬篇帖子,勵志暖心的文章比比皆是,傳播了滿滿正能量。網絡正能量傳播,依托互聯網作為傳播媒介,向全社會傳遞著溫暖、感動、積極進取的正面價值觀。正能量使社會充滿人情和溫暖,給人的全面發展以進步和向上的動力②。

積極心理學是研究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一個心理學思潮③,主張研究人類積極的品質,從而促進個人和社會的發展,使人類走向幸福。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研究網絡正能量傳播具有邏輯自洽性,也可以豐富網絡正能量傳播領域的研究成果。

二、網絡正能量傳播的積極影響

網絡正能量已成為一種象征意義的符號,為加強社會凝聚力、構建和諧社會提供精神力量和支持。從積極心理學入手,可以描述和理解網絡正能量產生影響的具體圖式。對克裡斯托弗•彼得森在《積極心理學》中的理論觀點加以觀照,網絡正能量傳播在促成積極的主觀體驗、構建積極人格以及良好輿論環境上多有發力。

(一)營造積極情緒體驗

積極心理學認為,積極情緒伴隨著愉悅的主觀體驗,能夠提高人的積極性和活動能力。個體在體驗到一種積極情緒的同時,往往也會體驗到其他的積極情緒,促進認知能力上的積極變化。以網絡正能量的傳播為例,網民在話題中常常可以感受到“希望”“激勵”“愛”等積極情緒。央廣之聲“最美新聞人”的微博話題中,44歲的銀川環衛女工冒著嚴寒和下雨的惡劣天氣,抱著4個孩子過馬路﹔江蘇常州經銷商推掉生意,趕到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為17個月大的女童捐贈熊“貓血”……這一件件發生在人們身邊的暖心事,得到了網友的點贊和轉發,人們從中體驗到了社會的溫暖和愛意,從感受這些點滴善舉,升華到激勵自身見賢思齊。

(二)構建積極人格

積極人格,是指個體能在生活中不斷主動追求幸福並時時體驗到這種幸福,同時又能使自己的能力和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揮。積極人格理論認為,每個個體的內心都存在相互對立的消極和積極力量兩個方面,到底哪一面在人性中佔優勢,關鍵要看個體自身到底是不斷在給哪一面注入新的力量④。積極心理學家曾經統計出24種積極人格特質,主觀幸福感、自我決定性、樂觀等是其中主要的積極人格。

主觀幸福感指主體主觀上對自己已有的生活狀態正是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生活狀態的一種肯定態度﹔也即是主體在認知上和情感上對現在的自我生活狀態及周圍環境的內在認同⑤。網絡上的正能量傳播,恰恰有利於提升網民的主觀幸福感。在“最美新聞人”話題中,氣溫驟降的日子,一份匯聚著訂餐者的愛心、米線店的貼心、還有來自外賣騎手的暖心的外賣,被送到了昆明理工大學門前天橋的乞討者手中。這樣一份愛心傳遞,有利於促進溫情的人際環境。該事件經過微博擴散和傳播,匯集起更多人對此的積極關注和情感支持。

樂觀人格特質是指個體對自己的外顯行為和周圍所存在的客觀事物能產生一種積極體驗⑥。2018年平昌冬奧會上,日本選手羽生結弦成功衛冕,經過報道,網友一致表示“羽生是靠自己的實力不斷堅持努力才拿到冠軍的,我也要向他學習”,這便是網友在報道中獲取正能量的同時,也將這種樂觀積極的正能量帶進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在微博“正能量”話題中,眾多用戶也喜歡發送和分享一些樂觀的句子:“天色永遠不會暗淡,太陽總會歸來”“堅持自己的夢想,即使沒有翅膀也能飛翔”,這些句子中蘊含的正能量,幫助網民產生積極的信念。

(三)構建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

網絡正能量傳播在推動積極輿論環境的構建上成效是顯著的,表現為可以推動社會共識的建立,達到凝心聚力之效。

一方面,網絡正能量通過集中和回應包括宏觀價值觀和微觀社會發展關鍵性問題在內的社會共識⑦,從而樹立更好的社會心態,建造更為樂觀向上的輿論環境。2018年2月6日,台灣花蓮發生6.5級強震,社會各界力量都在支援花蓮。網友積極響應,表達“為台灣祈禱”“危難面前手挽手,海峽兩岸一家親”,在傳播正能量的同時,也更堅定了兩岸同胞是命運與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的共識。

另一方面,媒介通過傳播共同規范和價值,凝聚零散的個體,整合差異性的現代社會,強化向心趨勢⑧。這一趨勢是公眾對主流政治意識形態和文化價值建構的感知和認可,也是正能量傳播的最終目的。“若是針對具體的熱門事件,受眾的媒介使用會對這種顯性表征的民族主義(社會凝聚力之一)產生直接的影響。” ⑨2017年十九大會議召開期間,各媒體積極響應,新華報業傳媒集團推出“與黨代表一起來點贊——融媒體平台主題照片接龍”活動,引發海內外網友熱情參與,發來多幅“點贊”圖片祝福祖國。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人民日報獨創“中國很贊”手指舞挑戰,眾籌《中國很贊》MV,所有網民都可以參與其中。這樣的活動和方式,增強了全體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和社會凝聚力。

三、網絡正能量傳播的對策建議

(一)打造網絡正能量傳播的媒體品牌

網絡正能量傳播的媒體品牌打造,首先離不開傳播渠道的拓展。在現有口碑和影響的基礎上,人民日報客戶端致力於打造“正能量”品牌,在網絡正能量傳播上已屢有所獲。其中,各大政務報刊與阿裡巴巴聯動,拓展多元渠道,開設專門的“幫公益”板塊,通過愛心集齊的方式讓更多的網民參與進來,得到網友積極響應,可以進一步聚集和擴大正能量傳播的影響力。

從傳播形式看,媒體報道時,應不斷創新正能量新聞的表現形式和手段,充分發揮網絡媒體的正面引導作用。江西日報為十九大制作出了圖文並茂的H5作品《十九大報告學習詞典》,將其傳播開去,讓人們對未來的中國充滿期待,僅21小時閱讀數便超過230萬。同時,應注重線上傳播和線下保障的有效結合⑩。在線下,不少省市也響應“最美新聞人”話題開創了自己的特色評選活動。從2017年3月開始,晉中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在全市開展了“最美晉中人”系列活動,評選“最美老師”“最美警察”等,在民眾中引起強烈反響。

從傳播內容看,隻有從民生視角出發,將生動鮮活的“接地氣”案例與網民的情感需求相結合時,才有可能打造出好的媒體品牌⑪⑫。兩會期間,“中國青年網”微博發布話題“兩會青年聲:奮斗進行時”,人大代表中的一位普通人民教師就分享了她在日常教學中的體驗式、浸潤式教育新做法,提倡在潛移默化中傳播正能量,使學生能夠更深刻地理解“真善美”的含義。這既是發生在學校中的真實案例,也與教育話題密切相關。一天之內,該篇博文的閱讀量就突破4萬。

(二)推動民間輿論場的正能量傳播

互聯網、社交媒體的勃興為民間輿論場的構建提供了更大的平台和傳播空間。網民在網絡空間和朋友圈的評論、點贊、轉發等方式,構成了特殊形式的“輿論集散地”,民情和民聲在其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反映,其在社會上的影響力和民意的凝聚力不可小覷。推動民間輿論場的正能量傳播,對核心價值觀的培育乃至整個社會價值和信仰共同體的構建都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

在人人都擁有麥克風的時代,應鼓勵網民發現身邊的正能量並積極予以傳播。發帖、跟帖、轉發、點贊都是廣大網民積極參與正能量傳播的有效形式,是為民間輿論場正能量傳播做好加法,並且可以形成長尾效應。2018年平昌冬奧會這一熱點事件期間,武大靖奪冠之后,社會公眾人物紛紛轉發“驕傲!大靖是我們的人民英雄!”,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當晚的一篇《真提氣!武大靖勇奪平昌冬奧會中國首金》得到超過10萬閱讀量和5萬點贊量。武大靖奪得平昌冬奧會中國首金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⑬。人們紛紛轉發慶賀,民間輿論場充滿國家自豪感和對運動員的欽佩的正能量。

做好正能量傳播的加法的同時,也應實施負能量傳播的減法,提升民間輿論場的正能量。2018年初,相關監管部門對微博這一大型輿論場的眾多板塊進行為期一周的整改。新的熱搜榜少了許多明星八卦、惡俗炒作,多了許多正能量的內容⑭,並且增加了一條置頂板塊“新時代”,展現的都是一些近期發生的積極、陽光的內容,體現國家新面貌。這一舉措得到了網友的支持與贊許,紛紛表示“這才是熱搜真正該有的樣子”。淨化網絡空間的傳播環境,對負能量的傳播說“不”,有利於網民獲得積極向上的正能量信息,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二次或多次傳播。

注釋:

①宋海芽.“正能量”一詞的翻譯和語義延伸的認知闡釋[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

②谷玉.新媒體時代我國網絡新聞的正能量傳播研究[D].石家庄:河北經貿大學,2016.

③Sheldon K M,King L.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3).

④肖盛蘭.積極人格理論評述[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

⑤⑥任俊,葉浩生.積極人格:人格心理學研究的新取向[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4).

⑦謝新洲,李冰.新媒體在凝聚共識中的主渠道作用與實現路徑[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6(5).

⑧陸曄.媒介使用、社會凝聚力和國家認同——理論關系的經驗檢視[J].新聞大學,2010(2).

⑨金玉萍.媒介中的國家認同建構——以春節聯歡晚會為例[J].理論界,2010(1).

⑩石岩.微媒體如何傳播社會正能量[J].新聞戰線,2017(2).

⑪李海宏.有關媒體正能量傳播的思考——有感於演講《國強則少年強》[J].新聞傳播,2016(19).

⑫李明剛,李柯.做“正能量”傳播的引導者——重慶日報報業集團推出“中國夢•老區行”大型主題報道[J].新聞研究導刊,2013(7).

⑬刷爆朋友圈的平昌冬奧——武大靖[EB/OL].http://www.sohu.com/a/223583817_99973866.

⑭紅麥輿情.結束整改,微博熱搜充滿“正能量”[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1545793223681566&wfr=spider&for=pc.

基金項目: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網絡公共情緒的識別、預警與疏導研究” (項目號14BXW025)和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項目“網絡正能量傳播研究” (項目號XW17106)的成果。

(作者單位:南昌大學)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