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8年第8期

在線時代信息過濾的問題及應對

解曉東
2018年08月06日13:49 | 來源:視聽
小字號

摘要:當前,我國已處於信息社會,信息化程度高度發達。在信息爆炸成為常態的當下,或出於新聞專業主義的要求,或出於個人價值觀的判斷,或出於組織自身的定位與原則等原因,信息過濾作為傳者的首選方案,將“無效信息”進行篩選和剔除,將“有效信息”傳遞給受眾。而在這一過程中暴露出了信息過濾失敗及信息過濾過度等問題,出現了私人定制下的“信息干擾”和“信息繭房”。如何加強和改善信息過濾,是我們亟需解決的問題。本文通過運用傳播學理論,分析了信息過濾中存在的問題,從傳者與受眾兩個角度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信息過濾失敗﹔信息過濾過度﹔私人定制﹔信息繭房﹔傳播學

一、信息過濾的現狀及問題

信息爆炸時代,限於時空的局限,人們沒有精力、時間和條件獲取每天產生的全部信息。隻有符合受眾需求,容易被受眾接收的信息才是人們關注的重點。信息過濾應運而生,它通過運用一定的算法,借助相應的載體,從信息流中將受眾需要的信息過濾出來,篩選掉受眾不需要的信息。

口頭傳播時代,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流本就是信息過濾的過程,人們隻關心自身所聽、所看、所感受到的信息,並針對不同對象傳遞特定的信息。在互聯網誕生前的傳統媒體時代,報紙、廣播、電視是傳播信息的主要載體,它們通過發揮議程設置功能,將信息進行篩選,向受眾傳遞部分信息。而在網絡傳播大行其道的當下,在線時代的信息呈現出復雜性、多樣化、病毒式傳播、數量龐大、易接收等特點,相應地也暴露出一系列問題。

(一)信息過濾失敗

各類APP無休止的即時推送,瀏覽網頁時突如其來的小彈窗,在馬路上或地鐵裡隨處可見的移動屏幕,觀看網播劇前的長廣告……人們的生活中充斥著太多信息。某種程度上,人們從信息的發布者、主動獲取者逐漸變成信息的被動接受者,龐大的信息量時常讓受眾找不到重點。

當前傳統媒體傳播信息的本質沒有改變,通過新聞價值標准篩選掉一些信息,呈現部分信息給受眾。然而,互聯網的介入豐富了傳統媒體的傳播方式,信息不再拘泥於傳統的傳播渠道,網站、微博、微信、客戶端承擔著大部分信息的傳播。如何在龐雜的信息中獲取真正所需的信息,是受眾和傳播者需要共同關注的話題。

紐約大學新媒體教授Clay Shirky通過研究過濾失敗,准確地描述了互聯網時代信息超載的問題。他說,受眾之所以對“信息爆炸”感到焦慮,不是因為信息過多,而是由於信息過濾失敗。①信息過濾失敗歸根結底表現在傳者未在適當的時間通過合適的傳播載體,將精准的內容傳遞給具體的受眾。

張小龍在2018年微信公開課上表示,當前微信及WeChat合並月活躍賬戶已將近10億人。而2017年微信用戶數據報告顯示,微信已擁有1000余萬個公眾號平台。對於微信文章應何時推送的問題,已有的多項研究觀點不一。但究其根本,訂閱號還是應根據自身定位,針對目標群體的不同屬性等特征確定自身推送文章的時間。也可通過實証研究,分別在多個時間點推送一定數量的文章,根據用戶參與度和文章的影響力等對傳播效果做出評估,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推文時段。必要時還應根據“推文高峰期”靈活調整推送文章的時間。

無論是微信訂閱號還是其他信息發布主體,未能在適合自己的時間內推送精准的信息給讀者或用戶就意味著某種程度上的信息過濾失敗。從傳媒經濟的視角來看,對於以營利為目的的信息發布者來說,錯過了創造經濟收益的最佳時間,也就錯失了注意力經濟。從新聞傳播的視角來看,沒能在大多數人需要獲取信息的時間及時提供信息,這是傳播者的失職。

(二)信息過濾過度

信息過濾過度實為信息過濾失敗的一種特殊情況,它容易導致私人定制下的“信息干擾”和“信息繭房”現象。

網易新聞客戶端通過技術手段,能夠監測到用戶在網易新聞客戶端搜索或瀏覽的內容,並默認這些內容即為用戶所需內容,隨后便多次推送相關信息。這在某種程度上符合信息過濾的特征:新聞客戶端將自身認為受眾需要的信息過濾出來並推送給受眾。但並非所有受眾都願意為此買賬,甚至還可能認為這是“自以為是”的私人定制。受眾可能出於臨時需要對某則信息進行了搜索,此時接連不斷的推送行為則成了變相的“信息干擾”。

對於新聞客戶端源源不斷地推送某一類信息的行為,用戶往往會有以下三種表現:(1)真正需要這些信息且需要不斷獲取相關內容﹔(2)用戶對這些信息的推送持可有可無的態度﹔(3)用戶不再需要這些信息並表示反感。到底這三種情況佔比如何,目前尚未有學者做過研究。但從傳播學的角度來看,這種形式的信息過濾一方面影響了受眾通過一方平台獲取其他類型信息的權利﹔另一方面,即便受眾對這些信息處於第一類反應,媒體一味地投其所好,也容易使得自身議程設置功能缺失。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完全依照私人定制,制定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內容,容易形成隻適合於自身的“信息繭房”,從而忽略掉一些其他角色認同或需求下的信息,乃至國家大事。對此,新聞客戶端除推送用戶關注的信息外,還應根據自身的議程設置規律適當推送其他信息,避免絕對化的“私人定制”造成信息過濾過度。

二、如何應對信息過濾中的弊端

(一)構建有效信息過濾器

在傳播學中,把關人理論是研究信息或新聞的流通與通道的關系②的理論。信息過濾需要把關人在技術和人工兩個層面,將對受眾無用的信息,甚至垃圾信息進行剔除,篩選出對受眾有用的信息。這具體可通過過濾器來實現。

而目前,有效信息過濾器則較為缺乏。人們使用搜索引擎搜索某一則信息時,往往有一些廣告排在消息列表的前列,這些信息對於搜索者來說通常是無效的。對於搜索引擎而言,比搜索功能更重要的在於其能否為受眾提供精准的信息,讓受眾找到所需要的內容。再如,當人們在瀏覽網頁時,突然蹦出的彈窗對受眾來說同樣也常常是無效信息,這些彈窗會轉移、分散甚至擴散我們的注意力,從而降低辦事效率。

《搜索引擎沒告訴你的事》的作者伊萊•帕理澤提出了過濾罩的概念,它指的是“越來越懂我們閱讀偏好的機器和興趣社交圈將形成個人化的資訊過濾器,將我們的認知世界與真實世界隔開。它將導致我們越來越活在小圈子中,公共事務、公共議題的探討與個人的交集不可避免地減少了”。③這與新聞傳播最初的本意相去甚遠,拉斯韋爾認為媒介具有傳承社會文化的功能,它的實現必然不是依靠一個個小圈子、小時代。如此隻會導致信息過濾過度,同時與當前我國所積極倡導的開放、包容的發展理念背道而馳。因此,我們在使用過濾器將有效信息篩選出來的同時,還應該避免形成私人化的過濾罩和“信息繭房”,避免信息過濾過度。

(二)做大內容與強化功能

信息的有效與否與信息的長短以及所涵蓋的內容數量無關,並非內容越少、形式越精簡的信息越是有效信息。如果是垃圾信息,內容再少也會讓受眾覺得多余﹔而對於高質量的有效信息來說,哪怕字數很多也會收獲讀者的閱讀量。解決信息過濾失敗和信息過濾過度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做大做強內容。

當所有微信公眾號都在某一時間段內推送文章,“內容”就成了用戶選擇閱讀的重要標准。眾所周知,微信早已不再是一個純社交渠道,而是集對話、社群交往、商業盈利、休閑娛樂、個人網絡空間經營於一身的網絡平台。企鵝智酷公布的《2017微信用戶&生態研究報告》顯示,當前微信已逐漸成為一種泛社交軟件。微信“近年來整體關系已經從熟人社交向‘泛社交’轉變,新增好友裡面來自於工作環境的越來越多”。④

微信的功能性十分突出,它既是一個社交平台,可以聊天、交友、處理郵件,又是一個濃縮的網絡空間,受眾可以獲取信息、看新聞、經營個人的“朋友圈”。2017年,它還推出了休閑和消費類的小程序。不同於先前的微店應用,小程序設立的本意不是以盈利為主,更多是出於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的考慮。在內容方面,張小龍在2018年宣布即將推出微信公眾號獨立App,同時專注做微信線下生活。他曾說“好的產品會自己說話”,當一個產品具備功能性突出、內容豐富的特點時,自然會形成信息過濾,用戶就會有選擇地接觸信息、發布信息和利用信息。

(三)提高受眾媒介素養

信息前置是Clay Shirky提出的一個概念,它是解決信息過濾失敗的一種方式。報刊的導讀、新聞稿件的標題和導語、普通文章的提要、學術論文的摘要等都是信息前置的產物。它們的目的是把真正對受眾有用的信息進行前置,使受眾在閱讀全文前,對文章的整體內容有所把握,以有選擇地進行閱讀。

然而從根本上來看,信息前置隻能有針對性地對某一則信息進行過濾,難以對所有信息起到效果。近年來,各種資訊類、新聞類APP數量迅速增加,傳播渠道不斷壯大,大眾傳媒傳播的信息量隻會越來越多,知識鴻溝不斷加深。當網絡吸收媒體時,媒體在網絡的圖像中被重新創建。它通過超鏈接、閃爍的廣告和其他數字形式注入媒體內容,並將內容與其吸收的其他媒體內容聚合起來。人們隨時隨地獲取各類信息,若傳播者沒有精准地傳遞給受眾他們真正需要的信息,受眾保留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將會下降。

因此,受眾應當加強媒介素養,增強對虛假信息的辨識能力﹔不為垃圾信息創造流量,不瀏覽、不惡意傳播垃圾信息及個人隱私信息﹔不依賴、不盲目相信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的信息﹔多根據實踐經驗及所學判斷和靈活運用各類信息﹔主動接受,且自覺應對在線時代信息過濾存在的問題。

三、結語

所謂“信息化”指的不光是我們目光可及的現象,如計算機數量的增加,信息技術產業的發達等,它更需要我們從實踐層面發現問題,探究原因,從理論層面尋求解決辦法,再回歸到實踐中去解決問題。

有著“互聯網女皇”之稱的Mary Meeker是華爾街資深証券分析師,她在2017年《互聯網發展趨勢報告》中稱,全球移動用戶平均在手機上安裝33個應用軟件,每天平均使用12個應用軟件,80%的事通過3個應用軟件來處理。⑤在信息化社會中,應用信息本就是做減法的過程,隻有從數量龐雜的信息量中找到自身所需的內容,才能真正獲取並應用信息。

平衡信息過濾之間的關系,既不要過濾失敗,也不要過濾過度,應考慮時代的需要,以及時代對個人的需求。醫學上的“對症下藥”,經濟學上的“精准營銷”,新聞學上的“私人定制”都可給予我們借鑒與思考,大眾傳媒應學習它們的精髓,通過合適的傳播渠道,由特定的傳播者將確切的信息傳遞給細分的受眾。

注釋:

①MATT ASAY.Shirky: Problem is filter failure, not info overload[EB/OL].https://www.cnet.com/news/shirky-problem-is-filter-failure-not-info-overload/.

②黃旦.傳者圖像:新聞專業主義的建構與消解[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169.

③仇勇.新媒體革命——在線時代的媒體、公關與傳播[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6:V.

④王驚夢.2017年微信用戶數據報告:8.89億月活躍用戶 1000萬公眾號[EB/OL].https://t.qianzhan.com/caijing/detail/170424-8f9569e1.html.

⑤Biz Carson.MARY MEEKER'S TECH STATE OF THE UNION: Everything happening on the internet in 2017[EB/OL]. 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2017-internet-trends-mary-meeker-full-slide-deck-2017-5.

(作者單位:廣西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