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三聯生活周刊》主編、中讀APP創辦人李鴻谷: 升級吧!知識

孫海悅
2018年08月07日13:32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三聯生活周刊》主編、中讀APP創辦人李鴻谷: 升級吧!知識

《我們為什麼愛宋朝》《宋朝那些人》是《三聯生活周刊》2017年和2018年推出的兩個“爆款”封面故事。中信出版集團為此找到《三聯生活周刊》,以這兩期內容為主體,出版了圖書《我們為什麼愛宋朝》。

“我們還可以做什麼?”火熱的反響引發了《三聯生活周刊》主編李鴻谷的思考。《三聯生活周刊》核心主筆團隊進行了深入研究、探討,經過一年半的打磨,攜手鄧小南、余輝、楊立華等10位大家推出了大師精品音頻課——《我們為什麼愛宋朝——宋朝美學十講》。“這正是一個知識生產與傳播的過程。”李鴻谷說。

大師精品音頻課上線后,又有多家出版社表示希望能夠將其出版成書。從雜志到圖書到音頻再到圖書,李鴻谷認為,“這是一次真正的媒體融合嘗試。”而每個階段都是一個升級的過程。

“我們面對的是需要升級的知識,閱讀本身也需要升級。音頻、視頻、知識付費產品,背后都包含著一個核心動力,那就是知識升級。”李鴻谷說道。接下來,他們面臨的問題是:知識升級的路徑是什麼?怎麼完成媒體融合時代的轉型?

梳理《三聯生活周刊》的歷史,讓李鴻谷的思路逐漸清晰起來:《三聯生活周刊》取得成功的原因不是生產信息,而是生產知識。

“知識生產,才是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對接的端口,也是我們能夠生存下去的機會。”李鴻谷總結說,原創、系統、潮流是《三聯生活周刊》文章的特征﹔事件、潮流、趨勢是《三聯生活周刊》的信息流選擇﹔知識生產則是《三聯生活周刊》的機會和未來。

2015年3月,李鴻谷提出“快慢之間有中讀”——閱讀紙質書是“慢閱讀”,手機上的碎片化閱讀是“快閱讀”,“中閱讀”就是介於兩者之間的閱讀狀態,它包含了讓讀者在手機上重建閱讀快樂的期待。

2017年,中讀APP面世。當時音頻正是風口,李鴻谷選擇音頻為核心產品,《三聯生活周刊》由此進入知識付費領域。

和《我們為什麼愛宋朝》一樣,中讀APP的很多產品都是由《三聯生活周刊》自有資源轉化而來。中讀APP的付費用戶之所以實現快速增長,李鴻谷認為,內容來源、品質控制、渠道建設、銷售策略等都很重要。中讀APP的產品布局包括:精品課,以《三聯生活周刊》核心內容為本,生產新的音頻產品﹔快聽,以記者採訪錄音素材為基本的音頻轉化產品﹔專欄,系統化的知識音頻課。此外,還包括與博物館、研究所、大學等的戰略合作。

從今年開始,讀者可以通過手機掃碼收聽《三聯生活周刊》封面故事的介紹。“雜志和音頻,由此有了聯接與融合,這背后是對雜志生產流程和生產關系的重組。”李鴻谷說。

“新時代,知識需要升級,生產者、消費者皆如此。”談及未來發展,李鴻谷強調,“知識應該讓生活更美好、讓生活更幸福,這是我們轉型的目標,也是中讀APP的使命。”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