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二維碼"能否讓圖書電視雙贏

2018年08月16日07:12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二維碼”能否讓圖書電視雙贏

  近兩年,中國人都突然熟悉了一個圖案和符號——二維碼。從商場超市到街頭攤販,這個“黑質而白章”的神秘小方塊滿天飛。它是“現實和虛擬的通道”,“線上和線下的入口”。如同科幻中的“虫洞”,讓我們生活的維度隨心穿越,四通八達。

  四年前,二維碼還沒有大規模“飛入尋常百姓家”。北京少兒出版社出版的《神奇科學》中率先用二維碼播出短視頻,取得了意外成功。這本書目前已再版了6次,發行量達到19萬冊,並獲科技部評選的“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等4個獎項。四年來,書上的二維碼一直穩定可靠,不用注冊登錄任何網站,無須下載任何APP和客戶端,直接掃之即來。

  這次出版《播火錄》,更突出“互聯網+”的功能。掃二維碼觀看的不再是微視頻,而是我們傾力打造的14集“科普大片”,每集都和書中篇目完全對應,還能瀏覽下載1400張珍貴圖片和全部文本。如果保存在手機和平板電腦中,能當電子書閱讀,也可通過微信或QQ發到朋友圈。如果說《神奇科學》是“試驗田”,《播火錄》則算得上是我們的“代表作”。

  從小筆者就“敬惜字紙”,崇拜閱讀,家裡收藏的萬余冊書是一生最愛的財富。每聽到“紙媒將亡”的論調,便十分抵觸和不屑,但並非出於“盧德主義”的狹隘,也不限於對“紙田墨稼”的懷舊。而是相信書籍一定能順天應時,求變圖存,進化出新形態。互聯網既然改變了整個世界,圖書哪有抱殘守缺,“幾百年一貫制”的道理呢?我們今天走出幾步,只是投石探路。相信“互聯網+圖書”很快會成為出版物的新方向。而如何通過二維碼,讓“插視”和“插圖”一樣平常,讓大數據顯示讀者的地域分布和年齡文化層次,讓作者、編輯和公眾交流互動,其中的學問沒有止境,呼喚著出版人八仙過海,各展神通。

  對於筆者來說,集中精力到紙質書籍上“做電視”,還有特殊的情結。筆者當初並不是以寫作的姿態躋身科普界的,多年的心血和半生追求,是為科普電視爭得一席之地。

  1987年筆者在《光明日報》發表文章《熒屏,莫讓科學嘆息》,三十一年過去了,放眼今日熒屏,全國電視頻道百倍膨脹,多如牛毛,卻沒有一個科技頻道,各地電視台曾經繁榮的科技欄目所剩無幾,我主持創辦的《科技之光》瀕臨絕境。今天能借二維碼的便利,到紙質圖書上另辟蹊徑,發現“新大陸”,尋找新出口,這是科普電視“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時代機遇。

  因此,與其說科普電視是來“搭救”圖書的,毋寧說是來“投靠”圖書的,或者至少是和圖書“相濡以沫”,同舟共濟。《播火錄》從立項就是以“互聯網+圖書”為出發點和歸宿點。至於電視片《科技與奧運》,如果不到圖書上穿一件二維碼“救生衣”,將會永遠石沉大海。

  “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為圖書做電視,到書上看電視,或許將成為新的時尚和習慣。懷才抱志、深圖遠算的出版人和電視人,何不聯手放飛浩浩蕩蕩的二維碼,迎接中國圖書的“網絡紀生命大爆發”!

   (作者:趙致真,系中國科教影視協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