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中國最美的書"走過15年 最美的書不光是顏值擔當

路艷霞
2018年08月17日07:26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最美的書,不光是顏值擔當

  ▲2017“中國最美的書”《農耕檔案》。

  ▼2018“世界最美的書”《茶典》。

  ▲2017“中國最美的書”《介入》。

   2017“中國最美的書”《錯了》。

  2017“中國最美的書”頒獎儀式前天在上海書展舉行,共有25種獲獎圖書的設計師前來領獎。頒獎典禮是一個具有特別意義的時刻,從2003年至今,“中國最美的書”評選整整走過15年,共評選出321種獲獎圖書,其中更有19種圖書獲頒“世界最美的書”。回望這15年,“中國最美的書”評選留下了寶貴“遺產”,這些“遺產”值得回味。

  經驗

  沒花多少錢卻讓文化走出去

  “中國最美的書”得以誕生,前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副局長、“中國最美的書”評委會副主任祝君波是個關鍵人物。

  祝君波多年前曾任上海書畫出版社社長,1989年,這家出版社的《十竹齋書畫譜》在德國萊比錫國際圖書藝術展覽評獎中獲“國家大獎”。但此后,隨著東德和西德統一,這個為社會主義國家而設的圖書評獎也不復存在。

  2001年,祝君波升任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副局長,他深懷多年的國際評獎情結有了嶄新延續,按他的部署,出版局派出“探子”到德國法蘭克福書展,終於找到了“世界最美的書”評選機構——德國圖書藝術基金會。這之后,“中國最美的書”破冰之旅得以正式起航。

  上海長江出版交流基金會秘書長吳新華記得,2003年時大家先兵分幾路,從各大書城買來500種圖書,先是辦展,再由各路專家選出16本,寄往德國。

  誰也沒想到,首次參展就收獲意外驚喜。祝君波回憶道,2004年《梅蘭芳(藏)戲曲史料圖畫集》獲得金獎的消息傳來,“當時我們連設計者張志偉在哪個單位都不知道。”上海市新聞出版局一行人組團奔赴萊比錫,祝君波代表張志偉接過獲獎証書,留下歷史性照片。中國代表團還受主辦方邀請到一家地下室餐廳慶祝,大家開懷暢飲,祝君波卻敏銳提醒,不要因為德國人請客就大喝。誰知話音剛落,侍者來了,他是來送賬單的,原來中國人要自掏腰包,每人付50歐元,這可是大家幾天的伙食費。主辦方負責人眼見祝君波面露難色,於是和餐廳緊急“磋商”,減免費用至每人25歐元。“德國人的務實和簡朴,由此可見一斑。”祝君波說,正是這樣,“世界最美的書”的簡朴風格深深影響了中國,每年“中國最美的書”頒獎典禮雖是上海書展的重頭,但非常簡朴。

  祝君波透露,“中國最美的書”起步階段,每年隻有10萬元經費,都是為了付國外評委的機票費、講課費以及郵寄費等,直到現在經費也不多。“文化走出去,‘中國最美的書’是個很成功的案例,沒有花多少錢,也沒有大聲喧嚷,我們是靜水流深。”

  傳統

  像偵探一樣到書店選書

  “中國最美的書”評選已經長成“少年”,但最初的書店選書傳統至今保留,這是特別有趣的地方。

  吳新華透露一個細節,參評“中國最美的書”,有出版社、個人申報,也有專家像偵探一樣親自到書店選書。“大約三分之二的書是寄送的,三分之一的書是書店買的。”他說,堅持這樣做,是擔心書全部送審而來,有過於小眾之嫌。

  “天上的餡餅砸我頭上了。”在2016年“中國最美的書”頒獎儀式上,設計師魯明靜表達了驚喜之情。她的獲獎圖書《給孩子的漢字王國》,正是由專家在書店偶然發現的。

  但傳統的選書方式也遇到了挑戰。“大書城很難挑出好書,太同質化了,70%至80%的童書都是引進版圖書,原創的好書不算多。”吳新華說,如今,選書團隊不得不改變方向,到獨立書店去探寶。

  每年最多有千種圖書同台角逐,幕后故事也不少。吳新華透露,有的書來頭不小,封面做得相當豪華,以至於對方千叮嚀萬囑咐,“我們的書很貴的。”他說,我們不好打擊對方,但這類書獲獎的幾率為零。

  也有的書外觀豪華、定價昂貴,卻成了獲獎者。《冷冰川》定價69000元,成為歷屆獲獎圖書最貴的一本。設計師周晨說:“冷冰川的畫被稱為是‘刻墨作品’,這是在中國絕無僅有的一種獨特藝術形式。他用刀直接在刷了墨的紙板上進行創作,每一幅都不可復制。”周晨的設計同樣黑白調子,跟冷冰川整個作品風格相一致。

  不少獲獎圖書簡單又富有深意。2013年獲獎圖書之一、90歲作者饒平如悼念亡妻而創作的《平如美棠——我倆的故事》,饒平如與妻子的心願是回到結婚的酒店再辦一次典禮,終因妻子的逝去而未能如願,設計師於是巧妙地把書設計成了婚禮喜帖的樣子。“這些看似平凡無奇的組合,不會造成昂貴的定價,卻能讓如此多的讀者願意親近它。”書籍設計師、“中國最美的書”評委呂敬人說。

  “中國最美的書,不是追求所謂豪華,不是越高檔越好,但也不是越簡單越好,而是要完整、充分地展現內容的同時,還要具有當代審美。”呂敬人說,很多人在網上質疑,所謂“最美的書”不是給老百姓閱讀的,是少數人玩的。“模特走秀的衣服絕對是前衛的,‘中國最美的書’也同樣如此,它們具有前衛性,引領未來的圖書設計時尚。”

  呼聲

  爛文本做不出來好設計

  當盤點“中國最美的書”留下的“遺產”時,它對中國設計師、對中國圖書設計的變革,無疑是不可忽視的。

  呂敬人1978年進入出版社, 那個時候他專畫圖書封面,圖書文本根本沒有資格介入。這些年來,情況發生了逆轉,“如今很多作家、出版社會首先跑來問:呂老師,這本書該怎麼做?文本該怎麼結構?”他認為,這15年來,隨著觀念的變革,圖書設計師已經變成了第二作者,他們的反思和憂慮也在增加。

  “世界最美的書”強調圖書整體設計,圖書的封面、排版、印制、用紙、圖像等方面都要用心把握。設計師劉曉翔曾兩次獲得“世界最美的書”、17次獲得“中國最美的書”,當屬國內獲得“世界最美的書”次數最多的人。他的成功正是得益於整體設計觀的浸潤,他一向相信,“對著電腦做不好設計。我的設想、構思,工藝能不能實現,還有什麼提高的余地?隻有到了印廠才知道。”劉曉翔說,這中間還要做大量的實驗。

  圖書整體設計觀被一代代年輕設計師承繼了下來。2017年“中國最美的書”獲得者莫廣平今年30歲,他因一部《農耕檔案》獲獎,這也是他至今設計的唯一一本書。莫廣平說,這本書記錄1949年至1979年東莞最后的農耕歲月,作者收集了大量原始資料,“我與作者來來回回溝通多次,他提出希望說,想讓三四十歲的年輕人打開這本書。”

  單是設計過程,莫廣平就花了整整一年,“作者有4000張資料,紅頭文件、公函、賬簿等等,但不可能都放進去,如何編排很費心思。”最終他設計成五冊,分農事、民生、農賬、農副、農政不同的主題。他還從資料裡提取很多文字,過去年代口號式的語言出現在了封面上。“封面是個密封型的書函,我想讓讀者就像拿到珍貴的禮物一樣,去打開它。”

  “有好文本才能做出好設計,爛文本做不出好設計。”劉曉翔認為,設計師不能主導文本,隻有好文本才有非常大的激發。但現實是,精彩的原創、直抵人心靈深處的文本並不多。呂敬人也感慨,現在很多社會科學文本缺乏好的引証,很多書連圖像、注釋都沒有。

  “現在每年出的書太多了,我們能不能靜下心來,多做點精品書。”呂敬人呼吁,那些僅僅是閱讀的書,可以讓電子載體來承擔,而真正能使讀者得到詩意閱讀的書,讓人愛不釋手地流傳到后代的書,就要精致地去做。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