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法醫秦明之幸存者》播出 秦明:先是法醫后是作家

肖揚
2018年08月19日07:03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秦明:先是法醫 后是作家

  由周琳皓執導,秦明任總編劇,經超、余心恬、艾曉琪、劉海寬、鄧煬等主演的刑偵懸疑網絡劇《法醫秦明之幸存者》正在騰訊視頻全網獨播。作為小說《法醫秦明》的三部影視化作品之一,《幸存者》特邀原著作者秦明擔任總編劇,為作品專業度保駕護航。而在多部已經影視化的作品中,秦明為何獨獨親手操刀《幸存者》?在拍攝過程中又有哪些感觸?

  品牌特征 真實專業、邏輯嚴謹

  身兼人氣懸疑作家與一線法醫的雙重角色,秦明的小說一直都擁有強烈的個人品牌特征:真實、專業、邏輯嚴謹。

  在秦明的定義中,《幸存者》不僅是一部懸疑劇,還是一部科普劇,這種帶著專業范兒的細節在劇集中俯拾皆是。大到解剖室的門禁系統和主角著裝,小到第一集中經超飾演的秦明佩戴乳膠手套和安裝手術刀片的手法,所有細節都十分到位。這其中既有秦明的把關,也與主創的嚴謹息息相關。

  秦明介紹,《幸存者》的整個籌備階段時間很長,而在這段時間內,包括導演、制片人、演員、化妝師、特效、道具、美術在內的工作人員均在合肥接受了一段時間的專業訓練,如參觀解剖室等。

  劇組對專業的把控和對細節的考究得到秦明的認可,“看完第一集,我對這部劇的專業性是沒有任何擔心的。”在這其中,《幸存者》的靈魂人物——秦明的扮演者經超的表現令秦明記憶深刻。秦明透露,經超在接到這個角色之后,不僅自己買了臨床醫學基礎教材研究,更痴迷到時不時“騷擾”秦明,“我去探班的時候,幾天時間的聊天內容都是圍繞法醫專業和案件。他對這個專業是一種痴迷的狀態,而且分析案件的時候很有法醫范兒。”甚至於,有時經超這個“外行”會指出劇本中的小瑕疵。而正是基於主創們的專業態度,《幸存者》完美復刻了法醫的真實生活和小說中的劇情。

  大膽嘗試 法醫與亡者對話

  在尊重專業之外,主創團隊在對《幸存者》進行影視化改編時採取了非常大膽的嘗試,其中最為網友樂道的便是秦明直接與亡者對話的場景設計。

  據秦明介紹,這種舞台劇式的表現方式出自導演之手,但作為總編劇和一名法醫的秦明亦對這種做法非常認可。在秦明看來,每一位法醫在現場尸檢、現場重建和尸體解剖時,都會建構一個場景,而這種直接與亡者對話的形式,恰好將推理過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法醫的內心獨白,以一種別樣的方式表現出來,令秦明十分驚艷,

  同時,這種設計的絕妙之處還在於借思維對話的方式,將法醫的工作信條和人生信念傳達給觀眾。正如秦明面對第一位死者時所言,“尸體是逝者留在這個世界最后的遺言,法醫的工作和職責就是從尸體上找到任何相關線索,為逝者鳴冤”。

  雖然《法醫秦明》系列已經出到第七本,但在秦明心中,自己首先是一名法醫,其次才是一位“業余”作家。“我是一個法醫,這是我的根,(我)永遠是以工作為主的。”秦明強調道。

  從業多年,從第一次出現場的不淡定到跨越心裡的那道坎,立志做一個好法醫成為秦明的人生信條。而正是有了多年法醫工作的積累,才有了影視化的《法醫秦明》。

  提醒觀眾 不要挑戰法律底線

  在秦明的意識中,無論寫書還是做劇,根本目的都是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法醫行業的重要性,以及法醫、刑偵工作人員究竟是怎樣一群人。所以即便是在案情非常緊張的氛圍中,《幸存者》中的警局工作人員也經常互懟,秦明和林濤互懟、林濤和法醫助理陳詩羽互懟……樂趣橫生。而這也是現實生活中警局的真實再現,“我認為在黑暗中工作的刑警和法醫接觸的都是社會極少數的陰暗面,隻有讓自己心中充滿陽光,才會照亮身邊的灰暗”。

  更重要的是,秦明想借由作品,提醒觀眾提高警惕,也警告想要犯罪的人放下屠刀,用善念去對抗邪惡。這種意識深深烙印在《幸存者》中:無論何時都不要放棄善的念頭,以及無論何時都不要挑戰法律底線。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