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傳統媒體轉型升級 唯有精准服務,才能重塑品牌激發活力

張智超
2018年08月21日13:52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唯有精准服務,才能重塑品牌激發活力

  媒體融合要按互聯網產品規律、市場原則發展,而大力推動資本運作的目的,是為了讓一款具有市場價值的產品獲得更高的市場價格,從而改善媒體內部的資產結構,在資本寒冬的大環境下為后續發展贏得保障。

  讓用戶為增值服務埋單

  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傳統報刊業常糾結於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收費?還是免費?以傳統媒體的思維習慣,網絡平台無非就是渠道和工具,可以像紙質版一樣,做大流量,集聚讀者,賣內容、賣廣告。

  《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媒體“付費牆”模式一度是媒體熱議的話題,該模式想証明“內容為王”“消失的是紙,永生的是報”。但其實,這依然是“傳統媒體思維”的延續——賣內容、賣廣告。事實証明,其情況越來越不容樂觀。有數據顯示,當前,《紐約時報》的訂閱收入相比於2006年的8.9億美元並沒有增多反而是在減少,而廣告收入的持續下跌,訂閱收入毫無起色,讓“付費牆”模式難以為繼。

  從國內傳統媒體發展看,數字化轉型走在前列的浙報集團,經過幾年的轉型嘗試和摸索,其總結認為:他們轉型的支撐,來自網絡游戲和傳媒夢工廠的互聯網產品。

  在轉型發展過程中,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新聞產品在互聯網上與郵箱所起到的作用類似,無法盈利,但能積累用戶、黏住用戶,讓他們為增值服務埋單。

  以“中國家庭醫生”APP為例,其生發於《家庭醫生》雜志,強調從以內容提供為核心轉變為以服務提供為核心,強調服務升級,不僅盤活了《家庭醫生》30余年積累的內容資源、專家資源,對其雜志的品牌重塑、激活、延伸、創新都具有戰略意義,這對傳統媒體的數字化轉型及融合創新具有示范意義。

  借船出海實現雙贏

  思想觀念的滯后,體現在行動上的戰略缺失,戰術隨意。一度“互聯網思維”是各行各業的熱詞,以至於婦孺皆知。沒有互聯網思維,意味著要麼止步不前,要麼被闖入者顛覆。

  其實,很多傳統媒體尚不知道有了互聯網思維能怎樣,卻清楚地知道沒有互聯網思維是什麼樣——按部就班地依照流程進行選題策劃、申報、組稿、編輯、印刷、物流、銷售等,所有的工作環節都隻圍繞“產品”開展。但在互聯網思維模式下,用戶至上、體驗為王、即時互動、免費使用、大數據應用成為常態,單純的單向產品供應完全不適應互聯網時代的多向需求。

  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的傳統媒體無需迷茫,互聯網時代,雖然內容在各種網絡平台自由流動,原創內容被反復復制傳播,但歸根結底,技術是手段,平台是載體,內容是核心。在轉型數字化、延伸產品鏈、形成產業鏈的過程中,內容始終處於生態鏈的頂端,始終是傳統媒體的靈魂,這是不容動搖的,也是傳統媒體堅定前行的信心所在。

  應該看到,傳統媒體的數字化轉型滯后於市場發展,而網絡平台的內容質量由於作者進入門檻低而導致良莠不齊。因此,傳統媒體不如先借船出海,以自身的優質內容與網絡平台合作,結合網絡平台的先進技術和運營模式,實現雙贏,並在此基礎上開發更多優質的內容產品,搭建自身的數字平台,這是當前較為直接、高效、低成本的路徑。

  對於一個有較大體量的報業傳媒集團而言,媒體融合包含了幾個層面的內容:一是不同媒介形態的融合,二是不同媒體單位的融合,三是不同業務領域的融合。在推進媒體融合發展中,既要尊重各媒體的特點,充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又要在集團層面有效整合資源,舉集團之力辦大事。二者互為補充、彼此借力,才能相得益彰。

  重構資源才能有質的飛躍

  就傳統媒體而言,在進一步發揮傳統媒體優勢的基礎上,將優勢報道領域延展至互聯網平台,進行移植和放大,實現傳統媒體優勢與互聯網傳播方式的融合,並進一步實現由紙到網、移動終端的重心轉移,立足資本,實現互聯互通、品牌集中、精准服務,可以在全媒體領域打造出自有品牌和綜合影響力。

  隨著媒體呈現形式的日漸多樣,用戶閱讀的胃口也越來越大,以微信公眾號為例,其數量現已進入飽和狀態,同質化、非原創等內容愈發難以滿足用戶所求所需所盼。

  就各種微信公眾號本身而言,雖各具特色,每天不斷更新內容、推送新產品,但也存在資源配置分散、傳播渠道廣、傳播終端多、端口交叉重疊等問題。在相關調查中,超過一半用戶表示新媒體資源形散而內容不聚。隨著投票、廣告、代購、謠言、詐騙的頻繁侵入,如今的微信朋友圈似乎已不再是當初那個單純的熟人交際私人圈、棲息地。面對朋友圈的眾生相,《中國青年報》曾發布一項網友調查數據:35.8%的受訪者想關閉微信朋友圈,其中19.7%的受訪者正打算關閉朋友圈,13.8%的受訪者曾經關閉過朋友圈,2.4%的受訪者已經關閉朋友圈。

  在這種情況下,有的傳統媒體簡單地“拉郎配”、急就章、圖彩頭,微信公眾號推送的內容多數從傳統媒體網絡版上進行摘編、綜合、歸納而成文,為用戶提供免費大餐,片面追求點擊率,甚至花錢購買粉絲,有的熱衷於轉發一些論壇、商業網站、博客上發表的搶眼球的熱點新聞,更有甚者轉載文章時輕易改變標題原意,把標題做得聳人聽聞,以此吸引讀者,出現“標題黨”,混淆視聽,害人害己。

  競爭靠實力,實力靠規模,規模靠整合。面對新媒體資源存在的發散式、同質化等問題,傳統媒體更應警惕。如果不重構新媒體資源,輿論宣傳工作就難以破冰起航,難以實現質的飛躍。

  以南方報業為例,其以地域垂直、行業垂直為路徑,選取有格調的內容,通過選取南方報業的原創內容、地方頻道及其流量內容等,以及自媒體和社群推薦內容,通過流量變現、積分商城、場景式消費導入、本地化生活服務等,打造出了有趣且黏性高的資訊APP——並讀。其實踐表明,保持優質的原創內容生產,有助於和聚合類新聞客戶端形成差異化。同時,也應該看到,澎湃新聞、並讀APP等資本的引入對新聞客戶端發展的作用已日益凸顯,體制外資本的加入有利於保障團隊的激勵機制。此外,通過加強內部產品的運營共享,提升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用戶的拉新、留存與活躍,從而降低了新媒體產品的運營成本,提升了運營資金使用效率。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