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把我哥帶走》成黑馬 彭昱暢演木偶也要有靈魂

競爭激烈的暑期檔,正在上映的《快把我哥帶走》成為“票房黑馬”。影片上映五天,票房已過1.5億。該片由鄭芬芬執導,彭昱暢、張子楓主演,改編自中國人氣漫畫家幽·靈姐妹同名暢銷動漫。
扮演哥哥時分的彭昱暢更是表現搶眼。這位90后非科班出身的演員,延續了他在《演員的誕生》上的風格,以其靈氣和努力,在演員的道路上迅速成長。
生活裡的“2.5次元”
2015年,彭昱暢出演了熱門網劇《太子妃升職記》中的“強公公”,喜萌的樣子頗有觀眾緣。2017年,主演電影《閃光少女》並憑借該片獲得了第20屆上海電影節亞洲新人獎最佳男演員獎提名。2018年,彭昱暢參加《演員的誕生》,更是人氣急升。
從《閃光少女》到《快把我哥帶走》再到還未播出的新劇《網球少年》,彭昱暢接連塑造了三個“二次元”人物。他稱自己生活中算“2.5次元人”。彭昱暢認為二次元是一個虛擬但美好而浪漫的世界,他向往那個非黑即白、愛恨分明,正義就是正義、邪惡就是邪惡的世界。
作為獨生子女的彭昱暢,回憶起童年往事“哭笑不得”。因為生活中的他是家族中的老幺,從小到大都是哥哥帶著玩,“小時候脖子上挂個鑰匙,自己開門就走,鑰匙掉了得挨揍。挨揍的原因就是萬一別人撿到開我們家的門怎麼辦?可是,人家不知道我們家住哪兒,撿到也沒用啊。小時候怕挨打不敢說這句話,現在敢說了。”
第一次當別人的哥哥
這次,做別人的“哥哥”,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
時分是彭昱暢接觸劇本后一眼認定的角色。他表示時分非常完美,用一種很負責任的方式去保護妹妹,是一位很有擔當的哥哥。正當其時的年紀遇上合適的角色,時分簡直是為彭昱暢量身定做的。他為戲狂減重,還通讀了原著漫畫。
導演鄭芬芬出生在非獨生子女家庭,之前執導的《聽說》中,姐妹在“手語”世界“無聲勝有聲”,令無數人潸然淚下。此番在拍攝電影《快把我哥帶走》過程中,除了還原漫畫精髓外,鄭芬芬還將自己的真實經歷融入兄妹的對話和心理活動中。為讓情感表達更為細膩,她親自操刀多次打磨劇本,才有了最終成稿,傳遞出兄妹一起長大陪伴的溫暖與依靠的力量。
彭昱暢、張子楓兩個獨生子女要演出同一屋檐下“相愛相殺”十幾年的兄妹,除了劇本圍讀,他們接到的第一個拍攝需求是——跟對方聊天,建立兄妹默契。殺青的時候,“妹妹”張子楓的車開出去又折回來,跳下車哭著擁抱了“哥哥”彭昱暢。導演鄭芬芬感慨稱:“開心的是,我成功塑造了一對兄妹,相信他們的演出一定能打動很多人。感動的是,我知道他們的兄妹情不會因為這部電影的殺青或上映而結束。在我心中,他們是永遠的時分時秒。”
如何賦予木偶靈魂
雖然是非科班演員,但彭昱暢的表演頗有靈氣。他說在影視劇裡能賦予角色靈魂,完全是因為大學四年裡一直在努力學習怎麼賦予木偶靈魂,“那是一個更為艱難的過程。演木偶時,木偶是你,你也是木偶。木偶本身是沒有生命的,但是通過我們的表演讓它的生命力能夠展現出來。”
當然,光有靈氣顯然不夠,彭昱暢相信努力和真誠是成功的必要手段。為了出演《閃光少女》中技驚四座的打鼓少年李由,彭昱暢苦練打鼓三個月,生生敲斷三根鼓槌。在《網球少年》中,彭昱暢練會了男主角的必殺技“外旋發球”。
而在《快把我哥帶走》中,彭昱暢進組特訓三件事:吃烤腸(一口吃掉一根)、打籃球、練啦啦隊舞。對他而言,最難忘的還是那場“離別戲”:“那場戲拍了4天,壓力呈幾何倍數增長。導演對那場戲要求很高,天天晚上都得拍。當時想這大概是我人生當中的一個瓶頸。”
彭昱暢表示,現在想把每一個當下角色演好,“因為三十歲的時候沒可能會接到《快把我哥帶走》這樣的戲。這個年紀還是應該多嘗試,會給自己一個度,就是看角色能讓自己心怦怦跳的,會想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