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CNNIC發布第42次報告 數據中這些新動向你知道嗎?

李雪昆
2018年09月04日13:11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最新數據中這些新動向你知道嗎?

搜索引擎市場流量競爭仍十分激烈。資料圖片

8月20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讓人們對2018年上半年我國互聯網的發展狀況和趨勢有了更清晰地認識,但是在一組組數據背后,又有哪些深層問題、新的變化呢?

即時通信產品體現差異化

《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量顯示,截至2018年6月,即時通信用戶規模達到7.56億,較2017年年末增長3561萬,佔網民總量的94.3%。手機即時通信用戶7.50億,較2017年年末增長5641萬,佔手機網民的95.2%。

就行業發展趨勢而言,《報告》指出,即時通信產品服務內容差異化、內容監管嚴格化和應用場景專業化是3個主要方向。其一,即時通信產品的服務差異化在2018年上半年得到進一步體現。在熟人社交領域,以QQ和微信為代表的兩款即時通信產品分別朝不同方向發展。其中,QQ專注於迎合年輕用戶的娛樂導向特色功能,通過信息流服務鎖定年輕用戶的娛樂導向信息需求﹔微信則通過持續提升小程序的功能性,將用戶與零售、電商、生活服務、政務民生等線上線下服務進行連接。其二,即時通信產品的內容監管相比之前更加嚴格,其中來自即時通信群組的不良內容尤其受到監管方和企業的高度重視。以微信為例,2018年2月起,微信先后對具有用戶誘導行為的春節活動、未取得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的短視頻鏈接、存在謾罵和地域歧視不文明行為等違規內容採取處理措施。通過落實群組管理主體責任,即時通信空間已不再是“法外之地”。其三,應用於辦公場景的企業即時通信產品專業化水平持續提升。作為其代表的釘釘和企業微信均在今年上半年保持了用戶規模的持續增長,並推動各產品數據相互打通。企業微信發布的數據顯示,其2018年前5個月的注冊企業數量相比2017年同期增長180%,用戶數增長500%,並開始實現企業微信和個人微信的互通,增強產品的用戶觸達能力。

這些需求搜索引擎待解決

截至2018年6月,我國搜索引擎用戶規模達6.57億,使用率為81.9%,用戶規模較2017年年末增加1731萬,增長率為2.7%﹔手機搜索用戶數達6.37億,使用率為80.9%,用戶規模較2017年年末增加1342萬,增長率為2.2%。

可以看到,2018年,搜索引擎市場內外部流量爭奪激烈,推動商業化能力提高。在市場內部,移動流量規模紅利消減,推動搜索引擎加大與流量渠道、手機廠商的合作,從而導致流量獲取成本提高。相關企業財報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搜狗、百度的流量獲取成本均出現同比增長,奇虎360的互聯網廣告及服務營業成本也出現同比增長。在市場外部,由於網民對垂直信息搜索的需求不斷增長,電子商務類、生活服務類、新聞類、視頻類APP的分流作用日益顯著,從而對搜索引擎關鍵字廣告市場產生沖擊。在此背景下,搜索引擎企業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優化競價產品,提高廣告主的投放效率,通過增強商業化能力實現營收增長。相關財報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百度網絡營銷收入同比增長23%,搜狗搜索和搜索相關營收同比增長55%,奇虎360互聯網廣告及服務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4%。未來,傳統搜索引擎應通過向個人用戶提供更加精細的垂直搜索服務來面對流量競爭,尤其要在移動端解決個人用戶對信息、服務、產品的“一搜即達”需求,才能實現持續穩定發展。

網絡新聞拓展商業化道路

《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6月,我國網絡新聞用戶規模為6.63億,半年增長率為2.5%,網民使用比例為82.7%。其中,手機網絡新聞用戶規模達到6.31億,佔手機網民的80.1%,半年增長率為1.9%。

梳理發現,2018年上半年,我國網絡新聞行業發展呈現出3個特點:首先,國家主管部門在上半年積極加強網絡新聞資訊內容建設,營造清朗網絡空間,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和網絡內容建設,做強正面宣傳,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引導正確價值取向,為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網民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其次,傳統新聞媒體和網絡新聞媒體的融合更為深入,共同為用戶提供更權威、更有價值、更全面的新聞資訊。上半年,百度與新華社新聞信息中心在內容分發、人工智能、搜索等方面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探索“內容+渠道+搜索+大數據”的全新媒體運營模式。依托百度的人工智能和搜索引擎技術,以快速、直接的方式將優質、原創新聞內容推薦給更多受眾,一方面為傳統新聞媒體擴展了內容受眾,有利於傳播更多主旋律、正能量的新聞資訊﹔另一方面也為網絡新聞媒體輸送了高質量的內容。

再次,網絡新聞自媒體從個體單位發展為新型媒介組織,進一步拓展商業化道路。為穩定持續輸出高質量內容,多數頭部網絡新聞自媒體加大從傳統媒體引進人才的力度,逐步搭建專業、完整的運營團隊,朝公司化、機構化方向發展。自媒體盈利的方式更加多元,繼廣告、會員費、打賞等傳統商業模式后,進一步挖掘社群價值和渠道價值,基於社群興趣、愛好等特性,採用線上與線下聯動等方式開展商品、服務和信息的IP化運營。

短視頻應用遇發展瓶頸

《報告》顯示,短視頻應用迅速崛起,侵佔網民娛樂時間,但同時也面臨自身發展瓶頸。短視頻作為一種立體的信息承載方式,內容豐富多樣,互動性強,能滿足網民碎片化的娛樂需求和草根群眾自我表達的願望,吸引用戶使用。2017年起,尤其是2018年春節期間,短視頻應用迅速下沉至三四線城市,用戶規模持續增長。截至2018年6月,綜合各個熱門短視頻應用的用戶規模達5.94億,佔整體網民規模的74.1%。

隨著短視頻用戶規模的擴大和使用時長的增加,人工、技術審核速度跟不上內容發布的速度,視頻內容存在不可控性,部分低俗、虛假的視頻內容影響了網絡生態,個性化推薦算法也容易造成用戶沉迷和信息繭房。

今年4月開始,國家相關管理部門對違規短視頻平台進行整治,採取約談、整改、下架、永久關閉問題產品等措施,嚴肅問責了違規視頻網站,帶動短視頻網站自查自糾,以促進行業規范化發展。未來,短視頻平台要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加強與電商、社交、垂直媒體合作,擴展外延市場,構建健康內容生態,實現可持續發展。

直播細分內容使用率下降

《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6月,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到4.25億,較去年年末微增294萬,用戶使用率為53.0%,較2017年年末下降1.7個百分點。從體育、游戲、真人秀、演唱會4個細分內容領域來看,體育直播在俄羅斯世界杯的帶動下,用戶使用率較2017年年末上升4.9個百分點,游戲、真人秀、演唱會直播,用戶使用率均呈下降趨勢。一方面,短視頻應用分流了部分網絡直播用戶﹔另一方面,行業進入市場結構調整和業務重塑時期,發展趨於穩定。

2018年,網絡直播行業外部監管日趨規范,行業整合加速,各大直播平台進入精細化運營階段。外部監管層面,相關管理部門繼續對行業內容加強監管,引領行業良性發展。行業發展層面,網絡直播行業加速整合,頭部平台優勢不斷擴大。截至2017年年末,我國開展或從事網絡直播業務的公司較2016年年末減少近百家,但同時,網絡直播市場整體營收規模較2016年增長近40%。大量中小直播公司被洗牌出局,頭部平台則憑借穩定的用戶規模和運營模式,建立起差異化優勢。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