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戰線》>>2018年·第6期

堅守文化報道 彰顯社會責任

王 英
2018年09月13日09:35 | 來源:人民網-新聞戰線
小字號
原標題:堅守文化報道 彰顯社會責任

  葫蘆島日報力求從價值引領、精神塑造的高度把握文化報道,通過對文化名人的專訪、對文化群體的梳理、對文化現象的提煉,反映極具文化品位和獨特氣質的城市面貌。

  “文化”是當今的熱詞。當“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日益成為從政府到百姓的迫切願望時,當文化強市、文化興市等具體目標越來越成為共同追求時,作為主流媒體的地市級黨報理應比以往任何時候更要承擔起傳播先進文化、引領人文精神的職責和使命。基於此,創刊於2016年8月的《葫蘆島日報·周末》始終堅守傳承歷史文化、引領人文精神、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辦報理念,著力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新聞,努力開創地市級黨報文化報道的新局面。

  傳承歷史文化

  對文化名人和文化現象的報道,體現著主流媒體的品格和氣質。眾所周知,人文精神,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價值理想為核心,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最終目的。而那些人類共同的核心價值、永恆的優秀品質正是在先進文化分子身上得以最直接和最鮮明的體現。兩年來,《葫蘆島日報·周末》力求從價值引領、精神塑造的高度上來把握文化報道,通過對文化名人的專訪、對文化群體的梳理、對文化現象的提煉,反映出其極具文化品位和獨特氣質的城市面貌。

  以精細化為特征的“工匠精神”正在成為文化創造的主流。“工匠精神”與“文藝精品”的血肉關聯也延伸到了文化領域。大凡能工巧匠,無不出自坊間。而對這個優秀的充滿正能量的文化群體的關注,正是主流媒體文化新聞報道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們在採訪中發現,葫蘆島有很多民間文化工匠,例如專門制作修理小提琴和京胡、贏得專業人士高度贊譽的60歲退休工人石杰,師從中國文玩界名家秋人、潛心學藝四載、憑著高超的微雕技藝成為“中國斑竹扇骨創意雕刻第一人”的高征,淬火巧手打造金鑲玉的於德水,等等。他們精湛的技藝和對藝術的孜孜以求令人贊嘆。為了弘揚工匠精神,堅定文化自信,我們對這個文化群體進行了及時關注,完成了系列報道《為濱城文化工匠點贊》,受到讀者一致好評。

  家庭是社會文明教化的重要課堂。家國情懷是中華民族深刻的文化印記,最能引起讀者思考與共鳴。2017年2月,我們精心策劃的孝道文化建設系列報道,寄托了當地群眾的人文情感,彰顯了葫蘆島人執著的傳統文化追求。其中,《因感恩而孝敬 因孝敬而圓滿》《我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風清氣正 潤物無聲》《香風習習扑面來》《縷縷書香潤心田》等報道,通過一個個溫馨感人的故事,對中華傳統的孝道文化做了完美詮釋。孝道故事傳遞了人間溫情,透過家風、家訓折射了家國情懷,展現了家庭、家教、家風對推動社會文明進步、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

  彰顯藝術品質

  有情懷的文字是有溫度的,有溫度的報道才有感染力,才能平易近人地傳達出媒體的價值取向,從文化層面給予受眾精神上的激勵和滿足,使讀者在共鳴中感受到人性的溫暖和對生命的尊重,在潤物細無聲中提升城市的藝術品位。

  百家爭鳴,群星閃耀,眾多的文化名人是葫蘆島這座城市最珍貴最驕傲的財富。這些文化名人或為藝術領域的翹楚,或是民間絕活的高手。兩年來,《葫蘆島日報·周末》第四版文化名人專版推出了著名書法家魏哲、畫家王元石、攝影家解江波、作家閆耀明以及民間藝術家張福良等幾十位文化名人,每個名人的專訪都用整版刊出,既講其藝術成就,也展現出他們的社會責任和擔當。這些文化名人的藝術風採和品質是葫蘆島人文精神的最好注解。對文化名人的大篇幅報道,強化了對葫蘆島城市精神的塑造和弘揚,也體現了主流媒體的品格和文化氣質。

  塑造城市精神

  對地域文化資源的挖掘,會讓歷史和傳統文化煥發光彩。具有濃郁本土特色的地域文化,對本地讀者而言,一定是熟悉和親切的,是雅俗共賞的,具有極強的親和力﹔對外地讀者而言,一定是陌生和新鮮的,是賞心悅目的,具有較強的可讀性。正是基於這一點,《葫蘆島日報·周末》不斷選取新的報道角度,挖掘歷史故事新的文化內涵,多次組織新聞策劃活動,從當地悠久的歷史和傳統文化上做文章,使報紙不斷出新出彩,辦出自己的特色。

  去年七一前夕,在組織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6周年的報道時,一條有關紅色記憶的新聞線索進入記者視線。1932年,在葫蘆島市綏中縣大台山一帶,四十八路義勇軍司令鄭桂林率領隊伍沉重打擊了侵華日軍的囂張氣焰,展現了中華民族不屈的戰斗精神。后人為了紀念那段紅色歷史,幾十年來自發或有組織地收集有關當年義勇軍抗日的資料和文物,並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建成了抗日義勇軍紀念館,目前紀念館已成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圍繞這一線索,記者對當年的那場戰爭和紀念館館藏文物的收集整理過程進行了深入採訪,挖掘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歷史事件以及其背后的感人故事,寫成報道《義勇風雲今朝憶》。許多讀者看完報道后,前往義勇軍紀念館參觀,並在留言簿寫道:緬懷先烈,砥礪前行。

  葫蘆島歷史文化基礎深厚,隨著歲月的流逝,不少傳統文化已淡出了人們的記憶。自去年10月開始,我們精心策劃了一組省市縣級非物質文化項目巡禮報道,對戲曲、嗩吶、武術、書畫、滿族刺繡、剪紙、皮影戲、霸王鞭等土生土長、原汁原味的傳統文化項目,用整版的篇幅進行圖文並茂、生動鮮活的集中展示。其中,《於老船木中傾聽大海的聲音》《建昌水煮干豆腐的老味道》《羽毛玫瑰香飄世界》《百年皮影戲后繼有人》《讓百姓享受正宗美味》等十多篇報道,梳理和盤點了葫蘆島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這些資源在文化品牌的建設中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內涵,塑造了城市的鮮明個性,打造了城市的文化品牌。記者通過深入的採訪,從朴素、本色的生活中尋找這些文化瑰寶,使葫蘆島這座城市的傳統文化世代綿延。系列報道見報后,讀者直呼“看得過癮”。

  葫蘆島在城市建設中,注重並加大文化元素的投入,得到了百姓的認同和稱贊。例如在老城區改造建設中打造文化書法一條街。這條街以古朴的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孝道文化、中國夢等主題內容為特色,圖文並茂,生動形象地向過往的行人展示城市的文明和底蘊。這條街以整齊的商鋪,或遒勁、或俊朗、或飄逸的書法匾額,昭示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內涵,吸引人們的駐足瀏覽,閱讀感悟。我們進行了深入的採訪,對文化書法一條街以書法牌匾和文化長廊的形式,潛移默化地引導百姓崇德向善的做法予以關注和報道,寫成稿件《因為一條街,愛上一座城》。這篇稿件從一條街的小視角,展現了葫蘆島市在城市改造過程中注重文化品位提升,打造城市文化名片的大主題。文章見報后,得到廣泛好評,並榮獲2017年度遼寧新聞獎一等獎。

  (作者系葫蘆島日報社周末部主任)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