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娘道》:向天下母親獻禮

楊雯
2018年09月19日13:23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娘道》:向天下母親獻禮

郭靖宇(左三)在現場指導拍攝。北京衛視 供圖

提到“傳奇大劇”,必然繞不開導演郭靖宇的名字。從2010年的《鐵梨花》,到后來的《打狗棍》《勇敢的心》,郭靖宇與他打造的“傳奇大劇”,拒絕循規蹈矩的套路性思維,力求以劇情吸引人、以情感打動人、用傳奇精神感染人。劇中恢宏動蕩的時代背景、讓人熱血沸騰的傳奇故事、復雜曲折的人物命運,一直為觀眾所津津樂道。

然而,此次郭靖宇卻帶來一部“不怎麼傳奇”的傳奇劇——正在北京衛視熱播的《娘道》,這部劇也被郭靖宇自己稱為“最接地氣”“最不留遺憾”的作品。《娘道》以民國時期為背景,講述了女主角柳瑛娘(岳麗娜飾)和5個孩子聚散離合的顛沛一生,從一位原本柔弱的普通女性,成長為一位執著堅定、不斷與命運抗爭的英雄母親。

郭靖宇表示,希望自己此次的創作能夠關注到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命運,賦予角色更多人性關懷。因此,一向擅長拍攝蕩氣回腸英雄史詩的他,此番交出了一份“從黃河水中流出來,在高粱地裡長出來”的答卷。

再次聚焦女性題材

《娘道》並非是郭靖宇首次聚焦女性題材,先前《鐵梨花》《紅娘子》等多部作品的成功,已讓觀眾見識到郭靖宇在塑造女性角色方面的過人之處。對郭靖宇來說,《娘道》的誕生其實還有著另一層特殊意義。在發布會現場郭靖宇曾真情流露,“我的母親已去世多年,她走的前十年我每年都會寫信給她。一直以來,我就想寫一個關於母親的戲獻給她。”懷著這樣的創作初心,郭靖宇著筆寫下了這部向天下母親獻禮的母愛傳奇。他將劇名“娘道”這樣定義:生而無求,哺而無求,舍命而無求,即母愛無邊,不求回報。

“我母親是個‘詩人’,雖然她一句詩都沒寫過,但靈魂深處母親很浪漫,在很困難的環境下她能帶著我們過詩意的生活。”每當談起自己的母親,郭靖宇都格外動情,他告訴記者,幼年時的他家境並不寬裕,家中兄弟四人,瘦弱的母親一人扛起家庭重擔,同時也沒有耽誤教師的工作,桃李滿天下。在創作上,母親也是郭靖宇的第一位老師。郭靖宇介紹道,在那個沒有電影、電視,更沒有游戲的年代,母親曾經給自己講過很多故事。生於抗日戰爭年代的她,親歷了山河破碎、家國罹難,而那些故事也成為郭靖宇日后創作的最好源泉,是取之不竭的創作素材。

早在《打狗棍》時,郭靖宇便將從小聽到的故事融入了劇本創作,而《娘道》這部戲更是母親所講述的諸多故事的集合,被他放置於某個特定年代去書寫。《娘道》編劇伊始,郭靖宇本想以自己的母親為藍本,塑造一個伴隨著新中國成長的女性角色,但綜合考量創作的自由度和故事的戲劇性后,郭靖宇選擇將時代背景設置成自己更為熟悉的民國,回到了在山西曾拍攝過的老宅院、庄重的祠堂及高聳的建筑群落。自此才有了女主人公的設定,一個出身地位卑微的母親在那樣威嚴的大家族裡,如何面對苦難、堅韌生存。

面向傳統電視觀眾

《娘道》自開播以來,隨著瑛娘祠堂下跪自揭苦命身世、瑛娘生女被疑災星等情節的相繼播出,這位民國“大女主”能否“逆襲翻盤”,成為觀眾關注的熱點。誠然,在“苦情”女主不再吃香的今天,《娘道》中逆來順受、忍氣吞聲的瑛娘就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不少網友紛紛在主演岳麗娜的微博下留言,表示對瑛娘的命運揪心、對其遭遇表示心疼,甚至恨鐵不成鋼地“責罵”道:“能不能長點心?”同時,也有觀眾提出這樣的疑問:“寫出鐵梨花、紅娘子這樣傳奇女性的郭靖宇,這次怎麼就寫了這麼一個苦情母親?”

對於以上疑問,郭靖宇卻不懼被冠以“苦情”名號,他承認瑛娘就是個悲劇人物。“我沒有寫喜劇的天賦,我就是比較擅長寫悲劇,我覺得能把悲劇做好,能讓觀眾有所感動,那就是很大的成績。”同時,他也回應道,之所以不讓瑛娘“開挂”,是想讓《娘道》這部戲更加貼近觀眾,讓大家感同身受。“瑛娘這個角色比我以前寫過的所有女主角都更真實,更像舊中國封建壓迫下的女性代表,而不是某個特別典型的女強人或女神。”也有網友指出瑛娘“河姑”的身份封建觀念太重,女兒取名“招娣”“念娣”則透露著些許“重男輕女”的思想。對於這一評價,郭靖宇顯得有些無辜:“這個作品就是批評封建糟粕的!說我重男輕女就更不能忍,如果那樣的話我根本就不會寫《娘道》這部劇。”他解釋道,這部作品隻不過是還原那個歷史階段實際存在的弊病,在此基礎上寫故事而已。

面對這些來自年輕觀眾的熱烈討論,郭靖宇表示很歡迎也很榮幸。近年來,他也一直在關注當下年輕人的偏愛喜好,無論是監制的《靈魂擺渡》系列,還是《新射雕英雄傳》,都彰顯了這位“老導演”對年輕人市場的把控。更讓郭靖宇自豪的是,自己參與制作的《最美的青春》原本目標受眾只是傳統電視觀眾,但播出效果顯示很多年輕觀眾也愛上了這部主旋律作品,“我覺得這也是我在2018年取得的最大成績之一。”但同時他指出,像《娘道》這樣面向傳統觀眾的電視劇,自己也絕不會放棄,“我是個年輕的‘老導演’,從事藝術工作28年了,從第一天起講的就是為人民服務,人民就包括很多坐在電視機前的中老年觀眾,他們不會上網、不會付費買會員,如果都去為年輕觀眾拍戲,他們在電視上看什麼呢?我不反對為票房服務,但我覺得為人民服務更高級。”

制作上不吝投入

70集的《打狗棍》、76集的《勇敢的心》、79集的《大秧歌》,再到如今76集的《娘道》,大體量已成為郭氏傳奇劇的標志之一。對於劇集的長度,郭靖宇有著自己的一番理解,“我寫長劇、拍長劇,是因為我個人認為電視劇隻有越長才能越吸引觀眾,隻有越長你講的故事才能慢慢地深入人心,才能夠有反復傳播的價值。”但隨即他也表示,無論是國家要求還是觀眾反饋,現在都不再提倡長劇,自己以后可能也不會越寫越長,“《娘道》這麼長的故事可能是最后一個了。”

鴻篇巨制能夠講好故事,但同時也意味著漫長的拍攝周期。《娘道》制作期間的種種意外也給郭靖宇帶來了不小的挑戰,身兼數職的他一直處於“雙核,甚至四核運轉的狀態”。原來,2016年秋天恰逢北京嚴重霧霾,外景計劃一再推遲使得劇組不得不在寒冷的冬天拍攝,郭靖宇下決心將外景移到棚內拍攝,伴隨這一決定而來的是一筆巨大的支出,連郭靖宇自己都打趣道:“在選演員時我可能比較‘摳門兒’,但在制作上我就是個完完全全的‘敗家子’,這部戲超支很多。”《娘道》全劇採用4K技術,在北京共動用15個特大攝影棚,在棚內搭建出完整的山西大院和老城街道。雖然棚拍使劇組進度超期了兩個月,但也給了郭靖宇更大的空間自由創作,呈現出了最佳視覺效果。

繁重的拍攝任務下,郭靖宇選演員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標准,觀眾也發現他時常隻用同一撥人,甚至被當成了一種調侃。但對待演戲,郭靖宇非常嚴肅:“演我的戲必須給全程檔期,沒有我就換人。即使拍完后如果覺得不滿意,也必須重拍或補拍。”在這樣“嚴苛”的條件下,郭靖宇形成了一套相對固定的合作班底。此次《娘道》中的演員也多是熟悉面孔,郭靖宇進一步解釋道:“大家都對戲劇有著近乎相同的感覺和痴迷,所以有些時候角色寫出來大家都不用‘演’,一上戲感覺自然就對了。”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