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復制爆款不及預期 TVB"啃老"之路還能走多遠

盧揚 宗泳杉
2018年09月21日06:48 | 來源:北京商報
小字號
原標題:TVB“啃老”之路還能走多遠

  由內地與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TVB”)合拍的電視劇《再創世紀》已經在愛奇藝上線近一個月,然而這部打著《創世紀》“懷舊牌”的電視劇收視卻不及預期。貓眼電影專業版顯示,截至9月20日,該劇的累積播放量僅為4.1億,低於同期上線的《斗破蒼穹》、《天坑獵鷹》等劇。近年來,TVB可謂每況愈下,從財報來看,直至2017年上半年還未有止跌跡象,淨利潤僅為1.7億港元,同比下降44%。如今的TVB盡管在通過各種方式嘗試突破,但卻始終難以補齊內容短板。未來,這家曾經的行業翹楚又將何去何從?

  重啟老題材

  收視、口碑難超越

  上世紀末,TVB斥資1.5億港元打造的商戰劇《創世紀》曾經紅極一時,這部集結了羅嘉良、陳錦鴻、郭可盈、蔡少芬等實力派演員的電視劇以豆瓣評分8.8的成績成為了“70后”與“80后”的集體回憶。時隔19年之后,TVB聯手愛奇藝、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中央電視台聯合出品的《再創世紀》再度歸來,該劇採用了“三重排播”的形式先后在愛奇藝、央視8套和TVB熱播。這也是繼2007年《歲月風雲》之后,TVB劇集再度登陸央視黃金檔。

  盡管《再創世紀》沿用了《創世紀》的商戰題材,以及曾在《創世紀》中飾演馬國強一角的郭晉安加盟,但卻未能延續《創世紀》的火爆。最高收視率為0.67%,豆瓣評分也從8.4分一路跌至7.0分。評論區內不乏網友們對TVB沒落的感嘆,稱其劇情缺乏合理性,隻能靠情懷和幾位老牌藝人的演技給分。

  在港劇式微的今天,將曾經的爆款電視劇作為IP拍攝電視劇或電影似乎成為了TVB一貫的做法,而每當有續拍的消息曝出亦或是有老牌藝人加盟時都會引起不小的關注度,但上映后的反響似乎卻不盡如人意。2015年,曾經以平均36點、最高46點的成績刷新香港電視收視紀錄的《十月初五的月光》拍攝了電影續集,即便是原班人馬的演員班底也未能挽救這部電影的口碑,最終,電影以4255.8萬元的票房、豆瓣評分5.4的成績慘談收場。而2014年的爆款電視劇《使徒行者》同樣未能改變續集低口碑的命運,無論是電影版6.7的評分還是《使徒行者2》6.9分的成績都與原劇8.1的高分相距甚遠。

  TVB副總經理杜之克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坦言,過去的十年之間,港劇的影響力已大不如從前,而在這十年之間,內地劇集實現了飛躍。2016年TVB在與內地視頻平台商談時,他們提出希望能重啟一些在內地已經有一定認知度的IP試水初步合作,對TVB來說,這是進一次進軍內地市場的契機。

  在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看來,如果僅僅只是靠過去的IP和老牌藝人來炒熱電視劇的話很吸引年輕觀眾,因為對TVB有情懷的觀眾多以“70后”和“80后”為主,隨著觀眾群體年輕化趨勢的加劇,觀眾的口味和審美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藝人頻繁離巢

  轉型布局新媒體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內容制作以外,作為TVB另一大主營業務的藝人經紀,在近些年來也是風波不斷。隨著曾經的TVB“一姐”佘詩曼、蔡少芬、林峯、胡杏兒等人相繼離開,TVB的演員陣容與曾經郭可盈、陳慧珊、陶大宇、吳啟華、林保怡等演員所在上世紀90年代相距甚遠。縱觀新一代的小生小花之中,鮮有被公認為實力派的藝人出現,更是無人能夠挑起支撐TVB的大梁,反倒是新晉小生小花的花邊新聞多見諸報端。有業內人士認為,TVB的固步自封導致了它現在的局面,演員選擇一直按照選港姐、辦藝人培訓班的方式進行,這樣的選人方式顯然早已無法適應如今多元化的影視需求。

  在杜之克看來,“藝人能有多方面的發展是好事,TVB也會迎合這樣的發展趨勢,其實越多TVB的藝人在內地發展,港劇在內地市場的推廣也就越容易。此外,除了通過港姐和藝人培訓班選取藝人外,去年以來TVB也在通過網絡渠道挖掘新的藝人。未來可能會在不同的平台上進入觀眾的視野”。

  其實,TVB的持續低迷早已成為了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隨著香港亞洲電視台的清盤退市和ViuTV的開台,廣告收入不景氣的TVB似乎也感受到了一絲危機,開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很快,TVB將目光聚焦到了新媒體業務板塊,建設了OTT(互聯網電視)平台my TVSUPER,去年7月,TVB還上線了社交媒體平台Big Big Channel,該平台具有明星直播、社交等功能。

  從TVB先后試水OTT平台和社交媒體平台的做法不難看出TVB改革的決心,據2017年上半年財報顯示,TVB的新媒體業務實現收入1.22億港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6%,成為TVB當年惟一實現收入增長的業務板塊。盡管新媒體板塊上揚已經略有起色,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新媒體業務是一個需要拉長線的投資,初期需要大量投入來吸引用戶,這對處於中年危機之下的TVB來說,能否經受得起長期的資金投入還需要市場的檢驗。

  新元文智創始人劉德良認為,內地很多電視台都曾試水新媒體業務,但都未能成功,即便有個別表現突出的新媒體平台,但也只是對自身而言,若將其置於整個新媒體平台的行業中來看就很難有競爭力。因為新媒體業務是創業公司的強項,創業公司能夠更加快速靈活的對市場變化做出反應。

  借力內地資本

  內容才是立足之本

  自2010年起,TVB的盈利增長速度就開始逐年放緩,並在2014年出現了五年來首次淨利潤下滑,而在隨后的幾年內,TVB的業績也未出現好轉,2016年淨利潤更是由2015年的13.31億港元跌至5億港元,隨后TVB發布了首個《盈利警告》,2017年淨利潤繼續下跌,僅為2.44億港元。在連年利潤下跌和廣告業疲軟的情形之下,TVB不得不開始謀求新的利益增長點。

  面對內地廣闊的資本市場,TVB也在通過多種方式與內地聯手合作。不僅與華人文化產業股權投資中心及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了上海翡翠東方傳媒有限公司(TVBC),還引入了內地傳媒大亨黎瑞剛加入董事局。而在內地互聯網視頻平台的發展進入到白熱化階段之時,TVB也加緊了與各大視頻平台的合作。

  據TVB今年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在中國內地、新數碼媒體發行以及網上視像平台聯合制作電視劇的收入分別取得63%和104%的升幅。該半年報還表示,由於《踩過界》、《使徒行者2》、《溏心風暴3》(二零一七年)及《宮心計2深宮計》(二零一八年)等多套聯合制作聚集取得成功,無線電視會繼續在中國內地探索持續增長的商機。

  杜之克在談及與內地視頻平台合作時仍感嘆壓力之大,到目前為止,TVB沒有選擇單獨與某個平台合作的模式。“為了能夠在內地市場爭取到一定份額,我們加緊了各個方面投入,無論是引進編劇、制作人還是加大制作成本,都希望能糅合好香港味道和內地需求。”杜之克補充道。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認為這是一種雙贏的方式,他表示,對TVB來說,優質的內容積澱和人脈資源是它的優勢,但它同樣需要內地資本和人脈的支持。與內地合作是一次相互補足短板的選擇。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