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張一山:相信"熱愛"的力量

編者按 《榜樣閱讀》是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聯合酷我音樂打造的首檔青年閱讀分享節目,9月19日正式上線!第一期節目請到了內地影視男演員張一山,他以“熱愛”為出發點,展示了一個安靜讀書的“劉星”。節目每周二上午10點推出一期,朱一龍、張繼科、肖戰、王麗坤等嘉賓等你不見不散!
---------------------------------------
“王蒙先生用真摯的語言告訴我們,生命就是一場奮力的燃燒,在這短暫且不可逆的生命歷程中,我們應該學著熱愛自己所做的事,盡力、盡情、盡興,盡一切可能讓有限的生命爆發出最大的能量,這樣才算不虛度此生。”在青年閱讀分享類音頻節目《榜樣閱讀》的錄制現場,張一山拖著京腔,讀起王蒙的《人生即燃燒》。
表面上看起來嘻嘻哈哈的張一山,談及對文章的理解以及自己的生活,態度積極明確。
因一部風靡全國的情景喜劇《家有兒女》紅極一時,“劉星”這個名字跟了張一山十幾年。
“拍《家有兒女》時,我才10歲,不懂什麼專業的表演技巧,隻知道拍攝的過程很快樂。”
“說人話,自然,放鬆,不做作”,是張一山從宋丹丹、高亞麟等前輩身上學到的表演理念。
“他們為我樹立了標杆,讓我不僅會表演,更要追求高水准的表演。”張一山感謝遇到“劉星”這個角色,正是這個角色,讓張一山能與無數優秀的演員合作並愛上表演。
體會到表演的快樂,張一山開始一心學習專業表演知識。高考時,北京電影學院成為他填報的唯一志願。“不給自己留退路,就是為了盡全力去爭取想要的結果。”
考上北京電影學院后的4年裡,除了寒暑假客串一些角色,張一山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學習生活中。按時上表演課,抓緊一切時間在課余研習電影與專業書籍。
在張一山看來,大學生活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電影學院並不是那麼容易考的,既然考上了,當然要好好學。雖然學習的過程很辛苦,但現在看來很值得。”
張一山認為,演戲不是提升技巧就可以,“演員得有文化,聽音樂、看書、看電影。之前,我在機場買了本關於心理學的書,有些插圖和故事,我現在比較喜歡看這種書,演員要多懂一些心理,揣摩每個角色,在不同狀況下,下意識的反應是什麼。”
為了讓角色更真實,張一山習慣拍戲前在劇本上標注角色的眼神、動作、語氣,也會把體驗生活、看書或跟前輩聊天得來的信息記錄下來,隻為表演時能和角色融為一體。
經紀人張山曾在微博上分享了一張劇本的照片——一頁印著台詞的A4紙上,張一山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字。
同班同學葛錚回憶:“電視劇並不一定是按照播出的順序來拍攝的,張一山把人物內心可能發生的變化都寫下來,把本子一翻,看一眼演這場戲時的情緒,拍攝時呈現給觀眾的狀態就不會斷。”
“熱愛的,就一定要盡全力。”經過這些年的成長,張一山對“演員”兩個字有了更深的認識,也堅定了信念,他用優秀演員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
《柒個我》裡,張一山飾演的角色有7重人格。為此,他寫下了7份人物小傳,常坐在監視器前嚴肅地回看自己的表演,對細節提出意見。“總感覺自己做得不夠,每有一點兒新發現、新感悟,都很快樂。”
幾乎每拍一部戲,張一山都會有新創意。《春風十裡不如你》裡的“秋水誓”、《柒個我》裡的“山式比心”一度成為爆款手勢,從創意到設計到成型,都是張一山自己琢磨出來的﹔他還自己改劇本,很多次因為想一個角色到失眠。
近幾年硬漢角色出演得多,受傷就成了常態。拍戰爭戲時,張一山渾身上下全是土和石子,在零下30攝氏度的東北荒山裡,一遍遍往雪地上摔,穿了4件衣服,還是凍傷了。
在劇中被罰做俯臥撐,為了做完規定的數量,張一山真把辣椒往嘴裡塞,邊嚼邊做俯臥撐,辣得口水、鼻涕一起流。拍戲過程中,總會遇到難以表達的角色和惡劣的環境,但張一山從不計較。
“你必須相信熱愛的力量,為自己喜歡的事努力過,才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這樣的人生才精彩。”對張一山來說,投入到演員行業,用心琢磨演技,塑造出一個個鮮活立體的角色,就是對熱愛最好的詮釋。
他希望大家無論身處何境,也都能做一個擁有有趣靈魂的人,做一個自律而又自由的人,熱愛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熱愛是心底的一股氣,一份執著,是不斷前進的力量。”張一山說。(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見習記者 張曼玉 欄目主持:袁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