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高開低走被評"虎頭蛇尾" 新港劇能否《再創世紀》

林蔚
2018年09月25日06:56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新港劇能否《再創世紀》?

  8月末開播的《再創世紀》一度被認為是港劇續寫輝煌的翻身之作。該劇由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簡稱TVB)和內地影視機構聯合制作,講述的是近10年來新一代香港人面對商業社會各種機遇挑戰,為夢想而奮斗的故事。片名呼應19年前的TVB經典大劇《創世紀》,又是繼《歲月風雲》之后時隔12年再登央視黃金檔的港片,在“回憶殺”和大平台的助力下,《再創世紀》不負眾望一炮而紅,豆瓣評分高達8.4,社交媒體上也獲得眾多網友大力推薦。

  開局幾集確實可圈可點。以雷曼兄弟倒閉引發金融危機為背景,展示港島幾大財團明槍暗箭的博弈,推進節奏快,劇情轉折多,再加上一票中老年戲骨的精湛演繹,被觀眾們稱贊“吊打內地各種打著商戰劇旗號的戀愛劇”。

  可惜,高開低走。

  播出過半后,《再創世紀》的情節展開頻頻出現邏輯漏洞,內容上支線過多影響收視體驗,此外新生代演員的演技也頻受質疑。大結局之后,豆瓣評分驟降至7.0,“虎頭蛇尾”成為最多評價。

  這並不是一部劇的問題。《再創世紀》的得失成敗,折射的是“中年危機”下港劇的轉型和探索。

  上世紀90年代堪稱港劇的黃金盛世。《刑事偵緝檔案》《鑒証實錄》《妙手仁心》等一批TVB經典至今仍為港劇迷津津樂道。即便到了21世紀初,也持續有《法証先鋒》《巾幗梟雄》等系列精品亮相,被稱為“宮斗劇始祖”的《金枝欲孽》至今仍是眾多同類劇無法逾越的巔峰。但2014年之后,由於相關政策影響,更由於互聯網時代的快速發展,港劇慢慢被邊緣化了。

  現在,51歲的TVB想再創港劇新世紀,卻發現不過短短幾年時間,影視劇市場已經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是內地電視劇的崛起,《琅琊榜》《歡樂頌》《人民的名義》等類型多元的大劇制作精良,兼具話題性和觀賞性,培養了一大批粉絲。二是收視習慣改變,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發展,網絡成為年輕一代的主流收視平台,在《白夜追凶》《你好,舊時光》等一批叫好又叫座的網劇推動下,迅速從電視劇市場分走一杯羹。而此時的TVB面臨的卻是本地市場不斷萎縮,演藝人才青黃不接的困境。

  新港劇,即香港與內地合拍的港劇,成為中年TVB奮力轉型的主要武器。“一開始和內地平台方在互不熟悉的情況下,會找一個比較安全的方法去合作。”TVB相關人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個安全的方法,就是借力以往的經典劇推出衍生劇,比如《宮心計2》《溏心風暴3》等。但“內地投資加TVB制作”的模式沒能復制出爆款,這些衍生劇被批評“劇情老套,表演生硬”。

  《再創世紀》是另一種嘗試。它在內容上加大內地題材的比重,演員陣容中也加入內地面孔,希望通過真正意義上的“合拍”來增強收視吸引力。然而理想豐滿,現實骨感,要拍出既符合兩地觀眾審美,又能通過廣電部門審核的合拍劇並不容易。比如《再創世紀》,前半部分的港島商戰是TVB手到拈來的擅長題材,一氣呵成毫不拖泥帶水。但后半部加入互聯網經濟、新能源等宏大題材,既要講港島勢力斗爭又想聚焦港漂北漂一代,處理上就明顯捉襟見肘了。比如內地大款帶著整袋現金來投資一幕,被觀眾嘲笑“脫離時代”,三人小作坊研發手機App超級電池等,亦被批為“不懂科技”。因合拍而強行插入內地面孔,也和港劇的整體風格格格不入。

  中國年輕一代觀劇群體是長期受美日劇熏陶成長起來的,又趕上了內地電視劇產業日漸成熟,審美標准越來越高。新港劇想單憑大制作就復制昔日輝煌,當然不太現實。但變革總會帶來收獲,據報道,2018年TVB內地業務收入上漲66%。不斷投石問路的新港劇能否開辟新天地,令人拭目以待。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