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舉旗幟凝心聚力 譜華章成風化人

——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宣傳思想工作綜述

任敏
2018年09月27日07:32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舉旗幟凝心聚力 譜華章成風化人

宣傳思想工作,是時代發展的航標燈,是社會進步的助推器,更是凝心聚力的粘合劑。

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方針原則和戰略部署,整個宣傳思想工作始終保持向上向好的態勢。

回眸五年,本市宣傳思想工作亮點頻頻:黨的創新理論家喻戶曉、深入人心,成為指引首都干部群眾團結奮進的定盤星、指明燈﹔思想輿論工作主旋律響亮、正能量強勁,有效改變主流價值日漸邊緣的地位﹔網絡空間治理出重拳、亮利劍,有力終結野蠻生長、亂象叢生的狀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夢凝心聚力、強基固本,成為凝聚人心的“最大公約數”﹔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掀開新篇章,文化改革、文化發展堅守根本、煥發活力,文化自信成為最深厚、最普遍的自信。

立根固本,描繪共同理想“同心圓”

一場報告會,三位博士生,同台聯講,扎實的學識、專業的解釋和權威的說理,助他們實力圈粉。“黨性強、視角高、形式新,有理有據,有圖片有數據!”來自東城和平裡街道的一位黨員由衷點贊。

這是去年初冬,北京高校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博士生宣講團宣講的一幕。黨的十九大閉幕僅4天,這個宣講團就成立了,150位年輕的博士生下基層、出北京、赴海外,以清新視角解讀十九大精神。

“歷史從哪裡開始,思想進程也應當從哪裡開始。”黨的十九大之后,本市構建“1+9+X”宣講大格局,統籌全市資源成立1個總團、9個分團及一批特色宣講團,1.42萬場宣講,為154.55萬人帶去 “精神大餐”。

過去五年,本市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首都思想理論建設,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市領導帶頭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帶頭下基層宣講調研、督促指導。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始終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重中之重,堅持每月至少安排1次集體學習,每一次學習就是一次理論武裝,就是一次強化導向﹔黨的十九大以來,圍繞“十四個堅持”的基本方略,一個專題一個專題地學,切實做到學深悟透。

從機關、企事業單位到農村,從學校、社區到軍營,五年間,市委宣傳部、市委講師團共組織聯系理論宣講報告會9000多場,直接受眾達330多萬人次,全市形成“專家學者+領導干部+普通百姓”分眾化、對象化、互動化宣講的大格局。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理論,離不開口耳相傳,更離不開學理闡釋。

今年1月,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宣告成立,8個月來,中心在中央“三報一刊”上發表80多篇重點理論文章,設立研究課題71項,組織召開“首都當代馬克思主義論壇”等一系列重大理論研討活動,並籌備編寫《習近平治國理政六十問》等理論通俗讀物。

一批批人文社科學者圍繞中國夢、中國現代國家治理體系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等開展系統專項研究。

本市還大力建設首都高端智庫。2018年,首批14家智庫已確定70項研究課題。智庫專家積極參加市委市政府專家學者季度座談會,圍繞城市綜合治理、重大風險防范、城市副中心建設等重大主題開展集中攻關,並向市委市政府提供決策咨詢。

形式新穎的理論宣傳,專業系統的理論學習,緊跟熱點的理論研究……本市宣傳思想戰線打出“組合拳”,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守正創新,奏響主流輿論“最強音”

“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方針。”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新形勢下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明確要求。

黨的十九大期間,《北京日報·理論周刊》在全國率先推出四個版“慶祝十九大特刊”,從“新時代”“新思想”“新目標”“新征程”四個層面深入解讀黨的十九大報告﹔大會之后,又迅速推出八個版特刊,刊發重頭理論文章。系列重磅佳作在社會上引起極大反響,有讀者還專門跑到報社索要報紙。

大會閉幕不久,北京廣播電視台與愛奇藝、北京時間就開始聯合制作融媒體報道《大道之行》,記錄十九大代表回到基層開展工作的火熱場景。報道採用音視頻共做等新潮制播手法,經多渠道推送后,點擊量達210萬人次。

從報紙、廣播到熒屏,從筆尖、指尖到網絡,市屬媒體主動設置議題,辨析熱點難點,壯大主流聲音,奏響京華大地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交響曲”。

面對深刻變化的媒介格局、輿論生態,本市全面推進市屬媒體改革步伐,打造新型主流媒體,啟動建設全市融媒體指揮調度平台。多家市屬媒體通過流程再造、手段更新、技術升級等試水深度融合,北京日報報業集團謀劃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產品體系構建、生產流程再造、中央廚房建設四大任務,構建“2+3+X產品構架”﹔北京廣播電視台融合媒體新聞生產網已全面啟用,融合生產雲項目也即將完成一期建設並投入使用,多檔廣播節目在“北京時間”網站同步進行視頻直播,每日選題共享已形成常態機制﹔16區及亦庄開發區的融媒體中心均已建成,逐步打通基層宣傳最后一公裡。一個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北京融媒體矩陣正在形成。

在9月初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剛成立不久的北京廣播電視台融媒體中心一展身手,專欄新聞、現場直播、短視頻等新聞產品多屏發力,原創動畫作品《非洲,原來你是這樣的》在全網播放量超300萬。

本市還堅持做大做強網上主流聲音,指導宣講家等屬地網站開設“新時代 新作為 新氣象”等專題,深入宣傳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使黨的科學理論充盈網絡空間﹔圍繞改革開放40周年、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等強化議題設置﹔重點清理政治類謠言、網上有害信息,筑牢首都網絡安全的“防波堤”。

鑄魂育人,凝聚改革發展“向心力”

“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

自籌資金帶領上千名志願者義務植樹的“大漠鍬王”廖理純﹔勇斗歹徒、身中8刀的北京人藝演員金漢﹔35年扎根基層一線,每天護送孩子過馬路的“警察爺爺”高寶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稱號“北京榜樣”。本市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建設“四個中心”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深厚的道德滋養。“北京榜樣”即是其中重要一項品牌活動,自2014年以來,進入市級“榜樣庫”的先進人物超過8000人,獲得“北京榜樣”周榜、月榜和年榜人物榮譽者超過500人。一串串榜單,一個個故事,構建起京城道德模范的“蓄水池”,引領起首都市民見賢思齊的新風尚。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本市各系統也相繼打造“國企楷模”“安監之星”“尋找最美律師”“首都健康衛士”等榜樣選樹活動,在各行業營造模范引領、創先爭優的良好氛圍。

一水兒的藍色馬甲,手持紅色小旗,舉起“文明禮讓你最棒”標語。去年夏天,“禮讓斑馬線專項行動”志願者成為京城路口一道靚麗的風景。半年內,近千家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參與其中。如今,禮讓斑馬線示范路口已由46個增至100個,覆蓋全部十六區。這項行動,將嚴格執法與柔性引導相結合,營造了和諧順暢的道路交通環境。

背街小巷環境整治,助街巷環境面貌顯著改善,讓城市治理有裡有面兒﹔“空調調高一度”倡導市民、商場、酒店、機關單位等一起節約用電,為城市電網運行安全提供支撐﹔“文明北京 藍天行動”“周末衛生大掃除”“垃圾減量 垃圾分類”等專項行動,為首都綠色發展出力添彩……2017年北京市民公共行為文明指數達到85.68,再創新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踐行與北京的城市精細化治理深度融合,“軟文明”成為超大型城市治理的“硬支撐”。

雕琢精品,擦亮首善之區“金名片”

打造全國文化中心,北京提出“一核一城三帶兩區”的建設總體框架,梳理挖掘古都文化、紅色文化、京味文化、創新文化,努力建設以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

目前,本市印發實施《北京市加強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重點任務清單》和《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傳承利用重點項目清單》,編制完成《北京市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建設規劃》和《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建設五年行動計劃》,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白浮泉遺址騰退及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規劃建設、八裡橋新橋建設等一批重點項目正在推進﹔正在研究編制《長城文化帶保護發展規劃》《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保護發展規劃》。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本市構建完善公共圖書服務、文化活動、公益演出三大公共文化服務配送體系,推動文化供給與群眾需求有效對接﹔出台北京市優秀群眾文化項目扶持辦法,打造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動,圍繞“歌唱北京”“舞動北京”等六大板塊,貫穿全年,覆蓋全市﹔全市四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已經形成,截至2017年,基層文化設施達到6815個,覆蓋率超過98%。其中,投資10億元的海澱北部文化中心,建成兩年已吸引212萬人次到館,舉辦活動超過800場次﹔而“文化@海澱”平台採用VR、網絡直播、大數據分析等熱門技術,可提供隨時隨地的公共文化服務。

文藝創作精品連連。《戰狼2》創下56億多的票房紀錄,《紅海行動》在海內外“叫好”又“叫座”, 昆曲《紅樓夢》、評劇《母親》獲中國舞台藝術最高獎文華獎。實施北京市文化精品工程,並設立北京宣傳文化引導基金等三支專項基金以扶持重點題材文藝創作,建立北京劇目排練中心和劇院運營服務平台。自2014年以來,全市已發布文化精品工程重點項目212部。

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本市構建“1+N+X”文化產業政策體系,推動文化與科技、金融、旅游等深度融合,還通過優化空間布局,促進文化產業特色化、集聚化、差異化發展。2017年,全市文化創意產業實現增加值3908.8億元,佔GDP比重達14%,今年1月至7月,全市規模以上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實現收入5672.3億元。文化創意產業成為首都高精尖經濟的重要引擎。

文化也成為北京對外交流的響亮名片。從“中國—中東歐國家藝術合作論壇”,美國華盛頓的“歡樂春節——北京之夜”,到“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北京非遺技藝展示,在國際舞台上,帶有京味印記的文藝表演是北京文化軟實力的有力注腳。

新時代呼喚新氣象,新征程開啟新作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全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將持之以恆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統一思想、凝聚力量,迎接新挑戰、開拓新局面,奮力描繪新時代首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絢麗篇章!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