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8年第8期

淺談新時代電視政論片的創作趨勢

——以河南廣電政論片《讓改革落地生根》為例

擺向光
2018年09月27日09:42 |
小字號

來源:《新聞愛好者》

【摘要】電視政論片被稱為“形象化的政論”,它以宏大的敘事方式和主題類的表現題材,以及鮮明的思辨論証為最突出的特色,廣泛運用於重大主題宣傳報道中。進入新時代,電視政論片的創作有哪些特點?文章從思想性、表達方式、推介手段等方面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新時代﹔電視政論片﹔讓改革落地生根﹔思想性﹔表達方式

政論片指的是具有強烈政治理論色彩的電視紀錄片,相對於新聞、紀錄片和各種其他類型的電視節目而存在,它以宏大的敘事方式和主題類的表現題材,以及鮮明的思辨論証為最突出的特色,廣泛使用於政治、經濟、歷史、軍事、社會等各行各業的重大宣傳報道中。這是百度百科給出的政論片的解釋,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政論片的主要特點:重大主題、思辨論証和宏大敘事。2017年以來,由於黨的十九大召開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發生,涌現出一批優秀的政論片,像央視的《將改革進行到底》《大國外交》《輝煌中國》,河南廣播電視台的《讓改革落地生根》等。今年是改革開放40年,可以想見,又會有一批帶著鮮明新時代特點的優秀政論片與觀眾見面。本文結合《讓改革落地生根》,談談新時代政論片的創作趨勢,以期對人們有所啟迪。

一、思想時代化 讓題與義交相輝映

政論片的魅力就在於它鮮明的思想性,思想性具有最大的權威性與最生動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新時代電視政論片的思想性就是要鮮明體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通過宏大敘事和典型敘事相結合,將歷史的發展與時代的需要緊密結合,在深度反思、權威梳理中尋求突破與飛躍,使政論片具有高屋建瓴的思想性、生動有力的現實性、濃厚強烈的情感性以及深刻雋永的啟示性。電視新聞政論片之所以要更多地採用以宏大敘事為經、以典型敘事為緯的敘事策略,就是因為宏大敘事有利於對主題的全景式展示,而典型敘事更能發揮電視強大的敘事能力,讓說理變得有據可依,生動可感。

政論片《讓改革落地生根》的思想魅力,是從河南改革實踐理論的連續出新中釋放出來的。這一系列報道著力反映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河南的特色實踐,從各領域改革中的典型事例破題,講述全面深化改革的河南故事,全景展現了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如何在河南落地生根。同時,該片突出一個“落點”,即深刻反映了河南省委、省政府如何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始終把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九集報道《堅定跟著黨中央令旗走》《脫貧奔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人》《先行先試躋身改革開放前沿》《國企改革挺進深水區》《點燃中原騰飛的“新引擎”》《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最大政績》《強農富民的歷史性突破》《讓中原再現碧水藍天》《改革成功的根本保証》,聚焦“中央部署、戰略平台、脫貧攻堅、國企改革、創新驅動、民生福祉、強農富農、生態文明、黨的建設”等改革領域的積極作為、生動實踐、關鍵突破和重大成果,適時、准確、全面、客觀、生動、形象地深入闡釋五年來河南讓改革落地生根的路線圖和作戰圖,報道既關照全國改革大局,又立足河南改革實踐,以高度的政治洞察力和政治敏銳性把握時代脈搏,將深邃的思想性與時代的制高點無縫對接,展示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政治擔當與改革勇氣,呈現了中原兒女的改革實踐、參與感和獲得感。觀眾在每個事件、每個鏡頭畫面、每個人物語言、每一句解說詞及背景音樂中都能感同身受。

二、架構多維化 讓理與情立體交融

電視政論片通常都承擔著政治教化功能,一般採取全知視角,沿襲歷史定論,進行宏觀論述,但這樣很容易流於說教和呆板,收不到成風化人的效果。在全媒體時代,受眾接收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以全知視角、從主觀角度進行說理、敘述已經很難讓觀眾接受。進入新時代,“00后”也已成人,從18歲到80歲都是我們的受眾,如何吸引年輕一代看我們的政論片甚至喜歡我們的政論片是一個大課題。因此在電視政論片的創作上要進一步強化受眾本位意識,變主觀灌輸為客觀影響,把抽象思維轉換為形象思維,用故事和事例來說道理,用多維視點構建多元話語空間,採用開放式立體架構,讓理與事與情立體呈現,和諧交融。

《讓改革落地生根》第一集《堅定跟著黨中央令旗走》,就以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親臨河南為切入點,以總書記“打好‘四張牌’、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中原更加出彩”的要求為整個政論片定調,搭建頂層設計的第一元空間﹔接著用河南黨政一把手親力親為抓改革為突破口,搭建政府層面的第二元空間﹔從“崛起”到“出彩”,中原大地對進一步深化改革的呼喚更加強烈,引出了國家行政學院教授、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秘書長馮俏彬對河南改革必要性、重要性的客觀分析,構建國家級專家層面的第三元空間﹔旗幟引領方向,道路決定命運,中央有部署河南就要有實際行動,省委常委、洛陽市委書記李亞,省委副秘書長曾德亞,時任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劉偉等紛紛現身說法,構建起省級參與者的第四元空間﹔以制度促落實,以落實見實效,一路走來收獲滿滿,企業負責人、普通市民暢所欲言改革獲得感,構建起基層百姓的第五元空間。

無論哪一個角色空間,真事真情都是最重要的,因為真實最具力量,它引發的情感也是最真摯的。在電視政論片的創作中,說理的依據就是歷史資料和現實實例,這就需要以深邃的歷史眼光、犀利的現實關照,對所要表達的主題進行深入解讀。九集《讓改革落地生根》的報道,不管是引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還是使用省領導的調研現場﹔不管是央視的播出資料,還是生動的現場採訪,大量紀實性素材讓其保持了政論片的一貫風格——真實可信。同時,面對全面深化改革這個重大命題,多維開放架構的運用,眾多生動的事例、不同層級領導專家的解讀,使深刻的思辨性和詳實的資料有機結合,在時空交錯、古今交疊、國家地方組合之中,“長焦”與“廣角”並用,立體式、多層次、多視角地再現了河南讓改革落地生根的深層要義,情理交融、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中原更加出彩”的全景畫卷。

三、表達故事化 讓聲與像有機銜接

政論片長於說理,長於思辨,很長時間以來,人們都認為這不是電視的強項,因此在電視屏幕上政論片是比較少見的。但去年央視和地方衛視接連推出的大制作政論片徹底改變了人們的印象。這是因為這些電視政論片在表達上進行了很大的突破:徹底擯棄了一般政論片理論色彩濃,空泛說理的弊端,把深邃的理論通俗化,把重大的戰略形象化,把改革的成就具體化,把發展的成果大眾化。通過具體生動、形象的人的故事,把恢宏的時代敘事與微觀的個人敘事完美結合,既見天地又見眾生,大大提高了觀賞性。

“接地氣,有底氣,才能冒熱氣”!面對宏大的主題和視野,《讓改革落地生根》找到了最合適的切入點,找到了最具體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故事,令人感同身受、倍受觸動。比如,第二集《脫貧奔小康路上 不落下一人》中,圍繞山茶種植、採摘、加工做文章,走上脫貧致富路的新縣周河鄉﹔通過扶貧搬遷,搬進新樓房找到新工作的封丘村民﹔年近花甲、兩次請纓擔任“第一書記”的全國脫貧攻堅貢獻獎獲得者吳樹蘭﹔滑縣因愛人突發重病臥床不起、生活雪上加霜的貧困戶劉國強……每一個小人物都生動鮮活、每一個小故事都寓意深刻,通過他們的發聲,把省委、省政府脫貧攻堅的作戰圖清晰呈現:不論是精准脫貧的藥方,還是繡花功夫的實干﹔不論是“五辦法五方案”的穩扎穩打,還是蘭考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的先行先試,都可感、可信,收到“以一目盡傳其神,窺一斑略知全豹”的效果,提高了主題報道的可讀性、易讀性和悅讀性,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成風化人之效。

九集《讓改革落地生根》均是如此,注重宏觀立意、微觀取材、大處著眼、小處入手,跟蹤拍攝了一個個相對完整的發展事例,正面地、真實地、親切地、有效地表達自己,在重視紀實、認知功能的同時,突出可視性、故事性和趣味性,吸引受眾注意力並進而引發理性思考,以冷靜客觀的方式感悟情節表象下隱含的深層內涵。

四、視聽唯美化 讓史與詩完美結合

圖像或聲音本身便可以建構起一種觀點。作為電視政論片,如何兼具審美與愉悅的精神屬性?要從畫面的拍攝、語言的表達、音樂的選用等多元素著手,達到一種極致的呈現。這是因為現在的觀眾審美已經達到了相當的高度,特別是年輕一代被稱為“視媒體的沉浸者”,手機、電視、電腦、電影……視覺媒介正在佔據人類目之所見的一切空間領域。因此我們政論片的創作也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滿足觀眾的需求。畫面方面走電影大片路線,從拍攝的角度、手法、景別、光線、構圖、運動等方面都要全方位地創新,提供給觀眾“視覺盛宴”,讓觀眾在收看的過程中感受到強烈的震撼力。語言方面要更加符合電視的特點,不過多渲染,在平實中蘊含著信息,在敘述中表達情感,同時配以恰如其分的音樂,使聲畫完美結合。《讓改革落地生根》通過不斷探索與嘗試,在語言的張力、畫面的呈現、音樂與音響、轉場與過渡等方面,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觀感與享受,實現了政治題材的文化性表達。

詩一樣的語言。《讓改革落地生根》突破性採用散文式的敘述風格,娓娓道來、不蔓不枝。第一集中的“在河南蘭考,萬裡黃河完成了它奔向大海的最后一次轉彎”。第二集中的“黨員干部,他們用腳步丈量村民幸福的方向,用雙手傳遞著脫貧致富的良方”。第三集中的“深處大陸腹地的河南,把目光投向‘天空’,沖開了對外開放的瓶頸”。……或排比、或擬人、或比喻,在親切細膩中完成了“把硬新聞做軟,把軟新聞做准”的生動表達。

極致的畫面。美國圖論學者哈拉裡有一句名言:“千言萬語不及一張圖。”政論片《讓改革落地生根》深諳此道,在畫面上下足了功夫。河南廣播電視台四部一頻道成立了專門的視覺小組,綜合運用航拍、5D、延時等多種技術手段,對鄭州CBD、航空港、中原福塔、鄭州東站、黃河、南水北調等河南標志性景觀進行全景掃描,共拍攝航拍、延時等特別畫面素材400多個G,對一些畫面還進行了抽幀效果處理,使畫面更符合主題的表達。此外,在採訪中,記者還多方搜集各部門、各企業自制的高大上宣傳片,精選最富表現力、最具代表性的畫面,如蘭考泡桐林的航拍、貧困戶豐收時喜悅的特寫、從高空俯瞰金水立交的寬闊視角、機場繁忙裝卸貨物的情景等,這些極致畫面給觀眾帶來了強烈的視覺沖擊,激發了河南人的自豪感。

詩一樣的配樂。每集《讓改革落地生根》都請專業人士量身定制了配樂,將多種伴奏曲、現場聲融入敘事進程,採用影像語言、聲音語言相結合的方式,最大化展現了改革的美學意義。講總書記視察時,庄重大氣﹔講國企改革時,鏗鏘有力﹔講脫貧攻堅時,舒緩低沉﹔講綠色發展時,明快昂揚﹔……時而淺吟低唱,時而擲地有聲,隨著敘事起伏跌宕,張弛有度間激蕩出聲畫交相輝映的美感效應。

五、傳播融合化 讓度與效相得益彰

互聯網的到來,使媒介變遷開始“另起一行”。當下,媒體間的融合發展、“共時”生存成為一種常態。怎樣讓政論片這樣以重大主題為內容的報道走入千家萬戶,讓觀眾入腦入心?加強融合傳播是關鍵。因為內容為王,推介更為王,知名度決定美譽度,傳播力決定影響力,產品的宣傳推介和內容品質同樣重要。

為使《讓改革落地生根》得到最大程度的傳播,發揮更大的影響力,河南廣播電視台一改過去重大報道電視媒體先播、新媒體跟進的慣例,專門成立了《讓改革落地生根》推介組,提前分梯次、分步驟、分媒介、分平台、分手段、分形式展開了全面推播,而且融合了新華網、人民網、央視新聞、網易、新浪、騰訊、頭條號以及河南廣電旗下80多個傳播平台的全媒體推播,真正實現了信息的“一次採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形成了鋪天蓋地的輿論之勢。

政論片推出前10天,全媒體統一推播《讓改革落地生根》宣傳片,充分做好前期預熱﹔政論片播出中,全媒體做好首播、重播、反響和預告,並運用三微一端、微視頻、H5、動態海報等,引發強烈視聽期待。通過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互推互動,通過電視與報紙的互融互粉,讓“改革”成為刷屏熱詞,讓“落地生根”深入人心。據統計,政論片第一集《堅定跟著黨中央令旗走》播出后,百度相關搜索達到23000多條,視頻全網播放量達到了4000多萬次﹔而第二集《脫貧奔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人》播出后,百度、360等相關搜索條目已累計超過100萬條,呈幾何式增長。

通過網民的熱議、相關論壇的高訪問量等社會現象,可看出《讓改革落地生根》是民眾對全面深化改革這一深刻命題的思考和探討,折射的是讓中原更出彩、實現中國夢的非凡歷程。有網友直呼“看到的是感動,是信心,是希望,更是自豪”!中央黨校《學習時報》副總編輯楊英杰說:“系列片抓住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執政興國的主旋律,可以說‘窺一斑而知全豹’。”《讓改革落地生根》帶來的不僅是精神的洗禮,更是行動的感召。它以真實的藝術風格,勇敢地走進歷史的深處,走進民眾的心靈深處。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河南廣播電視台電視四部一頻道將繼續堅守使命,緊扣時代脈搏,堅持將節目的社會效益與時代精神相契合,為觀眾打造出見高度、見深度、見內涵,集品格、品質、品位為一體,更具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的新聞政論大片。

(作者單位:河南廣播電視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