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電視劇在東盟的譯配傳播研究
——以廣西電視台為例
來源:《新聞愛好者》
【摘要】影視劇的譯配和海外流通承載著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建構。廣西電視台通過電視劇的譯配傳播推進面向東盟的區域化國際傳播工程,效果顯著,但也存在整體缺乏規劃、營銷不足、內容單薄等問題。做好中長期規劃,堅持本土化戰略,立足“中國—東盟信息港”擴展交易平台和傳播渠道,創新投融資和人才引進機制,可實現影視譯配劇面向東盟的有效傳播。
【關鍵詞】電視劇﹔東盟﹔本土化﹔譯配
對外傳播塑造國家形象,需要利用國外受眾熟悉的傳播符號。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日益加快,各國間文化產品的競爭不僅體現在商業化運作和營銷推廣的日趨激烈,而且其背后還承載著國家價值觀和文化軟實力的博弈。影視劇作為視覺文化裡的重要產品,其譯配傳播的影響在文化的對外傳播中潛力巨大。
中國的電影外譯活動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二三十年代。早在中國電影產業發展之初,國內的電影公司就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無聲電影的外譯活動,並具備了相當的規模,在海內外反響強烈。[1]中國政府及民間也一直沒有中斷過對國內優秀電影作品的譯配傳播。自20世紀80年代起,中國的國產影視劇從最初的出口到港澳台地區到近年來成功傳入非洲乃至歐美市場,其題材越來越豐富,傳播范圍越來越廣泛。從2011年起,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重點實施了“中非影視合作工程”,“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又有了“絲綢之路影視橋工程”“當代作品翻譯工程”等譯配傳播項目。國內不少優秀的影視作品借此項目被譯配成英語、法語等三十多種語言對外傳播。特別是以《媳婦的美好時代》在坦桑尼亞的譯配傳播為代表,中國的優秀國產譯配劇已經形成了對外傳播的“非洲模式”,得到國內外的一致好評和肯定。
目前,國內主要負責對外經營影視作品國際版權貿易的機構是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但受人才、資金等多種因素的限制,該機構所譯配的影視作品多為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等,有關東盟國家小語種的譯配影視作品非常少。從地緣政治關系和文化交往歷史來看,中國與東盟山水相連、習俗相近、文化相通。電視劇的譯配傳播已逐漸成為溝通中國與東盟國家民眾間情感和觀念的有效方式,在塑造國家形象、促進文化交流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雙邊影視作品的譯配傳播不僅有著龐大的民意基礎,也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積極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努力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國際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2]中國在東盟傳播“一帶一路”倡議過程中,如何找到合適的傳播方式講好中國故事,推進自身的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更好地服務國家外交,尤為迫切和重要。開展面向東盟的國內影視作品的譯配傳播研究,值得業界關注和重視。
一、廣西電視台譯配東盟語言電視劇的主要實踐與成功經驗
(一)主要實踐
在與東盟國家主流電視媒體合作的過程中,廣西電視台逐漸了解和把握了東盟國家電視受眾的收視習慣,於2013年提出建設“中國—東盟”電視劇譯制、播出、交易平台,並迅速組建專業團隊開展國產電視劇的譯配工作。2014年以來,廣西電視台先后譯配電視劇《老馬家的幸福往事》(越南語,47集)、《北京青年》(越南語、泰國語,36集)、《我的經濟適用男》(泰國語,38集)、《大丈夫》(越南語,48集)、《推拿》(柬埔寨語,30集),電影《西藏天空》《杜拉拉升職記》《魔幻仙蹤》和《小鯉魚》(動畫),動畫連續劇《小虎還鄉》,紀錄片《故宮》《清真的味道》(印尼語)和《超級工程》等。[3]
(二)成功經驗
1.重視譯配專業人才的吸收引進,打造實力強素質高的專業團隊
電視劇的譯配是一項專業性強、工作量大的工作,需要語言翻譯、專業配音、劇本編輯等專業人才的參與和共同協作。2014年,廣西電視台就從該台的國際頻道選調八人組成譯配團隊,開展東盟國家電視劇的市場受眾調研、主流電視台的溝通聯系、當地譯配演員的選拔培訓等工作。在譯配團隊的基礎上,重點打造組建翻譯團隊和配音團隊。目前,廣西電視台的東盟國家語言譯配團隊有100多人,可執行越南語、泰國語、柬埔寨語、印尼語等語種的譯配任務。
翻譯團隊主要負責電視劇本的翻譯、校對和配音的語言指導。廣西電視台先后從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廣西民族大學、廣西大學聘請東盟小語種的專業老師、記者、編輯,通過短期項目合作的方式,開展翻譯工作。配音團隊主要負責電視劇的配音工作,按照劇本中的角色分為主要配音演員和一般配音演員。廣西電視台為了確保電視劇的譯配質量,從傳播對象國的電視台聘請該國頂尖的專業配音演員。一般配音演員多從廣西的東盟國家留學生中挑選,經培訓后再挑選才能聘請擔任一般配音演員。
2.依托外宣項目實現可持續發展,初步實現國產劇譯配產業化
一部優秀的譯配劇,不僅需要合適的劇本和專業的團隊,還需要資金的持續保障和良性化的運作。從2014年的《老馬家的幸福往事》到2016年中標“絲綢之路影視橋工程譯配項目”越南語和印尼語兩個語言包,廣西電視台依靠國家經費支持的外宣項目,不僅打造和鍛煉了自己的譯配團隊,也由此建立了一套可操作、可持續的運作模式,積累了在東盟國家傳播推廣譯配劇的經驗、人脈,初步實現了譯配劇的產業化。
3.重視主導翻譯配音播出的全過程管理,初步實現對外精准傳播
廣西電視台譯配的國產電視劇在東盟國家主流電視台播出,語言翻譯配音符合當地受眾習慣,但其最終目的在於“講好中國故事”,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為了實現這一效果,廣西電視台重視在翻譯、配音、播出的全過程進行主導式的管理,力求精准傳達電視劇的主題思想。在翻譯上,廣西電視台堅持由自己嚴把翻譯質量關,確保翻譯的核心內容不走樣。在配音上,雖然配音演員由合作對象國的電視台推薦,但配音的全過程由自己的譯配導演、語言專家全程指導,確保原汁原味。在播出上,廣西電視台同樣堅持由自己主動聯系,選擇與自己有長期友好合作關系的對象國國家電視台播出,並注重播出效果的跟蹤。
二、廣西電視台譯配東盟語言電視劇的生產機制
(一)市場調研做足做細,根據對象國受眾需求實現精准傳播
同歐美電視劇相比,中國的國產電視劇以無可比擬的文化接近性更容易在東盟國家引起廣泛關注和共鳴。為了實現在東盟市場的精准傳播,廣西電視台在譯配國產劇之前,開展了市場調研。從調研結果看,越南對中國電視劇有著較高的接納度,觀眾基礎牢固而廣泛,能夠容易理解國產劇的角色設定和劇情題材。《西游記》(1982年)、《還珠格格》等國產劇在越南各電視台一直經久不衰,無論是歷史劇、武俠劇,還是家庭劇、婚戀劇,越南觀眾普遍表現出了欣賞和喜愛。
在調研基礎上,廣西電視台首先譯配《老馬家的幸福往事》並在越南國家電視台播出。《老馬家的幸福往事》全景式地記錄了上海一戶普通人家從20世紀70年代到21世紀初的生活變遷,真實地反映了普通群眾在金錢與人生、靈魂與財富博弈下的生活故事。劇中當代中國老百姓的生活風貌與現今越南的社會有著諸多相似之處,在觀劇的過程中,每個觀眾很容易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感動和難忘的時代記憶。
(二)譯配方式創新靈活,有針對性地建設多國譯配平台
廣西電視台在國產劇的譯配傳播過程中,實行“一國一策、一台一法、一劇一技”、創新靈活的譯配方式,根據各國的國情實際打造建設譯配平台,實現了批量化的譯配效率和高質量的推廣效應。
以柬埔寨語的譯配劇為例,考慮到柬埔寨配音演員稀缺等因素制約,廣西電視台一改以往聘請對象國配音演員在南寧市配音的慣常做法,直接派出譯配團隊到柬埔寨,直接選拔當地知名的配音演員,並挑選符合譯配要求的錄音制作公司完成配音。配音工作完成后,譯配團隊再回中國完成后期制作。這不僅大大節省了譯配的時間成本和制作成本,也確保了譯配劇的配音質量。
(三)譯配過程精雕細琢,注重貼近對象國受眾收視習慣
東盟國家一直以來也積極譯制國外的影視作品,但譯制過程較為簡單粗放。廣西電視台在譯配劇中,採用多種角色分別譯配的方式進行。在主要配音演員的選擇上,廣西電視台在了解受眾習慣的基礎上,會征求播出電視台的意見。以《老馬家的幸福往事》為例,主要配音演員阮氏香蓉、阮永昌是越南國內知名的藝術家,代表了越南戲劇表演的最高水平。另一名配音演員段富升是越南國內著名的電台主持人,不僅直接參演過多部影視劇,還為越南很多的譯配劇配過音,當地觀眾在收看《老馬家的幸福往事》時,對這些配音演員的聲音十分熟悉,有著天然的親近感。廣西電視台的這種演員選擇方式,不僅保証了譯配的藝術水准,也為譯配劇在當地的宣傳推廣起到了不錯的效果。不僅如此,廣西電視台還注重譯配細節上的精雕細琢。《老馬家的幸福往事》以越南北方音(即河內音)為配音語言,在配音演員的選擇上,廣西電視台要求是在越南河內長大或長期生活的演員,從而保証了劇情表達的准確和貼切。
三、廣西電視台譯配東盟語言電視劇的交易傳播模式
(一)主要模式
1.贈播
所謂贈播,顧名思義,就是把譯配好的電視劇直接提供給對象國的電視台播出。在中國譯配劇尚未得到傳播對象國受眾普遍認可的階段,贈播是擴大自身影響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育當地受眾市場的便捷途徑。2014年以來,廣西電視台雖然按照市場化運作的模式主導生產制作了不少優秀的譯配劇,但在東盟國家最終的交易傳播模式仍以贈播為主。以《老馬家的幸福往事》和《北京青年》為例,受限於越南對譯配劇審片時間過長,廣西電視台因來不及開展相關的招商推廣工作,最終以贈播的形式在越南國家數字電視台(VTC)、越南國家電視台(VTV)和泰國第九頻道(MCOT)播出。
2.資源互換
為了實現傳受雙方的平等交流,資源互換時常成為國產優秀譯配劇“走出去”的常用方式。由於東盟各國影視事業發展不均衡,除新加坡以外,泰國電視劇的制作水准較之其他國家更能被國人所接受。資源互換也成為廣西電視台譯配劇在東盟國家交易傳播的重要方式。2016年4月24日至10月12日,廣西影視頻道共播出12部泰劇,共計342集。這些泰國譯配劇均在該頻道晚間的五星劇場播出,其中收視率最高的為《千方百計愛上你》,單集最高收視率5.103。
3.電視展播周
在廣西電視台譯配東盟語言電視劇的交易傳播模式中,電視展播周的作用不可或缺。利用全球各地舉辦的影視節慶和展覽進行版權交易,已經成為各國電視劇實現對外傳播的重要平台。廣西電視台也積極迎合這種營銷趨勢,在東盟國家與對象國的主流電視媒體聯合舉辦電視展播周,為自己的譯配劇“搭台唱戲”,以擴大影響力和知名度。
(二)廣西電視台譯配劇在東盟交易傳播的特點
1.傳播平台以對象國的主流電視媒體為主
看電視是東盟國家受眾的主要娛樂方式之一,也是獲取視頻信息的主要渠道。據統計,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國的電視普及率均超過90%,電視觀眾的擁有量在東盟國家中一直佔有絕對優勢。廣西電視台的譯配劇在播出平台的選擇上,首選對象國的主流電視媒體,並且在電視媒體的影響力上,優先選擇收視率在對象國名列前三的電視媒體。以越南為例,廣西電視台的越南語譯配劇隻通過越南國家電視台和越南國家數字電視台播出。
2.傳播渠道實現接觸群體的多層次和多元化
國產電視劇開展對外傳播,除依賴傳統的官方渠道外,商界合作、民間文化往來、學術研討交流都成為其對外傳播推廣的渠道。廣西電視台在譯配劇的對外傳播上,除上述推廣渠道外,還加強了電視信號的跨境覆蓋。廣西電視台屬下的廣西衛視通過有線網在柬埔寨、老撾實現頻道落地。
3.傳播時機善於選擇特殊時間和重要節點
一部電視劇的傳播效果如何,其傳播時機的把握與選擇尤為關鍵。以越南語版的《北京青年》為例,受中越關系的變化影響,該劇在越南國家電視台的播出審片一直停滯不前。2015年11月,恰逢中越兩國建交65周年,在習近平主席到訪越南之前,廣西電視台再次瞄准時機加強與越方的溝通,使得越南國家電視台轉變了態度,同意在該台的青年頻道播出,並一舉獲得成功,不僅在越南電視觀眾那裡獲得了廣泛好評,也為習近平主席訪問越南營造了良好氛圍。
四、廣西電視台譯配東盟語言電視劇存在的問題與困境
(一)項目運作時間多為短期,整體缺乏長期規劃
廣西電視台雖然成功譯配了國產優秀電視劇,也在東盟國家實現順利播出,但目前的狀況是零打碎敲,每一部譯配劇完成后都需要想方設法再去尋找新的片源。以《北京青年》(泰語版)為例,廣西電視台憑借此片與泰國第九頻道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雙方計劃從電視劇的譯配播出合作擴展到合拍紀錄片、聯合新聞採訪、廣告推廣等方面。泰國第九頻道希望廣西電視台可以提供更多優秀的泰語版中國國產譯配劇在頻道中全年播出,從而為下一步的廣告經營打下基礎。然而,廣西電視台現有的譯配劇運作模式缺乏整體規劃,都是在國家出台相關外宣計劃項目的時候“一年一招標”,語種、版權、片源等無法保証能夠長期延續。在這樣的窘境下,廣西電視台即使拿到了對象國主流電視台版權置換的廣告時間,也難以實現持續、健康的廣告經營。
(二)重視電視劇的譯配過程,輕視后期的營銷推廣
譯配過程對配音演員的選擇較為苛刻,特別是主要配音演員必須在對象國有一定的知名度,這就要求廣西電視台在譯配環節必須投入較大的人力和資金來保証譯配的質量。做好國產優秀電視劇的譯配僅僅是對外傳播過程中的第一步,后期的營銷推廣才是實現傳播效果的關鍵環節。這樣一來,在有限的人力和資金上,留給宣傳推廣的費用就更加捉襟見肘了。同樣,為了最大限度地使用僅有的人力資源,廣西電視台的譯配團隊是兼作宣傳推廣的,這種人力配備對於需要長期維護和經營的營銷推廣渠道來說極為不利。
(三)缺乏大外宣格局的整體推進,內容單薄,力量有限
廣西電視台的譯配劇傳播目前仍處於單打獨斗的狀態。在實力的局限下,廣西電視台開展的外宣活動隻能瞄准較小的切入面,缺乏大外宣格局的整體推進。如果沒有國家層面協調統一的宣傳推廣,沒有國家和地方政府長期性的大力投入,沒有政策、人才和資金的強力扶持,僅憑廣西電視台一家地方電視台的實力去完成國家形象在東盟國家的塑造、推廣和維護,是難以實現的。
五、譯配劇在東盟擴大傳播深入推廣的優化建議
(一)做好中長期規劃,加大對東盟國家語言譯配劇的政策扶持力度
東盟是“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重要區域,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關系最為密切。廣西處在“一帶一路”交會對接的重要節點和關鍵區域,是中國對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4]國家應立足長遠,以廣西作為面向東盟傳播的重點和前沿,做好中長期規劃,做好頂層設計,有針對性地加大對東盟國家的傳播力度,特別是加大對東盟國家語言譯配劇的政策扶持力度,為譯配劇的對外傳播提供更好的政策環境。
在政策上,政府可參照韓國對待韓劇的海外發行做法,積極發揮政策的指導和杠杆作用,在制作、推廣等方面給予費用補貼,鼓勵更多有實力有意願的企業參與到譯配劇的對外傳播推廣中來。目前,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各個國家的“絲綢之路影視橋工程——對象國語言本土化譯配項目”已經順利開展,為中國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開展影視合作和交流提供了空間和平台。在這種條件下,國家應綜合考慮,從三個方面具體謀劃。一是在語種上,對每一個東盟國家的語種都給予關照和重視,在5年或者10年乃至更長的時限裡,保証同一國家語言譯配劇的一貫統一,避免中間出現某一語種譯配劇項目的脫節。二是在制作體裁上,在電視劇的體裁外,對電影、紀錄片、動畫片等都要年年有所考慮,保証傳播形式的多元化和豐富性。三是題材內容可根據東盟國家的具體國情和受眾需要來設計,實施“一國一策”。
(二)立足“中國—東盟信息港”,擴展譯配劇的交易平台和傳播渠道
譯配劇健康有序地快速發展,離不開一套符合市場規則和經濟規律的版權交易服務體系。從現有的平台來看,建議依托中國—東盟信息港,國家在廣西南寧五象新區搭建中國—東盟影視版權交易平台,把中國和東盟國家的電影、紀錄片、電視劇、動畫片都納入進來。基於現有的大數據技術,具體構建影視版權發布系統、評估定價系統和交易系統,圍繞“生產、銷售、推廣”這一過程環節,為中國和東盟優秀的譯配劇提供版權登記、版權交易、版權融資代理等多方面的服務。
(三)堅持本土化戰略,設立對東盟國家語言譯配劇引導投資基金
本土化戰略是對外傳播中最為有效的通行策略。廣西電視台未來可進一步擴大本土化的范圍,逐步在東盟國家實現從辦公駐地、人員聘用、內容制作、宣傳推廣全環節全過程的本土化。在制作流程的本土化實現后,可繼續朝著資本本土化的目標,實現市場調研、採編制作、廣告服務、頻率落地、營銷發行等全方位的本土化,提高對外傳播效率,擴大對外傳播效果。
要實現本土化戰略,離不開專項資金的支持。國家可從市場化的角度,設立譯配劇引導投資基金。具體構想為國家廣電部門、文化部門制定相關政策,由有意願的國有和民營企業共同發起成立東盟譯配劇引導投資基金,為促進文化項目和資本運作搭建通道,解決譯配劇對外傳播融資困難等問題。
(四)創新人才引進機制,打造熟悉東盟市場的專業化傳播團隊
人才競爭是行業競爭中的根本問題。東盟十國的國情彼此間差異很大,語言各不相同,培養既通曉東盟小語種語言又熟悉傳媒文化產業運作的專業人才,依然任重而道遠。為了適應跨國別、跨文化、跨專業的人才培養需要,廣西可從三個方面統籌考慮。一是整合現有廣西教育資源,積極推進泛北部灣區域傳媒教育一體化。依托南寧的高校組建統一規劃的中國—東盟留學生交流中心,拓寬人才交流培養的渠道,積極推進校際間的學分、學歷、學位互認。二是打造區域跨文化媒體實踐平台。根據培養中國—東盟跨文化傳媒人才的實際需要,與雲南、廣東及中央主流對外傳播機構合作,通過孵化優質的譯制劇項目,以項目建設促進人才培養。三是創新人才引進機制,積極引進懂得國際文化產業經營和管理的高端人才。政府相關部門必須配套高端人才引進的激勵機制和補貼政策,開辟人才引進的綠色通道,聚集優秀人才,為中國—東盟影視行業發展培養和引入更加優質的人才。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文化產業合作共贏模式及路徑研究”(項目批准號:17ZDA04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金海娜.中國無聲電影翻譯研究(1905-1949)[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
[3]馬堅.中國影視劇“走出去”戰略的經驗和思考[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7(1):99-102.
[4]周文力.精准定位增強國際傳播針對性和實效性:廣西電視台對東盟國家傳播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7(5):10-14.
(作者為廣西財經學院文化傳播學院副教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