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8年第9期

論數字在電視新聞中的形象化表達

喬學真
2018年09月28日10:28 |
小字號

來源:《新聞愛好者》

【摘要】數字是客觀新聞事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大數據時代,數字與新聞報道更是如影隨形、密不可分。現代電視制作包裝技術為數字在新聞報道中的應用提供了全新的、空前豐富的樣式,抽象化的數字信息得以更加形象化直觀化地表達。數字在電視新聞報道中的形象化表達,是一個新聞“生產鏈”各環節高度協同配合的過程,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可以概括為“真”“明”“美”“趣”四個字。

【關鍵詞】數字﹔電視新聞報道﹔形象化表達

一、大數據時代下數字在新聞報道中的角色和地位日趨突出

用事實說話是新聞報道的基本特征。數字是用來記錄客觀事物的性質、形態、數量特征的抽象符號,引舉、分析數字是用事實說話的主要手段之一。隨著互聯網、雲計算等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們已身處“大數據”時代,並催生了“數字資源”“數據新聞”等新的概念和新聞樣式,數據本身成為新聞的重要來源和報道主體,數字與新聞報道更加如影隨形、密不可分。被譽為“大數據時代的預言家”的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在《大數據時代》中指出:“在大數據時代,人們不再認為數據是靜止和陳舊的,所有數字信息現在都可以通過新的方式加以利用,它是人們獲得新的認知、創造新的價值的源泉。”﹝1﹞近年來央視推出了系列報道《數據說春運》《兩會大數據》《數字十年》《數說命運共同體》等令人耳目一新的新聞力作,帶動了數據新聞在國內媒體的蓬勃興起,數字在新聞報道中的角色和地位日趨重要。再加上現代計算機技術和電視制作包裝技術的迅猛發展為數字在新聞報道中的應用提供了全新的、空前豐富的樣式,抽象化的數字信息得以更加形象化直觀化地展現。在傳統的模擬對編時代,由於制作包裝技術的限制,數字在電視新聞中的表達大多單純依靠解說詞的聲音傳遞,隨著計算機軟硬件技術的快速發展,電視新聞制作包裝早已進入非線編的數字化時代,數字在電視新聞中的表達變成了“聲音+圖像”完美融合的立體呈現模式。制作包裝軟件的日新月異和網絡素材庫的極大豐富,使電視新聞對圖形圖表、動畫演示等多種可視化手段的運用越來越得心應手、靈活便捷,抽象化專業化的數字信息得以更加形象化直觀化大眾化地展現在畫面中。

二、數字的形象化表達直接關系到電視新聞的內在品質和傳播效果

有研究表明,人腦對圖形圖像信息的處理速度遠高於對數字文字的處理速度。數字在電視新聞中生動鮮活、可親有趣、通俗易懂的形象化表達,改變了受眾對數字呆板、枯燥、艱澀的傳統印象,顯著提高了人們對數字信息的接受興趣和理解速度,有效拓展了數字信息的受眾范圍,提升了數字信息的傳播效果。同時,抽象數字及其邏輯關系的形象化表達,也大大豐富了電視新聞畫面的表現內容,提高了電視畫面的利用效率,使電視新聞的整體品質實現了飛躍。從近年來的全國獲獎作品看,涉及數字、數據的電視新聞,無論解說語言還是畫面的可視化呈現,都在形象化表達上體現出了很強的創意和功力。

三、電視新聞報道中數字信息由抽象化向形象化的轉變

電視新聞報道中數字的形象化表達需要記者、編輯和制作包裝人員的“全生產鏈”密切溝通、協同配合,體現在新聞的採訪、寫作、制作、包裝等全流程,涉及文字、圖形、色彩、動畫、音效等諸多視聽元素。記者的前期採訪、寫作是基礎,編輯的設計、創意是靈魂,后期的制作包裝是關鍵。任何環節出差錯、不到位,都會使數字的形象化表達失效甚至對受眾形成誤導。數字在電視新聞中形象化表達的基本原則可以概括為“真”“明”“美”“趣”四個字。

(一)原始數字及其形象化表達要“真”

數字是對事物進行量化分析和精確認知的重要手段,是新聞報道的重要內容。數字的准確性是新聞真實性的重要體現。記者在新聞報道中引用的原始數字,是數字形象化表達的基礎和依據,原始數字的虛假不實,將直接導致形象化表達的“連鎖式”失實、失真。在新聞實踐中,不少報道為追求轟動效應或體現數字對主題的支撐有力,往往有意無意地夸大或縮小數字﹔僅憑道聽途說或主觀臆測就引用數字﹔根據個人好惡,斷章取義地引舉數字等。這些做法都會造成數字的失真、失准,嚴重破壞新聞的真實性。有的報道引用的數字是真實准確的,但對數字的分析判斷不科學、不符合邏輯,得出的結論是錯誤的,這也是數字失實失真的一種表現。“從數據世界進入現實世界是一個充滿風險的過程,稍有不慎就可能做出錯誤的報道。”﹝2﹞記者在採訪報道中引舉分析數字,需要極其嚴謹求實的態度,確保數字真實、客觀,分析過程和所得結論要嚴密、科學。

數字的形象化表達必須嚴格以新聞報道中的原始數字為依據,不能隨意扭曲變形,不能在形象化過程中造成變真為假、虛夸失准。抽象化數字在電視新聞中的可視化與形象化,是一個充滿主觀能動性的創意過程,但這個創意不等同於文學藝術的創意,不能對數字的真實性、准確性有任何挑戰和篡改,創意僅僅體現在抽象數字形象化的表達手段和呈現樣式上,一切手段和樣式都是為了更好地體現新聞的真實性,更好地展現客觀新聞事件、突出新聞主題、優化傳播效果,這是數字在新聞報道中形象化表達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在新聞實踐中,記者、編輯或后期制作包裝人員,由於對原始數字缺乏認真研究,或是時間緊來不及認真推敲、精雕細琢,或是為追求更強烈的呈現效果,對數字的形象化表達很容易失之於真、失之於准。譬如,一條報道中說:“法國空中客車A380高24.1米,相當於3層樓高。”按照一般常識,一層樓大概3米高,24.1米應該是相當於8層樓高。記者對數字進行形象化表達的初衷,卻由於草率臆測,鬧出了笑話。又譬如經常用到的來呈現事物間比例關系的餅狀圖、柱狀圖、線形圖,圖形內部各單元的相互比例關系往往不夠准確,甚至與真實數字相差甚遠,這就使數字的形象化表達對受眾產生了誤導,同樣是對新聞真實性的違背。要保証數字形象化表達的真實性、准確性,需要記者、編輯、后期制作包裝人員之間緊密協作,需要各環節對數字真實性高度重視,需要對各種形象符號運用技巧和規律精心研究,更需要認真負責、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工匠精神。

(二)數字的形象化表達要“明”

明就是簡明扼要、主題鮮明。數字的引舉要寧缺毋濫、寧精毋雜,切忌不加分析篩選地簡單堆砌羅列數字。新聞報道離不開數字,但不能認為數字越多越好,不能把生動鮮活的新聞報道變成統計資料的照搬照抄。新聞報道中的數字要力求簡潔精當,能反映事物的本質特征,具有典型意義,這樣才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數字在熒屏上的可視化形象化呈現要給人以明快、鮮明之感。電視新聞的傳播,是一個按照時間線性流動的動態過程,解說詞和熒屏畫面都是瞬間呈現,不可能像紙媒等可以反復閱讀、仔細品味。在以秒計時的電視新聞畫面中,數字的形象化呈現必須做到主題突出、形象鮮明、以少勝多,而不能滿屏花花綠綠,讓無關主旨的信息淹沒了主題,使觀眾無所適從。

數字的形象化表達要盡可能做到有比較、有襯托。事物的好壞、強弱、大小、快慢總是相對而言的,人們認識事物也都需要一個與之相應的參照物,無論是解說詞中用數字說話還是屏幕上數字的形象化呈現,同樣要遵循這樣一個道理。著名記者華山在《抓住特點,具體地說明特點》一文中曾說:“從深入生活到安排結構,從選擇素材到組織素材,無非拿這個事情跟那個事情比比,拿現在的跟過去的比比,拿眼前的跟周圍的比比,比出那麼一些特點。”﹝3﹞獲第27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的電視新聞《中國筆王貝發小筆尖大制造杭州G20元首筆撬動高端市場》就善於用數字的形象化對比突出主題。其中有一段現場採訪說道,“有價值的筆一支利潤可以頂得上一台空調,便宜的產品一支隻能掙幾厘錢”,形象而鮮明的反差使觀眾驚愕不已,也把加快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扭轉長期存在的重數量輕質量、產值高效益低傾向的緊迫性一言道盡。

一般來說,個體與個體之間、主體與背景之間差別越大,對比效果越突出。在電視新聞的后期制作中,可以通過圖形、色彩、音效等視聽因素的差異化以及對主題性數字形象施加“過光”“頻閃”“凸透鏡放大”等技術手段,強化對比效果,突出主體形象﹔還可以將大屏顯示與主持人站播相結合,通過主持人的對屏解讀,用手勢引導觀眾的注意力,加深觀眾的感知程度。不同的圖形圖表、不同的視聽符號在數字的形象化表達上所發揮的功能和展現的效果也各具特色。譬如餅狀圖擅於清晰地表達數據部分與整體的關系,但分類一般不宜超過5種,否則會因百分比過小而使受眾難以區分﹔柱形圖擅於對眾多不同數據進行明晰的比較,但柱形間距要適度﹔折線圖長於簡單明了地展現數據按時間順序的動態演變﹔面積圖除具有折線圖的功能外,還可以一目了然地表達出局部與整體的量比,但數據分類不宜超過4組。近年來,三維動畫技術越來越多地運用到電視新聞中,為把抽象復雜的事物交代得清晰明了提供了強大手段,常用的遷徙圖、路線圖等動畫演示手段,非常便於把大數據的內在邏輯關系表達得更加簡明、直觀。

(三)數字的形象化呈現要“美”

“美”的事物總能帶給人感官愉悅和精神享受,關注美、追求美是人的天性。數字經可視化形象化呈現,成為整個電視新聞畫面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也成為人們審美的對象。電視新聞的採編播制人員,要不斷強化、提高自身的審美意識和美學修養,把數字形象化呈現過程變作一個審美創造的過程。

黑格爾說:“美就是理念的感性顯現。”﹝4﹞數字形象化追求的“美”,要符合新聞題材的不同特點,有利於突出新聞主題,不能為美而美。構圖、色彩、形體、音效等視聽元素在數字的形象化之“美”中,協同發揮著重要作用,這些元素要依據新聞主題和題材進行恰如其分地設置與構造,呈現出各具特色的審美風格。譬如數字形象化表達,在重大時政新聞中要體現簡約、庄重、大氣的審美風格﹔在理性色彩較重的經濟報道中要突出冷靜、清晰、沉穩的直觀感受﹔在鮮活的社會新聞、民生新聞、文體新聞、科普新聞中,則更側重體現活潑、時尚、親切的特點。

著名藝術家羅丹指出:“美就是和諧。”﹝5﹞數字形象化呈現出的“美”,體現為畫面布局和構圖的均衡有序、錯落有致、疏密得當。不能頭重腳輕、左右失衡,給人造成不穩定的感覺﹔也不能呆板單調,缺少靈動生氣。數字形象化呈現出的“美”,體現為色彩搭配的科學合理、和諧悅目。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眼對畫面色彩的感應是第一位的。色彩種類不應龐雜,一般不宜超過三種,否則會給人“亂花漸欲迷人眼”之感,引起視覺疲勞﹔要符合色彩搭配原理,色彩對比既要醒目也要悅目,避免對比過於生硬、刺眼﹔色彩運用要合乎風尚習俗,不能把個人喜好與廣大受眾的文化背景、感情認知相對立。數字形象化呈現出的“美”,體現為形狀樣貌的美觀協調、優雅生動。外形設計要符合人們的審美習慣,易於為人們所理解和接受,避免粗陋低俗、晦澀怪異。數字形象化呈現出的“美”,還體現為動畫形變的軌跡清晰、動作順暢、轉換圓潤,不能給人突兀頓挫、生硬滯澀的感覺﹔解說與數字形象要緊密結合、彼此呼應,形成有機的整體,而不能相互游離、相互錯位。

(四)數字的形象化表達要注重“趣”

生動有趣的事物總是引人入勝、印象深刻。數字在新聞報道中的形象化表達要突出趣味性、接近性、通俗性。美國新聞學者杰克·海敦在《怎樣當好新聞記者》中寫道:“筆頭好的記者能想辦法讓一串電話號碼跳起舞來。”﹝6﹞譬如一條介紹“反物質”的新聞報道為了說明“反物質”是人類未來的超級動力,有這樣一段話:“據科學家計算,10毫克反質子相當於一粒鹽那麼大,就能產生相當於200噸化學液體燃料的推進能量,可輕而易舉地將航天飛機送上太空。”在這裡,記者把“10毫克”“200噸”這些抽象數字概念轉化成“一粒鹽”和“可輕而易舉地將航天飛機送上太空”這些人們容易感知的具體事物,造成強烈的戲劇性形象反差,使受眾感到通俗易懂、妙趣橫生。又譬如,央視的《數說命運共同體》第六集《絲路,走起》中說道:“這是一張我國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航空客運圖,圖中每一條線代表我國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已經開通的客運航線。這些密密麻麻的航線,加起來總裡程超過150萬公裡,相當於地球與月球之間往返兩次。”新聞通過形象直觀的航線圖和“相當於地球與月球之間往返兩次”的概念轉換、比擬性描述,使枯燥的數字變得一目了然、生動有趣,加深了受眾對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打造命運共同體現實成果和光明前景的認識。

數字的趣味化形象,來源於大眾生活。記者、編輯、制作人員要深入生活,認真體察積累各種形象素材,增強數字形象化表達的接近性、通俗性和趣味性。豐富多彩的卡通造型和動漫形象大大增強了數字形象化、趣味化表達的手段和效果。譬如央視播出的《數字十年·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中,將表現糧食九連增的柱狀圖,換成了一個個糧倉的卡通形象,令畫面趣味盎然。新技術、新體驗能大大增強受眾的興奮度、關注度,譬如藍箱摳像技術使主持人解讀新聞時的動作姿態與數字可視化形象融為一體,央視播出的《兩會大數據》中,圖形、圖表、動畫等各種數字的形象化表達符號隨主持人的指揮引導收放自如、跳躍變化,仿佛被賦予了鮮活的生命﹔央視四套2018年春節期間播出的《子奇新春行:上海港的兩岸數字密碼》把數字形象、圖表形象與集裝箱、貨船等內容相互關聯的實景畫面或地面、牆壁、窗戶等主持人的周圍環境有機融合在一起,顯得巧妙而有趣。

參考文獻:

﹝1﹞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大數據時代﹝M﹞.周濤,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7.

﹝2﹞陳力丹,李熠祺,娜佳.大數據與新聞報道﹝J﹞.新聞記者,2015(2).

﹝3﹞華山.新聞論叢﹝M﹞.北京:新華出版社,1981:171.

﹝4﹞黑格爾.美學:第一卷﹝M﹞.朱光潛,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208.

﹝5﹞羅丹.羅丹論藝術﹝M﹞.傅雷,譯.北京:團結出版社,2009:43.

﹝6﹞杰克·海敦.怎樣當好新聞記者﹝M﹞.伍任,譯.北京:新華出版社,1980.

(作者單位:新鄉廣播電視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