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21年與廣播相伴相行 鬆貴年和他的工作室

江亞琴
2018年10月10日13:43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鬆貴年和他的工作室

  鬆貴年(右二)與工作室成員們研討。資料圖片

  單田芳、劉蘭芳、連麗如……這些家喻戶曉的名字正是乘著廣播的電波傳遍大街小巷,但永不消逝的電波背后其實還有很多鮮為人知的故事,有很多普普通通的平凡人一直默默奉獻,為這個行業添磚加瓦。

  他是一名默默無聞的廣播人,沒有鏡頭前的風光,21年如一日堅守崗位,把聲音源源不斷傳到每一位聽眾的心裡。他是青海省931中波發射台的副台長鬆貴年,為了確保“廣播信號分秒不停”,他成立了鬆貴年工作室,解決安全播出上的技術難題。

  對廣播的深情厚誼

  源自興趣

  他從小就對廣播產生了濃厚興趣,廣播就像一塊磁鐵吸引著他。小時候他家在農村,屋檐挂著一隻喇叭,每天早晨和傍晚喇叭會按時響起,雖然聲音支支吾吾,音量小,但廣播響起的時候便是他最快樂的時候。那時他便立志為廣播事業作一輩子貢獻。

  他的學生時代都是伴隨著廣播成長,對廣播背后的原理越來越熟悉,熱愛也與日俱增。中學時,他最喜歡的一門課便是物理,因為裡面講了很多電磁學原理,他經常趁父親不在時偷偷拆卸家裡的收音機,查看裡面的原件,琢磨喇叭怎麼會發出聲音。大學時,他滿腔熱忱地選擇了電子技術專業。為了探索鑽研廣播背后的奧秘,他喜歡分析各種電器的工作原理,遇到不懂的就買書學習,並著手修理各種電器,成了村裡修理電器的行家,村民們家裡的電器壞了,都是交由他擺弄。他的大學畢業設計作品是將按鍵式彩色電視機改裝成遙控電視機,獲得了老師們的一致好評。

  專而精則鳴。與電子息息相關的音樂是他最大的興趣愛好,他一有空閑就鑽研電子管,因為他認為電子管是公認的播放音樂的好器材。為了聽好音樂,他制作了很多不同型號的電子管放大器,在國家級期刊發表過制作論文30多篇,其中有些作品獲得全國設計制作比賽一等獎。

  21年與廣播相伴相行

  升華了人生價值

  21年轉瞬即逝,因為互聯網的出現、普及,廣播早已不是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但是對於偏遠地區的青海來說,中波調頻廣播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最經濟有效的手段。在這21年的時間裡,鬆貴年一直為做好廣播事業發光發熱,致力於讓青海各族群眾都能通過廣播獲取信息,縮小信息鴻溝。

  1997年,鬆貴年進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龍羊峽工委廣播電視站,從事調頻廣播發射工作,后進入海南州電視台。2006年9月,他進入青海省中波台管理中心,這裡對他來說是一個新的開始,他接觸到更專業的廣播設備,也完成了人生價值的升華。

  中波廣播發射機電路復雜、規模龐大,面對各種數字化的新設備,鬆貴年感到興趣盎然,他開始刻苦鑽研設備的工作原理及存在的問題,琢磨安全播出環節中存在的隱患。為了充實廣播發射方面的知識儲量,精通中波廣播發射機,他買了各種各樣的專業書籍來閱讀,遇到技術上的難題時,他就查書、查網上資料,請教廠家專家、請教業界的技術能手,他還緊跟潮流,利用快手等直播軟件學習電路知識。他說:“面對技術難題,解決的辦法是平時多留心,有空閑多琢磨﹔平時多學習,有想法多嘗試、多與同行交流。”為了編制完成一個單片機小程序,他專門自學了C語言。青海省中波台管理中心安全生產科科長周輝民評價他“愛學、愛鑽,工作很踏實,業務很精干”。

  “一款電路從設計電路、選用元件、調試安裝要考慮安全性、穩定性、功能是否完善等,因此不斷學習新的元器件的應用、電路設計的相關知識,才能妥善應對安全播出中的問題。”鬆貴年說,他曾經利用自己設計的線路給某中波發射台的8台發射機安裝了掉高壓報警器,使用至今沒有出現任何故障。

  21年來,鬆貴年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不斷地研究新技術,他說:“當你傾力做一件事情不是為了賺錢,而是因為熱愛它、喜歡它,並想用它來造福更多的人,那麼,幸福便會與你如影隨形。”

  矢志不渝錘煉匠人匠心

  成就了創新團隊

  安全播出是一個系統工程,是環環緊密相扣的,一環出問題,安全播出就會出問題。因此,鬆貴年召集各個台站技術上的頂尖人才組成工作室,集思廣益,用專業眼光深挖安全播出中的隱患與不足。

  目前鬆貴年工作室已有7位成員,專門研究安全播出方面的課題,對安全播出中發現的問題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做出實用的產品,消除隱患,彌補不足。工作室目前最大的問題是人員比較分散,但是為了保証安全播出,他們克服困難,建立微信群研討技術難題,認領小任務各自研究,再利用空閑時間集中探討。

  鬆貴年在工作中發現音頻處理器有時會出現死機的情況,導致音頻信號中斷,故而他提出了研究信源應急處理系統的課題,將它分解成幾個小課題分配給工作室成員,每個成員各自尋找最佳的解決方案,在微信群裡相互比較、取長補短,遇到技術空白點,就拋到微信群裡,群策群力,最終匯總形成總體成熟穩定的解決方案。“鬆貴年專業水平過硬,平時工作非常認真,善於在工作中發現問題,絕大部分課題都來源於他的發現。在課題研究中,面對技術難題,他總是會事無巨細、系統地講給我們。”工作室成員苗慧娜說。

  目前,鬆貴年工作室已完成5項技術創新課題,這些研究成果解決了發射機開機提醒、發射機掉高壓報警系統等機器和人為因素造成的安全隱患。這些成果都已在青海省中波台管理中心部分台站普及,實用性很強。尤其是去年黨的十九大期間,工作室加班加點,把這幾項成果在部分台站安裝使用,明顯地減少了因外電、電源、天線切換器等故障以及人為因素造成的停播事故,為黨的十九大安全播出保障工作作出了很大貢獻。8月8日,鬆貴年工作室榮獲“青海省勞模(職工)創新工作室”稱號。

  “我的心願是建立一個善於學習、勇於創新的技術小團隊。”鬆貴年說,重視和培養年輕技術人員是發射台安全播出的長久之計,希望技術人才能夠層出不窮,為“廣播信號分秒不停”貢獻力量。

  (作者單位:青海省廣播電影電視局)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