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廣播劇《老呂叨叨》:打破常規塑造平民英雄

任小敏
2018年10月18日08:38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廣播劇《老呂叨叨》:打破常規塑造平民英雄

  呂建江,人稱“老呂叨叨”,石家庄市公安局橋西分局安建橋綜合警務服務站主任,全國優秀人民警察,公安部授予其二級英模、中宣傳部授予其“時代楷模”稱號。

  生活中,這是一位愛嘮叨、愛笑,一笑雙眼瞇成一條縫的大男人。在百姓中,他如魚得水﹔在工作中,他樂此不疲﹔在時代的洪流裡,他既忙碌又樂觀,時而也不乏困窘地追趕著一路小跑……他的一顰一笑、一言一行都與當下這個鮮活的時代相匹配,絲毫沒有違和感,那些繚繞於鼻前的人間煙火味,絲毫抵消不了他的“救黎民於水火,解百姓於倒懸”的英雄心。

  問題來了,如何才能生動地塑造這樣一位新時代的平民英雄?

  答案是:唯有創新!

  為此,3集廣播連續劇《老呂叨叨》進行了大膽嘗試。

  用心:喜劇路線+網絡語體

  英雄不是脫離人民生活的特殊群體,也不是僵化教條的標簽符號,他們是與人民血肉相連並從人民中間成長起來的優秀典型。

  呂建江是一位可親可愛的民警,除了喜歡“叨叨”,鮮有驚天動地之壯舉,可廣播劇能照搬生活絮絮叨叨地來嗎?聽不了幾分鐘,聽眾肯定就讓我們“OUT”。於是,潛心揣摩之后,編劇大膽決定:喜劇路線+網絡語體。

  於是,老呂叨叨乍一亮相就很有趣:

  呂建江(興沖沖喊):小陳。

  小陳:到。

  呂建江(親切):來來來,看看我發的這條微博咋樣?

  小陳(念):“警察過節不打烊,即日起至六日,凡參與打架者,贈送精美白金手鐲一副﹔凡打群架者尊享拘留所15日游豪華套餐,出手越重優惠越多,更有看守所新春大禮包——含健康體檢一次、時尚囚衣一套、高清大頭貼3張、量身定制指紋卡一張、專車接送、食宿全包,並附贈一項實用手工技能!石家庄市橋西區安建橋綜合警務站。”(由衷)高!呂哥,實在是高!

  呂建江:小陳哪,咱們警務站,轄區0.8平方公裡,常住人口1.7萬人,平時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平安小區、建勝小區和133號院,還有萬達、凱旋兩處娛樂場所……泰華小區呢出入口多,龍達洗浴中心是人員密集場所……

  (小陳“扑哧”一聲樂了。)

  呂建江:笑什麼笑?當心把褲衩笑飛了。

  小陳:呂哥,難怪人家說你愛叨叨。對了,這是剛才一小時內的報警記錄,您瞧(念),飯店的小龍蝦沒屁股,是黑店,請求出警﹔手機充值充錯電話了,請出警追回……還有更奇葩的,一大早,一老大爺走進警務站質問我:為什麼賣菜的還不出攤兒?

  呂建江:小陳哪,咱的工作是瑣碎,但不能煩,要時刻牢記警察前面還有“人民”倆字兒!對不?

  是不是很有喜感?這樣的歡樂情節在劇中俯拾即是,精彩紛呈,那麼,英雄不是“高大上”而是“婆婆嘴”,行嗎?

  我們的底氣來自人物原型為文藝創作提供了鮮活素材,看似夸張的喜劇風格也正是建立在對人物、對生活深刻洞察和深入思考之后的精准把握之上,生活中的呂建江不光長得喜興,一張口更是帶著天生的幽默勁兒,他的微博更是處處是“段子”。

  這位其貌不揚的基層民警,還是一位聲名遠揚的網絡大V:創建了河北第一個網上警務站、第一個警方公益網站、第一個民警新浪實名微博、第一個民警微信公眾號等﹔17357條微博、28458名鐵杆粉絲、平均每天7條微博……看似平凡瑣碎,細究卻能發現處處都是不平凡的“高光點”,況且有著15年從軍經歷的呂建江,從鐵血軍人變成了“婆婆媽媽”,還讓那麼多人喜歡聽、追著聽他嘮叨,其中一定有故事。

  從那些令人忍俊不禁的雞毛蒜皮中我們是不是看到了老呂的一顆殷切之心?警服沒有一件像樣的,卻偷偷拿出5000塊錢維護網上警務站﹔給那麼多人解決了工作,卻讓自己的媳婦待業3年。所以,老呂絕不只是一個天性幽默愛講段子的人,他的人生也絕不會隻有歡聲笑語。跟著反轉來了:

  呂妻(有點傷感):老呂,人家都說“愛情是一門互相討好的藝術,婚姻卻是一門互相逃跑的藝術”,咱倆結婚20年了,你這成天家裡待不下,是不是……

  呂建江:嗐,咋還小資上了?我看看(摸媳婦頭),腦門冰涼,不燒啊,媳婦,說好一起白頭,誰也不許焗油——咱倆呀,20年太少,一輩子才好!走了。

  孰料——這一走就是永訣!

  笑中帶淚,淚中含笑實屬不易。本劇還揭示了一系列社會痛點——留營小區的胡爺爺天天報警,說他家對面的那對小夫妻造毒品,看似荒誕行為的背后,是空巢老人寂寞到極致的發泄,已步入老年社會的中國,有多少空巢老人的心酸和多少養老的問題呢?

  笑點、淚點、痛點相互交織,是編劇的用心。用心才能不無病呻吟、勉強拔高,用心才能讓這位接著地氣、冒著熱氣的英雄不被架空,而是把腳牢牢踩在大地上,把根牢牢扎在人民群眾間。

  用情:語言幽默新潮

  廣播劇的第一要素是語言,為此《老呂叨叨》在語言的幽默與新潮上下了很大功夫:

  呂建江(厲聲):靠邊靠邊!

  阿凡達(不情願):干嗎呀警察叔叔?嚇我一跳!

  呂建江:肆無忌憚、橫沖直撞,這兒是F1賽道嗎?

  阿凡達(不服):歐巴!我開得快嗎?再慢那叫阿凡提!

  呂建江:再快,也沒人拿你當阿凡達!

  是不是很有互聯網時代“大信息量”的語言特征呢?

  實際上,呂建江本人在工作中,就不斷探索網絡便民服務的新手段新形式,而網絡化語言的靈活應用也拉近了他與群眾的距離,以至於“信誰不如信呂叔”成為很多微友的口頭禪。

  同樣,更新話語表達方式,使用人民群眾想用、正在用、喜歡用的語言符號,說出人民群眾想聽、願意聽、聽得懂的心聲,讓台詞充滿當下時代的氣息,是文藝創新的手段之一,同時也使呂建江這位平民英雄增添情感的黏合力,既有筋骨,更有血肉和溫度。讓英雄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既尊敬又親近,就是對英雄的“情”。

  用功:讓形象“立、活、炫”起來

  剝絲抽繭、披沙揀金、集腋成裘、由淺至深……對呂建江這位英雄由感性到理性的認知,絕非一蹴而就。

  呂建江僅在留村社區就工作7年,先后幫助300余名社區群眾辦理戶籍遷移和咨詢服務,發布預警信息和收集各類有價值信息5000余條,調解各類糾紛500余起,抓獲各類違法犯罪嫌疑人30余名。擔任警務站主任的6年間,帶領同事們調解各類糾紛1600余起,抓獲各類違法犯罪嫌疑人200余名……

  數字是冰冷的,線索更是千頭萬緒,且並無太多戲劇化的矛盾沖突,形象怎樣才能“立”起來、“活”起來、“炫”起來?

  秘訣有二:一是沉住氣。“對當日當時的國際國內大事了如指掌”“對近在咫尺的人民群眾的關切願望爛熟於心”成為創作者的重要功課。

  二是沉下心。創作需要俯下身子、扎下根子,靜靜聆聽、細細觀察、深深體會,對於《老呂叨叨》來說,就是保持既不浮躁也不落伍的定力。比如喜劇風格只是一種敘事策略,全劇絕不是為段子而段子,所有笑點、淚點、社會痛點的設置都是為了打好主旋律的主動仗。

  為此編劇多次查找大數據、查找呂建江微博、呂建江妻子微博、全國好民警微博與事跡,甚至把多年前呂建江因為許久沒有和父母一起過節而寫的一篇“抒懷”都找了出來,從中分析平民英雄的心路歷程。同時還多次假扮“為老人領黃手環的家屬”或“因私出境前來咨詢的市民”走訪安建橋警務站及石家庄其他警務站,更深切地感受到呂建江“忍常人所不能忍,容常人所不能容,處常人所不能處,為常人所不能為”。

  英雄就是這樣煉成的。

  呂建江(喝水):告訴你個好消息,分局領導給我們網上警務站撥了專項資金,高興不?

  呂妻:不高興!那你不更得不吃不睡了。自打把這警務站辦到了網上,你就恨不能24小時不下班,我看你就是有癮。

  呂建江:必須的呀,咱當警察的,有時候多說一句就能溫暖別人的心﹔少說一句,人家的心沒准就涼了,我這叨叨的背后,是為人民服務的大命題。老呂叨叨四個口,都是為人民服務的窗口,對不?

  這是不是“救黎民於水火,解百姓於倒懸”的情懷?是不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境界?德不厭小,點滴滋潤﹔善不拒微,聚沙成塔……從為走失老人設計的黃手環到方便大眾泊車的“代碼移車卡”,從失物招領網到開警車巡邏居民小區,在居民樓下停車讓警燈閃爍5分鐘以震懾犯罪分子……老呂日常無私的奉獻,才造就了他最后的奮不顧身!

  有無超能力不重要,在被需要的那一刻站了出來,就是英雄!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