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故事元素為電視新聞增添魅力
近年來無論是央視新聞頻道還是各省、市和地區電視台,均推出了形式多樣的“走基層”電視新聞節目,並且以講故事的形式記錄人們的生活和展現社會某個方面存在的問題與現象。比如,“棒棒”冉光輝用汗水扛起一個家是央視新聞頻道2018年在《新春走基層》欄目中播出的新聞內容,以講故事的形式講述了冉光輝通過個人的不懈努力與奮斗追求幸福的勵志故事,感人深思,給社會帶來的都是慢慢的正能量。
一、講故事應當樹立理念,堅持真實原則
電視新聞節目制作與播報過程中,應當樹立講故事的基本理念。若思想上的認識出現了偏差,則採訪時記者就會將個人視為旁觀者或者局外人,給人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這種情況下即便採訪中講述了非常生動而又具有現實意義的故事,也不會注意到這些非常精彩的素材。以《華爾街日報》為例,其非常注重電視新聞節目的故事化寫作要求和標准,應當做到在新聞中講故事,讓故事元素的引入能夠為電視新聞增添魅力。當前形勢下,媒體記者講故事時的意識得以強化,形成了某種模式,即新聞內容寫作過程中應當適當地講一些故事。新聞報道過程中,經常採用的方法是非事件性新聞採訪中所用的寫作方式,並且採用故事的形式自然帶出新聞內容。採用非常很吸引人眼球的人或者事作為開頭,並且通過營造氣氛以及情節等,逐漸將人的視線帶入新聞節目之中,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然后再進行順暢的過渡,精心尋找故事來轉入新聞大主題,層層遞進,步步升華主題。電視新聞節目中講故事,應當堅持真實性原則,同時這也是電視新聞的第一要義。新聞報道應當堅持真實性,其中包括事件真實性以及事實真實性。對於電視新聞而言,其中的“五要素”主要是指時間、人物以及地點和事件及其原因,這五個要素均應當真實可信。同時,總體事實應當全面、客觀。電視新聞中的故事要素引入,應當保持真實性,這是電視新聞的第一生命。
二、把握好電視新聞故事的細節刻畫
無論是新聞採編亦或是創作故事,都應當密切關注細節。電視新聞制作過程中通過攝像機進行細致觀察與全面記錄,為觀眾展現生動的新聞事,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具有強烈視覺沖擊力的故事現場感,從而進一步為受眾營造更為豐富的想象空間。值得一提的是,細節展現通常在不經意之間會吸引觀眾的視線,而且最為精彩的一些細節通常表現為突發性,要求新聞工作者集中注意力,面對突發性事件能夠准確判斷。隨著事件的發展,故事主人翁很可能表現出有別於常態的言語和舉動,此時要求電視新聞工作者能夠及時發現和捕捉到,然后將其記錄下來。此時該畫面即為這條電視新聞的閃光點。在電視新聞事件主人公採訪過程中,當其回想到令個人倍感傷感之人或者事件時,可能會情不自禁地流眼。此時若能夠及時預判並快速利用鏡頭拍攝下來,捕捉到主人公真情流露的重要瞬間,即是電視新聞故事成功點。比如,央視新聞《午間新聞》對老兵參加抗戰勝利70周年天安門閱兵儀式活動進行了報道,抗戰老兵鐘飛接受採訪時,當其講述到抗戰勝利多年以后,雖然時過境遷,但是黨和人民依然沒有忘記自己,感動的老淚縱橫﹔這珍貴的一幕被生動地捕捉並記錄下來,從而使觀看電視新聞的受眾動容,這就是電視新聞故事細節刻畫的力量與價值體現。
三、設置懸念促進電視新聞故事吸睛
對於任何一種藝術品而言,懸念設置都非常重要,關鍵在於其能夠吸引受眾,電視新聞也不例外。故事懸念的設置,主要是利用懸念對事件進行刻畫,使其變得活靈活現,而且有利於揭示主題。比如,法制類新聞節目中可以通過有效設置懸念,激發受眾收看電視節目的欲望﹔具體而言,就是在開頭拋出案件並引出故事,通過設置懸念進行層層發覺,引導受眾剖析事件真相。隨著案情的發展以及剖析的逐漸深入,設置一些小懸念使情節相扣,此時故事也會扣人心弦。每一個環節設置的懸念均可抓住受眾心理時,受眾也會繼續往下探索。雖然懸念可以吸引受眾的注意力,但是依然要遵循真實性原則,切忌為了設置懸念而設置懸念,甚至對新聞事實編撰、加工,扭曲了事件本身,導致失真。電視新聞節目制作過程中,引入故事以及設置懸念,應當遵循新聞事件的基本發展規律,做到實事求是,絕不夸大其詞或者將臆想、杜撰的事情加在新聞事件之中。這樣的懸念,不僅不會提高電視新聞節目質量,為電視新聞增添魅力,反而影響了公眾對電視台以及新聞媒體的權威與公信度認知。
四、表現形式兼容與創作視角陌生化處理
傳統模式下我國電視新聞中最為常見的一種表現形式主要包括畫面配解說、現場同期聲以及字幕等,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在故事化電視新聞節目中採用多種表現形式與手段,綜合使用各種技術方法,無所不包。比如,說唱、相聲、歌舞、小品、評書、雜技、插科打諢以及吹拉彈唱和各種絕活等,成為現階段電視新聞內容的表現主體。比如,湖南衛視退出的電視新聞節目《晚間新聞》中有好幾個子欄目,其中《我來露一手》《老鄉見老鄉》以及《湖南好地方》等欄目是老百姓們比較喜聞樂見的欄目,其中民歌、順口溜、民謠、快板、二人轉、小品、雜技以及說唱和歌舞等多種形式表達當代生活出現的好人好事以及新風尚和新氣象。在電視新聞中加入了故事元素,隻有廣大觀眾想不到的,沒有電視台做不到,其中的表現形式和手法是多樣化的,隻要有用便可信手拈來。
同時,還要在創作視角上進行陌生化處理,這裡所講的“陌生化”實際上就是陌生化效果。德國戲劇家布萊希特曾言,戲劇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應當注意與生活保持適當的距離,而且應當使觀眾感到驚異,在此過程中作家應當對其比較熟悉的事物採用陌生化處理技巧。這一理論與姚斯提出的審美距離理論機會如出一轍,當藝術作品與接受者之間的角色距離非常近時,接受者應當完全能夠進入到角色之中﹔如果審美距離保持的太大,則接受者對作品就會完全處於漠然狀態,審美也就喪失了意義。隻有當審美距離恰好在某一中間值上,審美效果才是最佳的。基於此對上市理論的分析可以看出,從廣大受眾的視角考慮發展策略才是必由之路,這也提醒我們的電視工作者,面對如此海量而又熟悉的素材,應當從根本上突破以往的模式化表現手法,不斷進行創新與探索,並在此基礎上制作出更加親民、親近以及貼近生活的新聞作品。電視新聞創作視角的陌生化與表現形式的兼容性,實現了媒體與受眾這兩個新聞傳播傳受系統在“欣賞口味”上的順利對接。
五、結語
總而言之,電視新聞節目制作以及播報過程中,應當立足實際,不斷改進與創新其形式。實踐中可以將故事元素有效地引入到電視新聞節目制作之中,以此來提高電視節目的內容豐富性與新穎性,貼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必然獲取更多的受眾。需要強調的是,故事的引人應當保持客觀、真實,嚴禁杜撰、扭曲事件本身。
參考文獻:
﹝1﹞張曉祺.讓故事來講理用實事來說話﹝J﹞.新聞與寫作,2017(10):7880.
﹝2﹞陳曉武.電視新聞傳播節目故事化傾向現象與人文關懷的滲透﹝J﹞.新媒體研究,2015(18):6465.
﹝3﹞方圓.電視新聞故事化發展的社會動因及存在的問題﹝J﹞.新聞傳播,2016(3).
﹝4﹞李雪慧.講故事說新聞[M].北京:中國檢查出版社,2006.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