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演唱會網絡直播漸成產業生態 如何撬動億級觀眾

2018年10月19日06:50 | 來源:北京商報
小字號
原標題:演唱會直播如何撬動億級觀眾

  隨著資本的不斷注入以及“明星效應”影響力提升,頭部演唱會仍然撬動著國內演出市場的票房,但場地人數限制以及突發狀況等問題卻時刻影響著演唱會能否開唱。近日,日本著名樂隊X-Japan就因台風原因取消了演唱會,但樂隊成員以直播形式堅持開唱的做法卻吸引了超85萬的線上觀眾,這也將演唱會直播的話題重新拉回到大眾視野當中。

  收割億級觀眾

  早在2016年12月30日,王菲“幻樂一場”演唱會就以隻演一場,但輔以直播平台進行全程免費直播,並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實現360全景網絡直播的方式打破了地域、距離、人數上限制的方式深掘了表演形式的新業態。

  該演唱會直播期間觀看總人數超2000萬,並且同步至全球166個國家,而直播時的超高人氣卻並沒有影響演唱會后續的點擊量以及歌迷的反復觀看率,據統計該演唱會后期網絡累計總播放量達3.5億。

  演唱會總策劃梁慧儀表示,王菲舉辦這場演唱會的初衷,就是希望可以讓身處世界各地的樂迷不受地域限制同時收看到演唱會實況,同時在線上直播時使用了VR技術來照顧未到場觀眾的體驗度。

  “對於線下演出來說,無論是‘鳥巢’還是工體,任何一個場館的座位都是有限的。但對於線上直播來說,隻要做好前期宣傳,用戶量以及明星本人號召力足夠的話,線上直播演唱會的用戶數是沒有天花板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打開了演唱會商業市場的一個新方向。”行業演出評論人黎新宇強調。

  漸成產業生態

  頭部演唱會在各類演藝項目中一直扮演著最為重要的角色,作為一個成熟的產業鏈為演出市場貢獻著票房。現階段線下演唱會的大規模盈利方式基本分為兩種,其一是銷售環節,其中包括票品銷售以及衍生品銷售等模塊。

  而另一部分是商業贊助,其中包括商家冠名、植入等。但演唱會直播經過多年發展,可盈利方式除線上售票外,已經衍生出了播出平台會員綁定、運營商流量包權益等方式。另外還有與線上演唱會合作的一些電子周邊也開始銷售,比如電子海報、演唱會定制游戲皮膚等,相對早年間來說,現階段演唱會直播已經逐漸形成自有體系中的產業生態。

  黎新宇表示,從營收和商業價值上來看,除線下演出收益外,線上演出的盈利空間也還是非常大的。因為演出場地能容納的觀眾人數有限,並且在黃牛等不法分子的哄抬之下,頭部演唱會的門票價格隨機性太高,視野較好座位票價動輒幾千上萬的情況時有發生,多重因素限制了前來現場觀看演出的人數。

  但演唱會直播的方式卻跨越了座位視野以及城市距離等多重問題,且契合了當下年輕觀演群體的生活方式,現階段很多用戶在能保証線上直播體驗感的情況下,如攝像機位、音頻音效等,是願意通過購買線上票的方式去觀看演唱會直播的。這種方式將線下演唱會互聯網化,再次加碼了頭部演唱會價值。

  互動成短板

  但相比傳統演唱會,線上直播現階段很大程度還是以免費為主,活動主辦方更多也是將直播噱頭作為演唱會在宣傳上的另一側重點,來覆蓋不同地域的受眾群體。究其根本,相比線下廣告宣傳,直播用戶的宣發渠道可能覆蓋到更多的年輕群體。

  一米觀察創始人王毅認為,線上付費直播演唱會目前沒有大范圍推動的原因有兩方面,其一就是技術方面,如VR作為目前最為火熱的技術,很多主辦方都希望在演唱會直播中使用,但真正應用到演唱會現場的VR技術還並不成熟,用戶體驗不到位會造成眩暈等不好的效果,另外就是如何讓屏幕前的觀眾也有現場的互動感。

  “如果真正希望觀眾能在線上感受到演唱會現場氛圍的話,需要在節目編排之初就做出規劃,照顧到屏幕前觀眾的互動感,包括一些特定的環節,比如:與直播平台上的彈幕互動、演唱會即興環節等,讓線上觀眾真正參與到演唱會現場來。但這些環節都將涉及到演唱會的整體流程以及樂隊編排的一些機動性程序,所以在真正實現上還有待考量。”王毅如是說。(記者 盧揚 實習記者 穆慕)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