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中國新說唱》收官 如何把小眾音樂做成大眾爆款

祖薇
2018年10月21日06:38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中國新說唱》如何把小眾音樂做成了大眾爆款

  經過一個夏天的厮殺,艾熱在《中國新說唱》爭霸夜一舉拿下了屬於冠軍的金戒指和金話筒。一句“想摘下星星給你,摘下月亮給你”刷屏的同時,也讓人重新審視這檔聚焦中國說唱文化的節目。當“skr”取代“freestyle”成為熱詞,“peace and love ”取代“diss”重新構建節目看點之后,從《中國有嘻哈》演變而來的《中國新說唱》到底堅持了什麼?改變了什麼?

  “新說唱”不如“有嘻哈”?

  經歷了去年夏天《中國有嘻哈》的烈火烹油之后,許多人感覺“今年的《中國新說唱》好像沒有之前好看了”。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時,這兩檔節目的總制片人、愛奇藝高級副總裁陳偉對此並不回避,在他看來“中國有嘻哈”這場仗在去年已經打完了。今年“新說唱”要做的就是樹立一個新的、更大眾化的、區別於過去的說唱,“我不糾結於它有多難,有多怎麼樣,我糾結的是大眾喜不喜歡”。對於網友上述評價,陳偉其實很理解,“從0到90分,相對容易一些,因為這個過程會刺激觀眾產生那種橫空出世的快感,自然評價也會更正向。但如果從90分起跳,即便后續節目做得比之前更好,也會有部分觀眾帶著反差的高標准心理去審視或挑剔,那麼評價也會相對低一些,這很正常。”

  實際上,《中國新說唱》在播放量、熱詞、話題度等各項成績都很生猛。賽季中,有關節目的微博閱讀達到了75億。與去年的freestyle相比,詞性更為靈活的skr引發了全民造詞熱潮。據百度指數,skr一詞在7月27日的搜索量就已經超過47萬,其資訊指數在28日迎來暴風式增長,超過120萬。而去年的freestyle的搜索量最高不超過23萬。

  就節目的可看性和可聽性來說,《中國新說唱》也更勝一籌。這季節目誕生了不少金曲,比如那吾克熱《兒子娃娃》,艾熱《烏雲中》,王以太《目不轉睛》,艾熱和李佳隆《星球墜落》,那吾克熱和ICE《Three Pass》,那吾克熱和尤長靖《飄向北方》,滿舒克、王以太和 Blow Fever《追夢》……不僅持續霸佔各大音樂平台新歌榜榜首,更成功出圈成為年輕群體的專屬音樂。因此,陳偉認為,這季節目最大的成功就在於“回歸音樂本身”。

  說唱音樂還是小眾文化嗎?

  “新說唱”能把小眾說唱變成大眾文化的爆款,與今年選手的選拔模式不無關系。陳偉回憶,去年參加“有嘻哈”海選的人數是700人,選拔過程幾乎“無人知曉”。而今年《中國新說唱》從海選階段便聲勢浩大。4月13日開始,節目開啟了全球海選,不僅設置了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西安五個賽區,以及各大高校賽區,還開設了北美、澳大利亞和馬來西亞等海外分賽區,最終的報名選手達到了10725名。

  龐大的基數帶來了多元而且有趣選手類型,首期節目登場的選手,便囊括了律師、清華學霸、家庭主婦、少數民族選手等多種身份。他們雖然身份不同、有著各自的生活圈子,但卻都是說唱愛好者,且很多是說唱老炮。無論是以一首《兒子娃娃》引爆話題的新疆選手那吾克熱,還是清華學霸多雷,都打破了大眾對說唱文化僅有“地下說唱歌手”和“偶像rapper”兩大陣營的固有印象。

  Diss很重要嗎?

  節目氣質上,“新說唱”與“有嘻哈”也完全不同。去年比賽,初選階段,地上地下選手之間、選手與制作人之間就開始劍拔弩張,隨時可能擦槍走火。比賽階段,選手更是在歌詞裡直接diss對手,採訪時也是鋒芒畢露,這些提供給“有嘻哈”足夠的火藥味和話題性。而今年《中國新說唱》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和諧了。這讓去年因“diss”和“real”興奮不已的觀眾常常一期看下來,不禁疑惑,“diss”哪裡去了?大家都這麼peace真的是real嗎?

  “天天diss好玩嗎?沒有diss也要逼著人家diss?年輕人的文化就一定要劍拔弩張嗎?”陳偉反問。在他看來,說唱音樂承載的責任應該是大膽真實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自己對於這個世界的看法。他以選手王以太舉例,“這個90后觀點已經很深刻了,我覺得他再往下發展有可能會成為新的李宗盛。可是他那麼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時候,並沒有diss別人,唱得也不炸。其實我們的任務應該是呈現多元的選手和作品給觀眾,而不是迎合大家所謂的單一的口味。”

  中國式說唱到底要不要努力大眾化?

  但是沖突還是有的。4進6的比賽中,擁有投票權的不再是明星制作人和現場觀眾,QQ音樂、網易雲音樂、酷狗、酷我這四大主流平台的四位高管坐上了評委席,手握六強的“生殺大權”。最終制作人與說唱圈公認的實力選手艾熱、王以太遺憾出局,被貼上偶像標簽的周湯豪、唯一女選手劉柏辛挺進四強,引起了諸多質疑。那場比賽中,四大音樂平台評審與明星制作人、網民關於評判標准的爭執,比“有嘻哈”中選手之間的diss激烈得不止一點點。

  “我們和音樂平台其實沒必要冒這種險,但是,我們希望大家有機會在同一平台上各自展露出自己的觀點,選手的理想和現實之間到底有哪些差距?說唱到底要更純粹還是要做大眾化的努力和嘗試?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沒有標准答案,但事關中國說唱音樂的發展方向。”陳偉認為,一定程度上,音樂平台方的選擇也代表著市場的選擇。從專注於對作品和表演音樂性和藝術性的考核,到向大眾市場的接受度和流行度轉移,將說唱音樂置於受眾人群更為廣泛的全民市場中進行考察,這是這檔引領說唱音樂撬動大眾市場的節目評判體系變遷的必然路徑。

  陳偉透露,《中國新說唱》第二季的工作將會在四季度啟動,“我們會在編劇、賽制、真人秀等等各方面都會有新的設計﹔同時,制作人席位也會有新的變化。”他表示,把節目的懸念設計、環節設計、賽制設計、制作人和選手互動設計等做得更好,是下一季的重點。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