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網吧行業主動轉型升級 發展背后是網絡社交變遷史

2018年10月23日07:35 | 來源:瀟湘晨報
小字號
原標題:當年去網吧是為擠聊天室交友

  上圖:2004年,長沙開福區神龍閣網吧內景。圖/受訪者提供 下圖:2018年,長沙開福區神龍閣網咖,電腦都配有液晶大屏顯示器。圖/記者楊旭

  “你是GG還是MM?”“我今天遇到一個恐龍。”如今的網絡中,早已沒人用這種方式聊天了﹔如果有人還在用“輕舞飛揚”或是“痞子蔡”做網名,那他可能是個骨灰級的網友。

  上世紀90年代末,互聯網悄然走入人們的視野。由於當時電腦價格偏高,大多數家庭並沒有購置電腦,網吧成了人們上網沖浪的主要場所。1996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家網吧出現,此后幾年時間裡,網吧如雨后春筍一般,在全國遍地開花。

  長沙最早類似網吧的場所,可能出現在1995年,那時它的名字還叫作“電腦室”。幾台電腦,幾張簡易的桌椅,沒有特意的裝飾,即使如此,機位常常爆滿,上網需要排隊。

  梳理網吧的歷史,其實也是一個社交的變遷史。隨著寬帶、光纖等技術的出現,以及微博、微信等手機端交友軟件的普及,去網吧上網的人數早已不見昔日的盛況。網吧行業也主動轉型升級。

  上世紀90年代

  第一次感覺到網絡的強大

  碧海銀沙、四通利方、網易聊天室、搜狐聊天室,這些名字可能對於90后網友是完全陌生的存在。不過,它們是中國第一批網民的聚居地。

  上世紀90年代末,QQ、MSN尚未普及時,人氣最旺、最吸引網友的地方是聊天室。僅網易聊天室,最高峰值時,5萬多人同時在線聊天。而彼時,上網與聊天是連起來的,很多網友上網就是為了聊天,網吧則是他們最常去的場所。

  長沙網吧協會秘書長凌斌記得,長沙最早出現網吧是在上世紀90年代。“更准確地說,那時還叫作‘電腦室’,不是網吧。”凌斌回憶,早期的電腦室主要出現在學校周邊。1995年,一些有經濟頭腦的大學生,在湖南大學的牌樓口開起電腦室。電腦室的電腦一般不多,少則三五台,多一點的有八、十台,條件非常簡陋,然而即便是這樣環境,還是沒有阻擋得了人們對網絡和游戲的熱愛,很多人對網絡的初認知也就是從這些“小黑屋”裡開始的。

  電腦上就能跟全國各地的人聊天溝通,讓網友第一次體驗到了網絡的強大,也帶動了最早的網絡用語。長沙資深網友“小鐵匠”說,相對於現在的“小哥哥小姐姐”“你很秀”,那時流行的是“GGMM”“恐龍”“大蝦”“酷”“886”等用語。

  2000-2002年

  年輕人來網吧聊QQ,上通宵要排隊

  2000年3月,在聊天室領域中已經打響名堂的“碧海銀沙”再度改版,聊天室首頁一天的訪問量突破10萬。那時,全國所有的聊天室都是一片繁榮景象。

  長沙資深網友“隨風去”說,那時,她如果去聊天室聊天,幾個房間常常爆滿,“得刷半天才進得去”。在聊天室中,網友也認識了很多好朋友。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環境,很多網友覺得,聊天室就是緣分最直接的體現。

  2001年語音、視頻聊天的興起,更是讓聊天室火得一塌糊涂。“隨風去”說,那時隨便去哪個網吧,“都聽得見有人在不停地叫喊,他們不是在打電話,他們是在語音聊天”。

  也是在2000年,時年26歲的長沙市民陳旻擁有了她的第一家網吧,16台電腦,上網的價格是每小時2元左右,“那個時候,開網吧是朝陽行業”。

  “現在90后、00后人手一台智能手機,他們應該很難理解當時會有人為了聊QQ進網吧。”陳旻說,第一家網吧周邊有幾所學校,網吧開業后,幾乎天天爆滿。

  一個游戲代表一個歷史階段,陳旻記得,當時最熱門的游戲是星際爭霸、紅色警戒,沒有寬帶,電腦撥號上網,價格是2元一小時,網吧上座率總是百分之百,這個顧客走了,其他顧客就頂上來了。

  陳旻回憶,當時在網吧上通宵的價格是10元,還要排隊,“我們收銀的妹子很漂亮,來上網的小年輕都會提東西來,跟收銀員說幫忙留個座位”。

  2003-2013年

  從“設備提供者”向“社交場所”轉變

  隨著網絡游戲的百花齊放,網吧迎來發展期。隨著DOTA、英雄聯盟等多人在線游戲的面世,更多年輕人對網吧的認識開始轉變,希望有一個一起玩游戲的地方,網吧定位也逐漸從“設備提供者”向“社交場所”轉變。

  這段時間,陳旻印象最深的是,年輕的男孩子在網吧玩游戲,有時候好幾個人圍在一個人后面,贏了一起激動地大喊。陳旻認為,這種感受是在家裡一個人玩體驗不到的,“這是網吧的不可替代性”。

  而同一時期,網絡聊天的方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2009年8月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內測版,成為門戶網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務的網站。微博可以在手機上使用,這讓人“從電腦端解放了出來”。2011年,微信逐漸步入網絡社交江湖,網絡聊天室逐漸衰落。“到網吧上網聊天的人已經基本找不到了。”陳旻說。

  2013年至今

  創新模式、優化服務,傳統網吧煥發新生

  隨著電腦在家庭中的不斷普及和互聯網上網終端的多元化,國內網吧行業陸續進入調整期,網吧從單一提供上網服務到提供網絡文化娛樂、增值服務的多種服務模式方向轉變。

  2013年起,湖南在長沙開展網吧轉型升級試點,主要提出兩點要求:網吧環境寬敞、明亮、整潔,探索多元化經營。網吧開始朝著網咖、電競館等不同方向轉型,成為集咖啡館、商務會所於一體的綜合休閑場所,為消費者提供喝咖啡、餐飲、棋牌、桌球等多元化服務項目。

  “這幾年網吧的變化是十八年來最大的。”陳旻說,用戶本位的理念是網吧經營的根本,“下一步的重點是努力滿足更多人群的多樣性需求,不斷提升服務品質”。

  時間線

  1996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家網吧出現。上世紀90年代末 碧海銀沙、四通利方、網易聊天室、搜狐聊天室等興起,當時上網與聊天幾乎很難分開。

  2000年 聊天工具QQ開始普及,語音、視頻等聊天方式,更讓聊天室火得一塌糊涂。

  2003-2013年隨著網絡游戲的火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將網吧定位為一個可以一起玩游戲的地方。

  2008年11月1日網易聊天室正式停止運營,國內最早的一批網絡聊天室,也全都成為歷史。(記者陳麗安)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