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王一彪:人文交流帶給“一帶一路”一抹亮色

2018年10月30日18:02 | 來源:海外網
小字號

  海外網10月30日電 30日下午,2018絲路文化發展論壇在海南博鰲舉行,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王一彪出席論壇並致辭。王一彪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既順應了各國加快發展的時代要求和人民願望,又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人文基礎。5年來,“一帶一路”框架下的人文交流與文明互鑒,不僅給“一帶一路”建設帶來了一抹亮色,也加深了“一帶一路”沿線各國人民的溝通與友誼。

  致辭全文如下: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大家下午好!

  今天上午,吉炳軒副委員長、李寶善社長、劉賜貴書記、蔣建國副部長共23位領導和嘉賓,圍繞“一帶一路”建設和媒體合作發表了重要講話和主旨演講,達成一系列寶貴共識。現在,我們又繼續圍繞“文明紐帶 多邊共享”這一主題,進行交流對話、謀劃合作發展。首先,請允許我代表主辦方,對各位嘉賓的蒞臨表示誠摯歡迎和衷心感謝!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任何一項得民心的重大舉措,都必然有其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5年前,習近平主席創造性地提出“一帶一路”重大倡議,已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響應和認同。這正是因為“一帶一路”倡議既順應了各國加快發展的時代要求和人民願望,又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人文基礎。5年來,“一帶一路”框架下的人文交流與文明互鑒,不僅給“一帶一路”建設帶來了一抹亮色,也加深了“一帶一路”沿線各國人民的溝通與友誼。今天在座的中外來賓,都是有影響的文化名家,都為“一帶一路”文化建設作出了貢獻。今天,我們舉辦這個論壇,既是對過去經驗的一次小結,也是對未來事業的一次展望。借此機會,我想就“一帶一路”建設中文化的作用與作為,和大家分享幾個觀點。

  一、文化的繼承性要求我們在歷史的“回響”中汲取智慧。兩個月前,全球首部“一帶一路”記錄影片《共同命運》在威尼斯電影節亮相。在這部由中美英電影人共同創作的作品裡,其中一個故事的主人公是西班牙的手工造紙傳承人桑托斯先生,他退休之后專程來到中國學藝,他說,造紙術通過古絲綢之路傳到歐洲,在他的家鄉昆卡已傳承400多年,現在他自己又在中國師傅那裡學習,不但學到了技術,還收獲了友誼。桑托斯先生的話生動地表明,“一帶一路”是貿易之路、文化之路、友誼之路,是沿線國家共同的歷史記憶。今天與會的丹增先生,他曾深入考証明代鄭和的歷史,寫過不少美文,他在文章中指出,鄭和七下西洋,遍歷亞非30余國,主要航線40余條,“從沒有掠奪他人一分財富,從沒有佔領別國一寸土地,從沒有傷害一個無辜百姓”,中國人的海上絲路暢通無阻,所到之處都受到當地民眾發自內心的最高禮遇。這些浸透著厚重歷史的故事、文字都說明,中國自古以來就珍愛和平、崇尚合作、尋求共贏。今天,在“一帶一路”建設實踐中,我們的商貿往來將比歷史上更加頻繁,我們的友好交流將比歷史上更加便利,我們的文化創作也更應當自覺繼承絲路精神的文化根脈,煥發出比歷史上更燦爛的文化光彩。

  二、文化的時代性要求我們在時代的“共鳴”中激發正聲。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當今世界人類命運越來越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古今中外,富有遠見的思想家、文學家、藝術家,無不為了和平與發展而思考、創作、歌詠和呼號。《戰爭與和平》《西線無戰事》《永別了,武器》……在人類文明的歷史長河中,和平與發展這人類的希望,“像是一顆永恆的星,烏雲掩不住它的光芒”。經過對人類歷史、當下與未來的深邃思考,習近平主席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激發起國際社會有識之士的共鳴,並被寫入聯合國大會決議。正如潘基文先生所說,“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鼓舞人心,能改善國際治理體系,讓各國更好地應對目前面臨的困難和挑戰。”當今世界正迎來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也有一些國家單邊主義、保護主義老調重彈。究竟是合作共贏符合全球利益,還是“零和思維”代表世界潮流?這是文化建設和文明對話必須面對的嚴峻課題。各國文化界人士應自覺承擔起正本清源、守正創新的文化使命,用精彩的創作、深入的交流,敲響凝神聚氣的定音鼓,匯聚激濁揚清的正能量。

  三、文化的多元性要求我們在世界的“合唱”中推動文化創新。前不久,人民日報海外版邀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青年,共同錄制了一部紀念“一帶一路”5周年的音樂視頻——《我想給世界修一條路》。聽著那動人的旋律,看到一張張不同膚色的年輕笑臉,人們都很感動。的確,“一帶一路”不僅僅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不僅僅是屬於現在的,更是屬於未來的。正如英國哲學家羅素所說:“參差多態,乃幸福之源”。我們的文化創作,就應該有這樣的包容意識、多元格局、世界情懷。人們欣喜地看到,不僅僅在中國,在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有關“一帶一路”的文學作品、學術交流、圖片展覽、藝術表演和文化交流受到越來越多的歡迎。我相信,隻要始終堅持與時俱進、革故鼎新,堅持文明互鑒、文化共享,推出更多催人奮進、撼人心魄的多語種文化作品,組織更多創新多元、精彩紛呈的跨地域文化活動,“一帶一路”建設的故事將更加真實可感,“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也將日益深入人心。

  四、文化的大眾性要求我們在反映民眾“呼喚”中溝通民心。人類文明來自於各國人民的勤勉創造,也為世界各國人民所共享,文化如同一條紐帶,將不同國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緊密相連。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涵,而文化正是促進民心相通的重要橋梁。在今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前夕,一位在北京大學念書的埃塞俄比亞女孩漢娜·格塔丘,中文名叫吳漢娜,她和同學們一起給習近平主席寫了一封信。信中有關教育文化交流促進民心相通的願望表達,比我的敘述更有說服力。吳漢娜這樣寫道——因為中國已成為數百萬外國青年的家園,他們相互合作並與中國人民一道改變世界。在這樣的環境下,無數類似的微觀層面的交流將推進宏觀層面的全球發展。通過互聯互通,我們將實現“一帶一路”的宏偉藍圖。通過人文交流,我們將挖掘“一帶一路”的潛能,並在“一帶一路”上結交到可貴的朋友。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人類社會每一次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升華,無不伴隨著文化的歷史性進步。在座各位同辛勤耕耘在文化園地的廣大文化工作者,都是文化的傳播者、中國故事的講述者、民心溝通的推動者。人民日報社和海南省委省政府舉辦2018“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絲路文化發展論壇,就是為了更好地傳播“一帶一路”建設造福各國人民的精彩故事,傳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普通民眾的真實心聲。海南博鰲,因為博鰲論壇而舉世聞名。這裡是思想交流的高地,也是凝聚共識的福地。讓我們攜手同心,為把“一帶一路”文化橋梁搭建得更好,貢獻我們的力量。祝大家度過一個充滿靈感與活力的下午!

  謝謝大家!

(責編:王仁宏、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