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武俠泰斗金庸病逝享年94歲 事了拂衣去誰與俠客行

盧揚 鄭蕊 金延娣
2018年10月31日06:50 | 來源:北京商報
小字號
原標題:事了拂衣去 誰與俠客行

  金庸曾說:“我希望我死后一百年、二百年后,仍然有人看我的小說。我就很滿意。”10月30日,對於每一位讀著金庸小說長大的人來說,注定是個悲傷的日子。在這一天,武俠泰斗金庸病逝,享年94歲,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回顧金庸的一生,雖然他以文字為起點,但所帶來的影響並不僅僅停留在文字,而是從文字出發,延伸至影視、游戲等領域,為人們打開了一個全新的武俠世界。

  查良鏞到金庸

  ——紅顏彈指老,剎那芳華。 《天龍八部》

  1924年3月10日,原名查良鏞的金庸,在浙江海寧袁花鎮出生。而查氏,自唐宋以來就是名門大族,明清兩代更是科甲鼎盛人才輩出,成為江南屈指可數的書香門第。

  金庸8歲時,看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部武俠小說,顧明道的《荒江女俠》。后來,金庸愛上了《西游記》、《三國演義》、《七俠五義》,及法國作家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以及《三個火槍手》。后來《連城訣》的故事架構便明顯帶有《基督山伯爵》的影子。

  與眾人所熟知的不同,金庸真正的處女作並非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而是一本叫做《給初中投考者》的試題精編。這本試題精編類書籍暢銷幾省,賺到的第一桶金就足夠把他供到大學。對15歲的金庸而言,這顯示了他在了解消費者需要和以簡捷方式滿足他們方面的商業直覺。這種洞悉讀者心理的直覺能力,是他多年后創作武俠小說和創辦《明報》成功的關鍵。

  1948年3月,因為《大公報》香港版的誕生,24歲的金庸第一次踏上了港島這片土地,而這也成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轉折。1950年,《大公報》旗下《新晚報》創刊,隨后金庸被調到《新晚報》,做了副刊編輯。之后的兩三年,金庸為電影公司撰寫劇本,閱讀過大量有關西方戲劇和電影的理論著作。這些后來都化進了他的小說裡,例如《射雕英雄傳》裡郭靖黃蓉牛家村密室療傷那一段,就是典型的戲劇舞台調度創作手法。

  1954年,因為香港的一場武術比賽,金庸的同事陳文統開始化名梁羽生在《新晚報》上連載武俠小說《龍虎斗京華》,誰知一炮走紅。1955年2月8日,金庸受總編輯羅孚之邀,開始連載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從此開啟了中國通俗文化史上一個空前的奇跡時代。

  此后的17年,金庸從31歲寫到48歲,創作出“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等15部武俠小說,一舉奠定自己在武俠小說史上的宗師級地位。

  小說到IP產業鏈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射雕英雄傳》

  金庸筆下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雖然最初影響的只是那些喜愛武俠小說的讀者,但這些經典著作流傳至今,影響的卻是包括圖書出版、電影、電視劇等在內的多個行業,在業內人士看來,金庸憑借著自己的才華成就了一部部武俠經典,而這些武俠經典也成就了一個最強的IP生態產業鏈。

  作為文字小說,金庸創作的10余部作品首先成為眾多出版社的重點對象。單以《神雕俠侶》為例,北京商報記者以此作為關鍵詞在豆瓣讀書中搜索發現,共出現三大頁33個名錄,出版日期覆蓋1984-2018年共34年的跨度,包括時代文藝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廣州出版社、陝西人民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在內,均曾出版過《神雕俠侶》,最夸張時,幾乎一年就有一個新版本。

  值得注意的是,《神雕俠侶》目前也已有英文版本推向全球市場。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初,麥克洛霍斯出版社面向全球發行了金庸的《射雕英雄傳》英文版第一卷,根據計劃,后續將陸續推出全部的“射雕三部曲”(包括《神雕俠侶》和《倚天屠龍記》),每部4卷,共12卷。

  不僅是《神雕俠侶》,金庸其他小說作品也均受到出版社的高度青睞。比如最初連載於1957-1959年《香港商報》的《射雕英雄傳》,自1978年開始,至今已被長江文藝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等多家出版社出版了不下10個版本,同時還在2014年以有聲書、漫畫等形式面向讀者。

  基於讀者對於金庸小說作品的喜愛,影視行業也將相關作品改編為電影與電視劇,並收獲了不少的觀眾。其中,TVB就是熱衷於改編金庸作品的代表公司之一,有消息顯示,1994-2001年這八年的時間裡,TVB將金庸的小說作品翻拍成8部影視作品。

  與此同時,其他影視公司也紛紛追隨著讀者的熱情不斷翻拍。以《倚天屠龍記》為例,公開資料顯示,早在1963年,香港豪華影片公司就曾出品過電影《倚天屠龍記》,此后在1965年、1978年、1984年、1986年、1994年、2001年、2003年、2009年、2018年,均又被翻拍為電影或電視劇面向觀眾,至今已有至少11個版本。

  而隨著社會和科技的發展,人們的娛樂方式愈發多樣,網頁游戲、手游成為重要的休閑娛樂產品后,金庸的小說作品也再次變身為游戲,以新面貌呈現在人們面前,比如《射雕英雄傳》就已被SCEI、完美世界和游族網絡研發為網頁游戲、手游等形式。

  一代宗師

  ——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金庸

  可以說,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俠小說。金庸繼承了古典武俠技擊小說的寫作傳統,又在現代的閱讀氛圍中對這一傳統進行了空前的技法與思想革命,開創了“新派武俠”的風格。60年來,其作品在風靡了全球華人世界的同時,也使中國特有的武俠小說創作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金庸逝去的消息一出,眾人緬懷一代大師。曾出演過83版《神雕俠侶》的劉德華發聲表達哀思:“金庸老師是一個武俠小說世界的奇人,自己能夠演出他筆下的角色楊過是一個緣份。其實一直以來都有關心他的身體狀況,他的離世絕對是武俠世界的一個大損失,願他一路好走,其家人亦能節哀。”

  藝術家六小齡童表示,“有幸出演過根據金庸先生的小說《連城訣》改編的同名電視劇,願金大俠一路走好!”曾將金庸著作多次搬上銀幕的導演張紀中表示,“先生不會走遠,武俠永存世間!痛不能當!”

  武俠作家溫瑞安手書了“獨孤不朽,令狐無敵”以表悼念。隨即,他又寫下:天下無雙,不朽若夢,金庸笑傲,武俠巔峰。

  1924年3月10日

  金庸原名查良鏞,生於浙江省海寧市,1948年移居香港

  1944-1948年

  1944年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1948年畢業於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

  1948-1953年

  1948年與杜治芬結婚,后離婚,1953年再娶第二任妻子朱玫,生二子二女

  1952年

  調入《新晚報》編輯副刊,並寫出《絕代佳人》、《蘭花花》等電影劇本

  1955年

  在《大公報》與梁羽生、陳凡(百劍堂主)開設《三劍樓隨筆》,成為專欄作家,並在同年首次以“金庸”為筆名擬寫首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

  1956年

  在《香港商報》全年連載《碧血劍》

  1957年

  進入長城電影公司,專職為編劇

  1959年

  金庸等人於香港創辦《明報》,同年在自辦的《明報》上連載《神雕俠侶》

  1972年

  宣布封筆,退出俠壇,之后對其以往的武俠作品開始修訂工作

  1976年

  金庸與朱玫感情破裂,主動提出離婚,並娶年輕29年的林樂怡為妻

  1995年

  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委會委員

  2000年

  獲香港政府頒發大紫荊勛章

  2004年

  獲法國文化部法國藝術及文學司令勛銜

  2009年9月

  被聘為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同年榮獲2008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2010年

  英國劍橋大學授予金庸榮譽院士和哲學博士學位

  2016年

  當選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屆榮譽委員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