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回顧金庸生平:武俠小說大師也是資深媒體人

2018年10月31日06:55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金庸去 江湖遠】

  ▲香港養和醫院大樓外

  多年前,有人問金庸先生:人生該如何度過?他答曰: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可惜,金庸先生這個願望並未完全實現,10月30日,金庸以94歲高齡悄然離世,但其引起的巨大反響卻是颶風級的,想必老先生也不會對此介意,因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幾代人都會說“我是看著金庸的武俠小說長大的”。古龍、梁羽生等武俠小說大家都已離去,武俠世界之凋零,使得金庸先生更像是最后的旗幟,他活著,武俠世界就仍有堅守者﹔而他不在,就要讓人感嘆“金庸之后無武俠”了。

  影視圈前幾年流行IP,金庸小說無疑是最大的IP了。根據統計,他的《笑傲江湖》被影視劇拍了12次。難怪可以說,金庸小說養活了好幾代明星。

  早年間,金庸先生也說過,他的作品被中國內地、台灣、香港地區及新加坡拍攝為電影和電視劇,有的還拍了三個版本,此外還有話劇、京劇、粵劇、音樂劇等,所以總有人問他:“你認為哪部影視劇改編得最成功?劇中的男女主角哪一個最符合原著中的人物?”對此,金庸先生的答復是:“電影和電視的表現形式和小說根本不同,很難拿來比較,電視的篇幅長,較易發揮,電影則受到更大限制。再者,閱讀小說有一個作者和讀者共同使人物形象化的過程,許多人讀同一部小說,腦中所出現的男女主角卻未必相同,因為在書中的文字之外,又加入了讀者自己的經歷、個性、情感和喜憎,你會在心中把書中的男女主角和自己的情人融而為一,而別人的情人肯定和你的不同,電影和電視卻把人物的形象固定了,觀眾沒有自由想象的余地。我不能說哪一部最好,但可以說,把原作改得面目全非的最壞,最蔑視作者和讀者。”

  ▲現場▲

  罡風連夜催人殤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在香港養和醫院門口,一名武俠小說愛好者念叨著這兩句詩,這兩句詩因為是由金庸的14部小說名字的第一個字組合而來,成了金庸迷互相驗証身份的密碼,這個密碼在10月30日晚的養和醫院門外念出來,配著忽然變疾的秋風,顯得格外悲涼。“如今金庸離開了,感覺江湖從這裡,走得越來越遠了。”

  30日晚7時許,北京青年報記者在香港養和醫院外看到,已經有四五名獲悉金庸離世的記者趕到醫院,希望醫院能夠透露相關的情況,但醫院工作人員拒絕接受採訪,也拒絕記者們進入醫院或在醫院內拍照。到了晚上8時,前來了解情況的記者增加到40余人。等待中,不少記者開始聊起自己知道的“金大俠”。一名香港記者介紹,幾年前自己的報社希望請金庸來參加一個活動,“以我們的關系本來是可以請得來的,但當時金庸先生因為自己的身體狀況不好,就沒有來參加。”

  另一位記者表示,自己的同事在採訪金庸時,金庸請她的同事在書房裡隨意挑了一本書,將這本書簽名后贈送給這位同事。到了30日晚11時,北青報記者從醫院工作人員處獲悉,醫院方面不會就金庸逝世發表任何觀點。盡管如此,仍有數十名記者等在醫院外,希望能獲悉更多的消息。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明報》於昨天發布了《悼查良鏞先生》一文。文中說,“《明報》在新聞業打拼多年,邁向一甲子,如非當年查良鏞先生不怕艱辛,殫精竭慮,以一支健筆打出名堂,無以臻此。今先生病逝,對《明報》、對香港新聞事業,乃至對華文文學界,無疑都是一大損失。”文並攝/本報記者 屈暢

  ▲生平▲

  笑書神俠擔道義

  金庸原名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生於浙江省海寧市。他是華人世界中最為杰出和著名的武俠小說大師,一生隻創作15部武俠小說雖然數量不多,但部部皆為經典,曾有評價稱“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小說”。此外,他還兼具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的身份。

  ■世代書香門第 兩度遭遇退學

  金庸的家族浙江海寧查氏世代都是書香門第,顯赫時“一門十進士,叔侄五翰林”,清代康熙皇帝曾為之題詞“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家”。在家鄉讀完小學后,金庸於1937年考入嘉興中學(現嘉興一中),首次離鄉。1939年,還在讀初三的金庸與同學合編了一本指導學生升初中的參考書《給投考初中者》,這是此類型書籍首次在中國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書。1941年因在壁報上寫諷刺訓導主任投降主義的文章《阿麗絲漫游記》遭到開除,遂轉學去了衢州。金庸於1944年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后又因對校內學生黨員行為不滿而向校方投訴,反遭退學。退學后的金庸到中央圖書館挂職工作,在此期間閱讀了大量中外書籍,為他的文學創作打下堅實基礎。

  ■曾與梁羽生一個辦公桌

  1946年,金庸赴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插班修習國際法課程,同年秋天進入上海《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1948年畢業並被調往《大公報》香港分社,就此移居香港。1950年,《大公報》所屬《新晚報》創刊,金庸調任副刊編輯,主持《下午茶座》欄目,也做翻譯、記者工作,與梁羽生一個辦公桌,其間還以姚馥蘭、林歡等筆名寫過不少文藝小品和影評。1955年,金庸開始在《大公報》與梁羽生、陳凡(百劍堂主)開設《三劍樓隨筆》,成為專欄作家,同年首次以“金庸”為筆名撰寫首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1957年,他進入長城電影公司成為專職編劇,創作過《絕代佳人》《蘭花花》《不要離開我》等劇本,還參與過《有女懷春》《王老虎搶親》等經典名片的導演工作。

  曾做過媒體人的他也始終未忘懷自己的新聞理想,最終於1959年牽頭創辦了《明報》,后來又推出《明報晚報》《明報月刊》《明報周刊》及馬來西亞《新明日報》系列報刊,還成立了明報出版社與明窗出版社,打造出一個龐大的傳媒帝國。1972年,金庸宣布封筆不再寫武俠小說,從此專心於新聞傳媒事業。數十年間他先后為《大公報》和旗下的《明報》撰寫社評,創作高峰期甚至達到每日一篇,縱論天下大事,累計達數千萬字之巨。直至1989年,金庸才開始漸漸淡出傳媒界。在同年的《明報》創辦30年慶祝茶會上,他宣布卸下社長職務,隻擔任集團董事長。1991年明報集團在香港上市后,他又退出了報業管理層,1993年更正式辭去《明報》企業董事局主席職務,改任名譽主席,由此全面退休。

  ■為內地與香港文化交流奔走

  退休后的金庸並沒有閑下來,當時已近古稀之年的他一邊繼續完成對自己武俠作品的修訂,一邊忙於為內地和香港的文化交流事業而奔走。1994年金庸返鄉參加嘉興一中90周年校慶並於嘉興高專興建金庸圖書館,后又斥資1400萬在西湖興建雲鬆書舍,該書舍現已成為杭州的熱門旅游景點之一,內設金庸作品及手跡陳列室等。2005年,劍橋大學授予金庸榮譽文學博士名銜。2007年,他應邀於香港中文大學主持講座,題目為《中國歷史的大勢》,並出任港中大文學院榮譽教授。2009年,金庸被聘為中國作家協會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雖未能親自來參加會議,但他通過致電作協相關人士,表達了對能夠獲得此項榮譽的喜悅之情。2010年、2011年,金庸又先后被英國劍橋大學和清華大學授予榮譽院士、哲學博士和名譽博士學位院士等頭銜。

  近年來因年事已高,金庸很少再在公眾場合露面,上一次他被媒體集中報道還是在2016年的92歲壽辰之際,從相關視頻中可見金庸精神狀態頗佳。金庸次子查傳倜當日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代表父親向大家表示感謝:“今天是父親92歲生日,父親收到了許多金庸迷的祝福。目前他的身體很好,只是腿腳不大好,出門不方便,大多數時間待在家裡。因此他不能出家門出席金庸迷為他舉辦的92歲生日活動,但感謝廣大金庸迷對他的92歲生日祝福。” 文/本報記者崔巍

  ▲遺文▲

  “此心安處是吾鄉”

  2017年2月28日,首個以金庸為主題的常設展館“金庸館”在香港文化博物館揭幕。之前不久,金庸曾為“金庸館”撰寫開館前言,被印在展館專屬紀念冊上,這也成為他最后公開發表的文字。

  這篇以《此心安處是吾鄉》為題的文章寫道:“我的故鄉是浙江海寧。那裡是我的出生地,童年和青少年生活的地方,也是我接受啟蒙教育和完成中學學業的地方。我畢業后去上海,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末來到香港,當時才二十多歲。初來乍到,最鮮明的感覺是天氣炎熱,以及一句話也不懂的廣東話。還鬧出一個笑話,我初到埠,坐上白牌車,說去餐館,司機先生卻載了我去差館(警署)。

  當時的香港在經濟上、生活上、文化上還比較落后,有點到了鄉下地方的感覺。不過一般香港人坦誠直爽、重視信用、說話可靠,我很快就喜歡了他們,覺得香港的人際關系比上海好。想不到在這陌生的城市一住幾達七十年,大半個人生都在這裡度過。我在香港結婚、生兒育女、撰寫小說、創辦報紙,家庭和事業都是在香港建立的。我親身見証了,香港隨著工商業的繁榮興旺,逐漸成為國際大都會。我也親眼看到,改革開放為國家帶來天翻地覆的變化。

  宋朝蘇東坡當年遠離故鄉到嶺南,曾在一首《定風波》詞裡寫道:‘此心安處是吾鄉’。對香港來說,我也是一個移民。我來到香港,住得很是心安。我的一切都是香港給予的,我感激香港,慢慢地也就把香港視為我的第二故鄉。我珍惜在這裡的美好時光,願意好好愛護她,盡我的能力回報她……我很感謝許多讀者對我小說的喜愛和熱情。他們已經待我太好了。我能為大家做點事,很樂意,也是應該的。謹向曾德成先生、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文化博物館,以及為設立金庸館努力的諸多朋友、專業人士致以最誠摯的感謝!”(記者 崔巍)

  ▲影事▲

  熒屏俠影化柔腸

  ■最不滿意

  林青霞演東方不敗

  金庸曾經不喜歡徐克導演的《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這部電影由林青霞扮演東方不敗,電影大賣,林青霞事業再上新高峰,片尾黃霑那首 《滄海一聲笑》和國語版由李宗盛操刀的《笑紅塵》都成為經典曲目。可是,金庸卻對這樣的改編極為不滿,金庸直接找到徐克說:“東方不敗由男人改成女人,不應該找一個女人來演。一個男人的變性,在性格上是會有變化的,這個過程是緩慢的、復雜的,有變化的、有過程的,是不自願的,並不像電影裡表現得那麼簡單。”

  固執的徐克並未同意,據說金庸一氣之下再也不把自己的版權賣給徐克,說朋友還是做,但是不合作了。

  不過,好消息是,20多年后 ,金庸老先生反悔了。今年上海電影節上,《神雕俠侶》系列電影三部曲宣布啟動,並已確定由徐克導演執導。不久前,關於選角,片方還發出過聲明。

  ■喜歡

  周星馳的“韋小寶”

  《鹿鼎記》之后,金庸先生宣布封筆,這部他非常看重的作品同樣被多次拍成影視劇。在眾多版本中,金庸先生最滿意的是周星馳扮演的韋小寶,他還專門給電影公司發了一張傳真,寫了六個字:“不作第二人想!”

  2004年周星馳導演的《功夫》上映前,周星馳曾低調拜會金庸,主動表示在《功夫》中,用了金庸小說中的幾個專有人名,希望能先將版稅談好。 聽聞至此,金庸十分驚訝,直言現在很多人做了類似的事,卻也沒說要給錢,令他自認不該收下這筆錢。然而周星馳仍十分堅持,雙方便找出了6個出自金庸小說的名詞,分別是太極拳楊過、獅子吼小龍女、火雲邪神、蛤蟆功、如來神掌、神雕俠侶。

  達成共識后,金庸說總共用了6詞,就說“每個地方給1萬吧”,開出了相當低的版權費,隻因欣賞周星馳的坦誠和重視版權精神,而且之后金庸把這筆錢捐給了南亞海嘯災民。

  ■欽點劉亦菲

  演小龍女

  截至目前,華語電視圈加起來,已經拍了10部《神雕俠侶》,8部《射雕英雄傳》、《笑傲江湖》、《倚天屠龍記》、《鹿鼎記》、《書劍恩仇錄》,6部《天龍八部》、《雪山飛狐》,5部《碧血劍》,4部《俠客行》。

  《神雕俠侶》作為“經典情書”可謂是一拍再拍,陳玉蓮1983年所飾演的小龍女被封最經典,李若彤獲封最美小龍女﹔而2006年張紀中版的《神雕俠侶》,則是打著女主角劉亦菲為“金庸欽點小龍女”,受到關注。

  劉亦菲在拍攝《神雕俠侶》前,因在《天龍八部》中飾演王語嫣,被封為神仙姐姐。金庸對她演出王語嫣相當滿意,三度欽點她來演小龍女,第一次是導演張紀中帶她去見金庸,金庸說:“我覺得亦菲演小龍女很合適嘛。”第二次金庸更送上自己的書,在書扉上寫著:“亦菲小姐,如果你來扮演小龍女,廣大金庸迷就會知道我不是胡說八道了。”第三次金庸參加華山論劍活動,又提出希望讓劉亦菲來扮演小龍女。

  ■阿米爾·汗

  喜歡《鹿鼎記》

  金庸小說有了英文版,傳播力度更廣,就連印度巨星阿米爾·汗都在日前來北京參加論壇時,說自己喜歡《鹿鼎記》,喜歡韋小寶,甚至開玩笑說可以演印度版韋小寶。而10月30日,在獲悉金庸先生去世后,阿米爾·汗也在微博上表示了哀悼:“聽到金庸先生去世的悲慘消息,我感到非常難過。 他的書《鹿鼎記》給了我很多快樂。幾個月前我才讀到它。我希望我能見到他。他為這麼多代人帶來了如此多的快樂。我是他的忠實粉絲。 我想向他的家人表示衷心的哀悼。願他安息。 愛和尊重。 阿米爾。”

  ■與“夢中情人”夏夢

  同日病逝

  雖然作品一直被拍成影視劇,但是金庸先生很少與影視明星有瓜葛,而為金庸迷津津樂道的,就是年輕時的金庸曾將明星夏夢視為夢中情人。金庸曾說:“西施長什麼樣不知道,不過她至少要有夏夢之姿,才算名不虛傳。”據說金庸小說中的王語嫣、小龍女等美人的原型都來自夏夢。

  早年,已是名滿香江的金庸,卻委屈自己加盟長城影片公司做編劇,只是為能天天見到同一公司的夏夢。無奈夏夢與金庸相識時已與商人林葆誠訂婚。后來,金庸離開了長城,辦了報紙,心裡卻對夏夢一直無法忘情。他在自己的報紙上為夏夢開了游記專欄,追蹤她的腳步。夏夢移民國外時,金庸一連十多天在自己的報紙上發關於夏夢移民的消息。

  2016年10月30日夏夢去世,享年83歲。兩年后的同一天,金庸溘然長逝,不得不說,也是一種緣分。(記者 肖揚)

  ▲悼念▲

  郭靖宇:一個人留下了那麼多的作品,留下了那麼多生動的人物,留下了那麼多好的文學衍生出來的影視作品,應該說絕對是無愧此生。我獨立做導演以后,一直有個夢想,就是能夠自己拍一部武俠劇。我希望有生之年能夠作為導演,重拍一次《笑傲江湖》,最好還能再拍一次《天龍八部》,我最喜歡的是這兩部作品。如果能有這樣的機緣,也不枉此生是個武俠迷。致意金庸先生,他的讀者會永遠記住他。

  張紀中:先生不會走遠,武俠永存世間!痛不能當!

  黃曉明:“這些白雲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離合,亦復如斯。”小時候我的武俠世界就是金庸先生創造的世界,我讀過的第一本武俠小說、看過的第一部武俠電視劇都是金庸先生的作品。主人公們武功高強的同時也有自己的准則,他們執著、善良,還有那種無法打敗的精神。這些都對我的人生觀、我的事業有著深遠的影響。金庸先生去了天堂,但他的俠客精神將永存人間。

  汪明荃:覺得好突然好可惜!知道他年紀大,需要多休養,今天聽到這個消息,非常不舍。他很有才華,文學方面貢獻也很大,又辦報紙。當年能夠出演他筆下的角色,我覺得好榮幸。他的作品中寫過的很多地方他都沒有去過,但他卻寫得好像身臨其境般,他的作品更是影響到全世界的華人。

  劉德華:金庸老師是一個武俠小說世界的奇人,能夠演出他筆下的角色楊過是一個緣分。當年成立“天幕”的創業作《91神雕俠侶》也是金庸老師將其小說作品《神雕俠侶》給他的電影命名。其實一直以來都有關心他的身體狀況,他的離世絕對是武俠世界的一個大損失,願他一路好走,其家人亦能節哀。

  陳小春:小寶就此別過,查大俠走好。(整理/本報記者 楊文杰 崔巍)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