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互利互信 共促開放合作

2018年10月31日07:0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見証絲路成就 

傳播絲路文化

中聯部副部長 錢洪山

媒體是溝通心靈的橋梁,在社會運行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媒體也能連接中外、溝通世界,是促進“一帶一路”參與國家民眾情感交流的紐帶。在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媒體要成為絲路成就的見証者、絲路精神的倡導者、絲路文化的傳播者。通過加深溝通理解,進而凝聚共識、增進互信,為“一帶一路”民心相通奠定堅實基礎,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譜寫新篇章。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是中國共產黨負責對外交往的職能部門。目前中國共產黨與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個政黨和政治組織保持著經常性聯系,與很多國家的主要政黨、智庫和媒體保持友好交往。

近年來,中聯部通過加強與相關國家政黨、智庫、媒體和民間組織的交往,在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民心相通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去年12月,“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成功舉辦,為來自120個國家的300多個政黨和政治組織搭建高端政治對話平台。此外,中聯部還舉辦“一帶一路”國際智庫論壇、“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框架下“增進民心相通”平行主題會議,組織了“筆尖下的絲路”媒體研討和考察活動,接待大量“一帶一路”參與國家的政要、智庫和媒體界人士,有力地推動了與相關國家的務實合作和相互了解。

交通互聯互通

促進民心相通

交通運輸部副部長 劉小明

交通運輸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也是沿線各國合作發展的重要基礎。5年來,充分發揮交通運輸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支撐引領作用,加快相關國家交通互聯互通,深化經貿合作,便利人員往來﹔始終把造福各國民眾作為重要出發點,聚焦重點項目,蒙內鐵路、中歐高速公路、瓜達爾港、中歐陸海快線、中俄跨界河鐵路橋等一批境內外鐵路公路、港口、機場和跨境橋梁等基礎設施項目相繼開工建設。中歐班列、國際道路、國際海運、國際航空、快遞等國際運輸服務網絡逐步完善,不僅促進了各國設施聯通,而且有效帶動了沿線國家的繁榮和發展。

未來,我們將深化交通運輸互聯互通,在更高質量、更高水平上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共同譜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新篇章。

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進一步増進設施“硬”聯通。聚焦關鍵通道、關鍵城市、關鍵項目,推進鐵路、公路、水運、民航和郵政快遞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國際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加速形成,形成更多可視性成果,盡快惠及“一帶一路”參與國家經濟發展與民生福祉。

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進一步增進政策“軟”聯通。加強發展戰略對接、政策協調和標准對接,完善頂層設計,優化交通基礎設施合作環境。

增進文旅交流

提升合作品質

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成員 於 群

“一帶一路”既是世界最精華旅游資源的匯集之路,也是世界最具活力和潛力的黃金文化旅游之路。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年來,中國與“一帶一路”參與國家在文化和旅游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結出豐碩成果。5年間,累計簽署中外政府間文化、旅游合作文件108份,建立了一系列雙、多邊文化和旅游合作機制,推出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絲綢之路旅游部長會議等交流合作平台,開展了“歡樂春節”“絲綢之路文化之旅”“美麗中國”等品牌活動,成立了絲綢之路國際劇院、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聯盟和萬裡茶道、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旅游推廣聯盟,合作開展了古代絲綢之路遺址考古發掘,共同推動相關國家和地區遺產保護,譜寫了新時代中外文化和旅游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新篇章。

未來,我們將推進中國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加強與“一帶一路”參與國家文化和旅游部門及國際組織間的合作,積極構建多層次政策協調對接機制,共同制定推進區域合作的規劃和政策措施﹔實施一批務實的文化和旅游合作項目,促進文化和旅游市場的深度對接﹔推動相關國家進一步採取措施,簡化人員往來手續,持續擴大中外文化和旅游交流的規模,提升國際合作的品質。

用好人工智能

打造智慧媒體

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 盧新寧

人工智能對媒體帶來的改變將是全方位的,媒體從業者有必要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理解和感知世界的方式在發生怎樣的改變?智慧媒體時代,人們的“媒介生活”更加個性化、分眾化、場景化、體驗化,給新聞生產提供更多可能性。傳統媒體如何適應這些變化,將是共同面對的課題。

第二,個性需求與群體價值如何實現新的平衡?算法提升了新聞內容分發的效率和精度,但不能代替法律、道德、倫理的判斷。在個性需求與群體價值上實現新的平衡,將是繞不開的難題。

第三,媒體平台如何實現信息匯聚與信息甄別的同步?傳統媒體時代,我們靠人工審核編輯實現信息甄別。在智能媒體時代,如何通過人工智能最大可能地實現信息的有效鑒別,將是重要課題。

第四,智能化的機器同專業化的人如何實現協同?新一代媒體人不僅要探究真相、表達觀點、傳遞價值,更要學會使用機器、理解機器、駕馭機器。

近年來,人民日報在智能化上進行了一些探索。今年上線的新媒體平台“人民號”,已吸引超過1萬家內容生產者﹔推出“人民日報創作大腦”,探索人機協同智能生產﹔同時正在研究既實現個性化推薦又體現價值判斷的算法,努力推進人民日報媒體方陣走向智能化。

堅持守正創新

推動文明互鑒

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 王一彪

5年來,“一帶一路”框架下的人文交流與文明互鑒,不僅給“一帶一路”建設帶來了一抹亮色,也加深了“一帶一路”參與國家人民的溝通與友誼。

文化的繼承性要求我們在歷史的“回響”中汲取智慧。在“一帶一路”建設實踐中,商貿往來將比歷史上更加頻繁,友好交流將比歷史上更加便利,文化創作也應自覺繼承絲路精神的文化根脈,煥發出比歷史上更燦爛的文化光彩。

文化的時代性要求我們在時代的“共鳴”中激發正聲。各國文化界人士應自覺承擔起正本清源、守正創新的文化使命,用精彩的創作、深入的交流,敲響凝神聚氣的定音鼓,匯聚激濁揚清的正能量。

文化的多元性要求我們在世界的“合唱”中推動文化創新。隻要始終堅持與時俱進、革故鼎新,堅持文明互鑒、文化共享,推出更多催人奮進、撼人心魄的多語種文化作品,組織更多創新多元、精彩紛呈的跨地域文化活動,“一帶一路”建設的故事將更加真實可感。

文化的大眾性要求我們在反映民眾“呼喚”中溝通民心。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涵,而文化正是促進民心相通的重要橋梁。通過互聯互通,我們將實現“一帶一路”的宏偉藍圖。通過人文交流,我們將挖掘“一帶一路”的潛能,結交到可貴的朋友。

發揮傳播優勢

提供有力支撐

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 方江山

在“一帶一路”框架下推動全球經濟大融合、發展大聯動、成果大共享,實現開放再深化、合作再擴大、成果再升級,滿足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既是時代命題和時代契機,更是時代重托。5年來,人民日報社充分發揮全媒體傳播優勢,為“一帶一路”區域合作提供有力支撐。

加強戰略對接,共享發展機遇。要本著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原則,積極對接“一帶一路”參與國家發展戰略,增進互信合作,實現包容發展。

深化互聯互通,實現互利共贏。要進一步增進共識、強化責任,增進了解、擴大合作,完善機制、促進長效。引領“一帶一路”互聯互通邁向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更廣領域。

全面對外開放,融入全球發展。要抓住“一帶一路”建設機遇,進一步擁抱世界市場、融入世界經濟,積極探索政府、企業等主體參與國際合作的多元模式,積極推動與參與國家的政治互信、經濟融合、人文交流、民心相融,形成全面對外開放、共同發展繁榮的局面。

重視媒體傳播,講好絲路故事。知民情才能曉民意,合民意才能通民心。要把握傳播趨勢、整合傳播資源、創新傳播手段,加強信息交流、資源共享、技術互鑒,推動報網端微協同發力、線上線下全面配合,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深入人心。

強化金融服務

推動多邊合作

國家開發銀行黨委副書記、行長 鄭之杰

高質量的金融服務,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而“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深化,也為金融業發展創造廣闊市場空間。

作為中國的開發性金融機構,國家開發銀行主動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全方位、多產品的綜合金融服務。截至2018年6月底,國家開發銀行在“一帶一路”參與國家貸款余額達到1100億美元。

去年5月,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宣布,中國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將分別提供2500億元和1300億元等值人民幣專項貸款,用於支持“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產能、金融合作。截至今年6月底,專項貸款已累計承諾2805億元,累計實現合同簽約1330億元。

國家開發銀行主動參與全球金融治理,推進多雙邊金融合作,發起成立上合組織銀聯體、金磚國家銀行合作機制、中國—東盟銀聯體等多邊金融合作機制,構建起全球金融合作“朋友圈”。

國家開發銀行還支持“一帶一路”當地產業發展,助力增加就業和改善民生。同時,與相關方在政策研討、業務合作、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人文交流,累計為“一帶一路”參與國家舉辦107次交流培訓,參訓人員來自57個國家共計2911人次。

建設跨國工程

實現能源互濟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總經理 寇 偉

讓“一帶一路”參與國家和地區分享中國電力發展成果,為經濟繁榮、民生改善提供源源不斷的清潔電力,是中國國家電網公司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工作主線。

以電網互聯互通促進設施聯通。累計建成中俄、中蒙、中吉等10條跨國輸電線路,開工建設了土耳其—伊朗聯網等跨國重點工程,實現不同國家、不同地區能源供應互補互濟。

以投資基礎設施促進資金融通。投資運營菲律賓、巴西、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骨干能源網,境外投資累計196億美元。在巴西採用自主研發的特高壓世界先進輸電技術,將北部清潔水電送到東南部負荷中心,受益人數達到2200萬。

以國際產能合作促進貿易暢通。以電網總包工程為依托,積極開展國際產能雙邊、多邊合作,實現互利多贏。推動標准互通互認,打通技術壁壘,為世界各國的優質電工裝備在“一帶一路”電力建設中廣泛應用提供保障。

以履行社會責任促進民心相通。在巴西資助裡約州貧困兒童教育,組建“馬累交響樂團”,獲得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社會責任管理最佳實踐獎”。在菲律賓為472所小學、29所大學的貧困學生提供資助,在多個邊遠地區和貧困社區免費提供醫療、技能培訓和供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攝影:陳 斌 翁奇羽 肖 翊)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