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人工智能分論壇嘉賓發言摘編:絲路好聲音

2018年10月31日07:0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新華社對外部副主任袁炳忠:人工智能對媒體的影響,主要是在傳播渠道方面。人工智能可以通過計算,統計每個受眾在什麼位置、關心什麼話題,傳播時就能夠針對受眾的喜好、所處環境、所從事職業進行精准推送。

  不管媒體形式和傳播渠道怎麼演變,內容為王是永恆不變的准則。傳統媒體一定要根據新聞規律來創造內容,生產出權威、有價值、讓用戶喜歡的新聞產品。新媒體時代,媒體從業者更需要加強在探索新聞規律、傳統語言寫作方面的能力。

  波蘭《共和國報》總編輯博古斯拉夫·赫拉博塔:智能技術可以讓新聞傳播成本更加低廉,但機器沒法說服讀者。比如我們的報紙有很多經濟、政治領域評論專家,他們登在報紙上的名字本身就是一個品牌。媒體從業人員應當是整個技術革新進程的守門人,防止技術被濫用並造成消極后果。

  今日頭條副總裁李濤:人工智能在新聞資訊的聚合和分發以及在體育、財經等事實性新聞寫作方面,都証明了自己的高效率。但像評論這樣帶有明確觀點的寫作,人工智能還遠遠達不到替代人寫作的高度。事實上,人工智能只是一種手段,爆款新媒體產品更多應歸功於媒體人對內容的策劃和撰寫。此外,針對算法帶來的數據泄露問題,有關部門出台了很多管理規章,更好地保護用戶隱私。

  葡萄牙盧薩社首席創新官佩德羅·卡馬喬:人工智能對媒體影響非常大,它可以向不同用戶傳播定制化內容,提升用戶體驗。從這個角度看,人工智能至少能幫我們更好地了解受眾。但我們必須搞清楚一個問題——“職業媒體到底追求什麼、我們的未來之路是怎樣的?”我們需要保持審慎態度,確保在報道中納入更多觀點和不同視角。

  唐碩體驗創新咨詢聯合創始人黃勝山:人工智能可以根據用戶所在的場景甚至當下的情緒狀態,進行精准推送。然而由於信息過於海量,以及平台掌握的用戶數據有限,個性化推送並非盡如人意,導致用戶對平台黏性不高。針對這個問題,新媒體平台可以考慮與其他生活類平台的數據整合,從而獲取更加完整的用戶畫像,使得資訊的推送更加精准。未來的人工智能不應該只是一個工具,而是高情商的朋友和百科全書,除了提供資訊外,還應知道如何與用戶互動,幫助用戶成為更好的自己。

  快手科技AI技術副總裁鄭文:人工智能對媒體的影響,關鍵詞之一是效率。作為工具,人工智能一方面可提升內容分發效率,並抓取用戶行為和特征,根據用戶瀏覽習慣作出預測﹔另一方面可大大提升媒體創作效率,過去需要專業人士花費數十小時編輯的內容,如今普通編輯在人工智能幫助下就可以輕鬆實現。

  第四范式聯合創始人、首席研究科學家陳雨強:對於媒體行業來說,一方面要繼續提升人工智能應用水平,另一方面不能過度依賴人工智能技術,還應不斷增加知識儲備,繼續做好深度報道。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人工智能是一種工具,它可以為我們提供幫助,提升信息傳播效果。隻要文章內容好,不斷發展的人工智能技術就可以更好地幫我們傳播出去。

  英國每日郵報集團首席顧問、前執行總裁蓋伊·齊特:人工智能能夠幫助新聞從業者處理海量信息,分析並找出其中最有效的內容。在這個過程中,人工智能需要有專業知識和經驗的編輯記者引導,以便更好地獲取和處理信息。媒體領域的變革即將到來,媒體從業者應順應潮流,擁抱技術,把新聞做得更好。

  法國《普羅旺斯報》副總編輯法比安·弗裡德曼:在信息傳播和廣告投放方面,我們已經看到人工智能技術給新聞業發展帶來的積極影響。作為媒體從業者,我們不要把人工智能看成是競爭者,我們可以在它的幫助下更好地處理和分析數據,生產出更好的新聞作品。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