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賡續千年文脈 共享絲路文明

——二○一八絲路文化發展論壇發言摘編

2018年10月31日07:0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以詩為媒促進文化交流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吉狄馬加

文明之間的交流和對話,既蘊含著不同文明的生存哲學,同時也提供解決人類棘手問題的能力和智慧。當下世界充滿了變數和不確定性,如何准確把握和理性認識,如何促進對話、溝通和更為廣泛的合作,這是每一個人對於人類和地球明天的一份責任和使命。

詩歌是我們進入不同民族、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社會制度、不同階層的人們心靈世界的一種有效方式。面對紛繁復雜的世界,我們來自不同國家的詩人相聚在一起,用行動証明了一個事實,那就是:詩歌穿越了天空和海洋,越過了不同的國度、越過了不同的信仰、越過了不同的語言,把不同文明的精神和靈魂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詩歌給我們的是一種特殊的智慧、一種最初的啟示、一種神秘的隱喻、一種未知的箴言、一種創造的可能,隻要詩歌存在,人類的心靈之燈就不會熄滅,我們的精神世界,也會因為詩歌的存在而充滿光明和溫暖。我相信人類有足夠的智慧去消解彼此之間的分歧、形成共識,從而為建設一個更理性、更健康、更公正、更和諧的世界做出應有的貢獻。

兼收並蓄構建絲路文化

國家藝術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 趙少華

“一帶一路”倡議,是為國際社會勾畫的治理藍圖和發展願景。弘揚絲路精神,實現“一帶一路”藍圖,我們要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態開展面向未來的文化建設。

一是不忘本來。發展絲路文化,首先要對文化的差異給予足夠的包容,在堅守自己文化傳統的同時,也要支持其他民族保持自己的文化傳統,尊重各自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不評頭品足,不包辦代替,不干預文化內政,切實維護文化主權。

二是吸收外來。要主動吸收其他文化的精華,並讓我們的文化更易為別人所接受,精選文化載體,優化傳播方式,提高文化的適應性,更好地在國際舞台上展示中國形象,發出中國聲音。

三是面向未來。立足新時代、新任務、新使命,我們的文化建設更應著眼於未來,切實提高預判力,增強前瞻性,更好地貢獻中國精神、中國價值和中國力量。隻有攜手各個國家和地區、各個民族,實現全球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的協調發展、共同發展,才能夠實現我們自身的全面發展目標。

以鄭和精神經略海洋

雲南省委原副書記 丹 增

中國開辟海上絲綢之路的時間早於陸上絲綢之路,早在兩千兩百年前,我們的祖先就懂得海洋是溝通世界最為便捷的通道。回望歷史,鄭和七下西洋堪稱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最壯麗的詩篇,也是人類航海史上第一個高峰。

鄭和航海使中國與30多個國家由此建立起一座文明傳播與文化交流的橋梁,把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傳播到東南亞、南亞乃至非洲遙遠的地區。

隨著“一帶一路”中國驅動新型區域合作機制的拓展,鄭和精神喚起更多中國民眾的愛國主義熱忱,鄭和精神必將引領我們走向世界。

海洋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第二空間,是一個尚未被完全認識的領域,海洋運輸更是世界經濟運輸的主動脈。我們今天把視野拓展到海洋,重振海上絲綢之路,向海洋進發,必將造福中華民族和“一帶一路”參與國家和地區的人民。

以絲路精神推動開放

海南省副省長 王 路 

海南是“一帶一路”的重要支點。近年來,我們成功舉辦了“中國—東盟省市長對話”“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島嶼經濟論壇”“南海合作論壇”等重要活動,大力構建開放平台﹔開通至東南亞及其他沿線國家和地區航線52條,促進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互聯互通﹔我們深化務實合作,新增國際友城11對,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簽署協議60多項,實施“絲綢之路”留學生計劃,招收留學生1000多名。在這一系列實踐中,我們深切感受到,絲路精神歷久彌新,是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同的寶貴財富。

國務院日前已批復同意設立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並印發了總體方案,海南迎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我們將充分利用建設自貿區(港)的契機和博鰲亞洲論壇等國際交流平台,努力構建“泛南海經濟合作圈”和我國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對外開放門戶。我們將進一步發揮自身優勢,大膽探索創新,著力打造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試驗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保障區,爭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動范例。

用電影講好中國故事

上海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任仲倫

中國電影既是“一帶一路”倡議的積極實踐者,也將是受益者。

開放是電影產業繁榮的內在要求。中國電影自誕生起,就以開放姿態接納世界電影。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以迅猛崛起的姿態和實力,成為世界電影新的重要力量。

2017年,中國電影銀幕超過5萬塊,成為世界第一﹔中國觀影人次超過16億,成為世界第一……由此形成了電影大國的氣象。與此同時,國家適時提出中國電影由大國向強國發展的戰略。我們認識到:建設電影強國,必須以開放為前提,以合作為基礎。中國電影與“一帶一路”國家電影的合作發展,必將形成世界電影崛起的新興力量。

講好中國故事是電影企業的歷史使命。我們認識到:建設電影強國,要率先建設強大的電影企業。上影集團立志在國際電影發展格局中,率先建成強大的中國電影企業。為此我們多年堅守的理念,一是擔當好文化橋梁,二是加強國際合作,三是拍攝影響全球的優秀電影。最核心的任務是講好中國故事,這才是中國電影融入世界的根本。

架起中西方溝通橋梁

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終身院士 艾倫·麥克法蘭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對全世界做出的一項巨大貢獻,它將東方和西方的優質資源相結合,提倡中國一貫秉持的和諧、和平等理念。與大部分西方社會所流行的過度自我主義、狹隘好斗、不容異議的傾向不同,“一帶一路”倡議是一個富有智慧、理智的選擇。

我於1983年在劍橋大學創立了“康河計劃”文化保護項目以及英國劍橋康河出版社,將中國各種文化形式帶到英國。通過與博物館、檔案館合作,建立起國際性的數據庫與數字博物館,收集幾個世紀以來從中國售出或流失的文物和手稿的信息。

“一帶一路”倡議如同一座橋梁。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在下一個40年,中國這個文明古國將為西方提供諸多智慧和能量。

合作共贏凸顯包容性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賈秀東

“一帶一路”倡議,已成為全球熱點議題,對於“一帶一路”,通過這幾年的觀察,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第一,“一帶一路”本質上是一個經濟合作倡議,不是地緣政治的零和博弈。第二,“一帶一路”形式上是開放包容的,不是以中國為中心的排外“小圈子”。第三,“一帶一路”形態上是一種與時俱進的國際公共產品,不是一成不變的國際實體機制。第四,“一帶一路”最終目標是服務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是追求短期、狹隘的利益。

相信“一帶一路”這一鴻篇巨制將會收獲越來越多由衷的理解、贊嘆、支持和參與。

解讀“海絲”有了金鑰匙

中國水下考古中心所長 姜 波

沉船、港口與貿易品,是考古學家解讀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金鑰匙。20世紀后半葉以來,沉船考古成果尤其令人矚目,出人意料的水下考古發現層見疊出,揭開了海上絲綢之路研究的新篇章。

中國海域發現的海上絲綢之路沉船以泉州后渚沉船、“南海一號”和“華光礁一號”最有代表性,發現地點恰在起航港、“放洋之地”(古人對出海通道的稱呼)和遠洋航線上。這些發現,生動地展示了宋元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風貌。其中,“南海一號”是迄今為止最為重要的成果,共出土文物14392件(套),據最新的樣品檢測數據,“南海一號”上已經發現絲綢遺留的化學成分,海上絲綢之路名不虛傳!

學會“站在世界看中國”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 范士明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覆蓋亞歐非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當前,廣義的“絲路”中,人文交流已形成了多層次、多維度、多樣態的繁榮局面,但在熱鬧、繁榮的背后,絲路上的跨文化交流還需要更多國際思維。

文化交流不僅在於展示、說明自己,也在於欣賞、聆聽他人。跨文化交流不是任何一方的獨角表演,而是各方的對話和合唱。我國一直提倡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不同民族、文化要“交而通”,並強調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不是地緣政治工具。這體現了平等、開放、包容的國際思維取向。我們要在更寬廣的視野下,以更具“同理心”的方式反觀自己、呈現自己,學會“站在世界看中國”。

為祖國發展感到自豪

旅英作家 嚴嘯建

常年旅居海外,祖國始終是內心難以割舍的牽挂,每一次回國,總能讓我產生許多期待。此次應邀參加2018“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親身感受祖國取得的巨大發展與變化,從海口機場到博鰲會址,如穿行在天然美麗、綠色環繞的花園島上,景色旖旎、水清路淨,令人印象深刻。

許多英國工商界人士接受和理解“一帶一路”倡議,不時邀請有關專家學者召開研討會,因為越來越多人認識到,中國的經濟發展和實力強大,有利於世界的穩定和繁榮。英國是西方首個把中文列入中小學校第二外語的國家,這也令我們華人充滿了自豪感。

推動中國電影走出去

樂創文娛公司董事長 張 昭

樂創文娛自成立以來,已制作發行60余部主流影片,並且始終以傳播優秀文化價值、提升中國電影國際影響力為企業核心使命之一,堅持通過電影作品講好中國故事,對話世界。

我們深切感受到,推動中國電影走出去,應當是“文化走出去”,而不是“娛樂走出去”,為此我們在商業模式上嘗試品牌化、系列化探索。我們正積極籌備《神雕俠侶》電影三部曲,用系列電影展現家國情懷。同時還在籌備展現東方草原文明、傳播“和合共生”理念的動畫系列電影《狼圖騰》,並與呼和浩特市政府共同建造文化旅游項目——狼圖騰特色小鎮,打造新的文化品牌。

未來,我們將繼續在電影和文旅領域發力,向世界展現詩一般的中華文明之美。(攝影:趙樹宴 付勇超)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