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破冰"到融合發展 兩岸出版業攜手創未來
“出版物是文化的基礎載體。兩岸優秀的出版物不但承載著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也承載著兩岸的共同血脈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談及作為兩岸文化融合發展重要組成部分的兩岸出版交流工作,九州文化傳播中心主任王明鑒這樣表示。
10月31日,“兩岸出版交流30周年座談會暨2018兩岸出版論壇”在福建廈門舉行。兩岸出版業專家學者、業界代表等100余位嘉賓出席座談會並參與研討,共同回顧兩岸出版界30年攜手共進的發展歷程,展望新時代兩岸出版業共創雙贏的未來。
王明鑒在開幕式致辭中說,兩岸出版交流工作,不但是“兩岸一家親”理念的重要見証者,在兩岸經貿文化交流與兩岸學術研究中發揮了重要的引領、凝聚與溝通作用,也是“兩岸一家親”理念的重要踐行者。
座談會上,兩岸出版業者探討了在新技術新媒體迅猛發展、人們閱讀習慣與生活方式發生根本改變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實現中文出版革古創新與轉型發展,如何深化兩岸交流合作,應對國際圖書市場的激烈競爭等問題。
福建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陳祥健認為,大陸與台灣是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面對新技術革命和人們閱讀習慣改變帶來的傳統出版業困境,兩岸出版界隻有攜起手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起使,才能形成兩岸中文出版的優勢與活力,才能共同應對國際圖書市場的激烈競爭。
“兩岸出版業交流的‘破冰之旅’可追溯到1988年10月20日在上海舉辦的海峽兩岸圖書展覽。(展覽)開啟了兩岸出版交流的大門。”台灣出版協會理事長陳恩泉在座談會上回顧了海峽兩岸出版業合作歷程。他說:“當年的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在開幕式上講的‘兩岸同胞同宗同文,出版界應攜起手來,推動兩岸交流,加強合作’我到今天也沒有忘記。”
回顧從1988年至今,兩岸出版交流大致經歷了從間接交流到互辦書展交易會、研討會等活動,從互相的版權貿易圖書進出口業務交流發展到合作出版、聯合購買海外版權,甚至合資開書店、辦物流等,交流合作方式多樣緊密。
台灣如今是大陸版權貿易的重要合作伙伴。據中國出版協會方面的統計數據,近年來,大陸每年引進台灣版權1000多種,大陸圖書在台灣的銷售數量保持增長勢頭,大陸進口台灣的圖書數量也在穩步增加。
台灣圖書出版事業協會理事長林洋慈表示,30年交流的腳步一直沒有停止,主要在於兩岸同宗同源、同文同種。面對競爭,兩岸要合力共進,面向未來,兩岸交流前景才會更加廣闊而美好。“兩岸的出版發行都面臨產業的變革及競爭,大家要同舟共濟、努力不懈,共謀轉型升級之道,積極尋求新商機、開發新市場。”
韜奮基金會理事長聶震寧用“民族統一,文化為根,出版先行。中華文明五千年不斷,出版業功不可沒”來形容兩岸出版交流在傳承中華文化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回顧兩岸出版交流30年,他認為非常重要。他表示,台灣出版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對大陸出版業有啟示意義,大陸豐富的出版資源、作家資源、廣大的市場也是吸引台灣出版業交流合作的基礎。
本次座談會由九州文化傳播中心、福建社會科學院主辦,九州出版社、國家圖書館出版社承辦,廈門外圖集團有限公司協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