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好記者講好故事:見証中國奇跡

廣東珠海廣播電視台 桂嘉晨
2018年11月09日07:36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見証中國奇跡

長龍臥波伶仃洋,從此天塹變通途。港珠澳大橋,作為世界上最長跨海通道,被一些外國媒體譽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因為有了這座橋,珠江口東西兩岸,基礎設施實現互聯互通,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幾年來,我有幸參與了港珠澳大橋眾多節點的新聞報道,了解了許多建設中的艱辛與不易。

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裡,創造了諸多世界之最。它集橋、島、隧於一體,其中開鑿6.7公裡的海底沉管隧道,成為世界級的工程難題。

2013年5月,第一節沉管成功安放。一節沉管的大小,超過一艘航空母艦的排水量,如此巨大的沉管要在最深44米的海底對接,這樣的難度可想而知。而港珠澳大橋要完成的則是30多次這樣的“深海之吻”。其中,近500項專利技術,為全世界同類工程提供了“中國經驗”。

林鳴,超級工程的總工程師,採訪中我了解到:33節沉管,他全部親自坐鎮指揮,無一缺席。即便是在因過度勞累而導致鼻腔出血,手術后4天,他又回到了工程現場隨船作業。正是有了林鳴和這些大國工匠們的不懈努力,中國外海沉管技術完成了從零到世界之巔的升華,也贏得了世界工程界的尊重和掌聲。

因為這座橋,大橋經濟時代來臨,這是榮光,更是使命。而珠海這座城市本身,就是一個奇跡。

李志均,一位退休攝影師。20世紀50年代,他從香港到珠海參加工作,從那時候開始,他就用手中的鏡頭記錄著身邊的一切。1978年,中國吹響改革開放的號角,珠海成為最早的經濟特區之一。40年滄海桑田,珠海已經從一個落后的沿海小縣城成長為現代化花園式海濱城市,珠海經濟特區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從今年5月份開始,珠海廣播電視台組織了“紀念改革開放40年——窗口行”大型異地採訪活動,我和我的同事先后奔赴深圳、廈門、汕頭等地,全方位報道經濟特區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各經濟特區勇立潮頭、銳意進取,充分發揮“實驗田”和“窗口”作用,成為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實現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的一個生動縮影。給我印象最深的深圳,從小漁村起步,如今已華麗蛻變成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成為中國城市創新發展的標杆。而擁有三個經濟特區的廣東,正按照“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要求,繼續做好改革開放的排頭兵。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站在改革開放40年的節點上,回望來時路:那是創造中國奇跡的道路,那是沿著改革開放行進的道路,那更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這條路,我們將一直堅定地走下去。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