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酒香也怕巷子深 大片時代,小眾電影如何大眾化

2018年11月10日07:28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大片時代,小眾電影如何大眾化

配合著民族電影音樂的優美旋律,200余部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優秀民族電影片段一一閃現。然而,現場觀眾對其中很多片子感到陌生。也難怪,這些影片,在當今這個大片時代,往往很難登上大銀幕。

這是日前在京舉辦的民族電影與移動電影院戰略合作暨上線儀式上的一個場景。這次戰略合作,為民族題材影片等長期難以登上大銀幕的小眾電影帶來了利好:今后可以第一時間在移動電影院上映,實現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這無疑會大大拓展小眾電影的生存空間。

從線下到線上,拓寬發行放映渠道

大量小眾影片長期難以跟觀眾見面,從根本上講緣於電影的數量與院線空間的結構性矛盾。盡管這兩年電影院在很多地方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我國電影銀幕總數突破了5萬塊,但出於利潤考量,商業院線將主要資源投向商業大片。以2017年為例,當年我國拿到龍標的影片有970部,可最終進入院線上映的僅有566部。而上映的566部影片,有57%的影片首日排片量不足1%,大部分都是“院線一日游”,這些大多為中小成本的小眾電影。因此,很多小眾電影發行方不斷呼吁院線提高中小成本影片的排片率。

2016年,中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成立,商業院線在全國各省市拿出一些影廳專門用來放映藝術電影。幾年過去了,藝術院線仍在艱難探索中,正如安樂影片有限公司總裁江志強所言,“不能逼得太緊,因為影院也要做生意,要交租金”。

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張偉認為,面對院線空間與影片數量的結構性矛盾,必須突破傳統電影發行放映的盲區,創新電影放映的模式。今年5月份在深圳文博會上亮相的“移動電影院”為破解長期存在的排片難題提供了可能。隻要下載一個“移動電影院APP”,觀眾就可以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終端隨時隨地與實體院線同步觀看最新影片。由於網上空間無限,幾乎不存在所謂的“排片”問題,這就為破解實體院線排片難的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可以幫助更多小眾電影實現上院線的心願,並為其走向大眾提供可能。

一個最新的例子是,10月下旬,《雲上石頭城》《尋找雪山》《摩梭姐妹》《格桑梅朵》《絲路英雄·雲鏑》《泡菜》《追夢的黎族女娃娃》《我的未來誰做主》《哭嫁》《紅剪花》這10部民族題材優秀影片一起登上了移動電影院,把選擇權交給了觀眾,影片出品方再也不用為排片難問題糾結。

“民族電影登上移動電影院,大大拓寬了電影傳統的發行放映渠道,這是一個創舉,有利於民族電影擴大自身的影響力。”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秘書長趙晏彪說。

酒香也怕巷子深,營銷需要出“奇兵”

2016年,吳天明導演的絕唱《百鳥朝鳳》最初院線排片僅佔1%,上映一周票房僅有300余萬元,這與其極佳的口碑形成巨大反差。無奈之下,發行人方勵以六旬之軀驚人一跪,不僅打動了院線,也吸引了觀眾的目光。最終,《百鳥朝鳳》排片達到7.4%,雖不至於票房飄紅,但也可謂峰回路轉,票房最終以8600多萬元收場。

后來方勵坦承,“跪求排片”的主意出自發行團隊中的年輕人。這個轉折告訴人們,在注意力成為稀缺資源的時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宣傳也要出“奇兵”。

在如今這個快餐消費的時代,人們對影片的選擇往往呈“標簽化”和“臉譜化”,年輕觀眾選擇影片往往奔著明星、大片而去,很少會把時間和精力“賭”在小眾電影上。那麼,小眾電影要想吸引觀眾的注意,必須出奇制勝。

可長期以來,小眾電影尤其是其中的文藝片,囿於宣發經費限制,往往在宣傳上投入嚴重不足。同時,這些影片的主創人員,往往“自視清高”,隻顧拍好片子,不願“低下身子”主動向觀眾進行宣傳推介。

青年電影學者章文琪指出,小眾電影由於缺乏明星,在宣傳上具有先天的劣勢,但越是如此,越應該重視宣傳和營銷,“至於如何進行營銷,確實需要好好思量,如果沒法用錢解決,那就用創意去解決”。

從觀眾中來,到觀眾中去

長期以來,文藝片等小眾電影,即便口碑爆棚,也不會有太多關注度或票房。這一“魔咒”今年年初被《芳華》打破。被大家歸入文藝片類型的《芳華》,最終票房突破14億元,這意味著小眾電影完全可以大眾化。

這樣的改變,其實有跡可循。幾年前,《烈日灼心》獲得了超過3億元的票房。后來,《大魚海棠》票房達到5.65億元,《美人魚》更是以33.92億元摘得年度票房冠軍。從影片內容和氣質上看,這些影片或許都可劃入文藝片的范疇,但它們又不像傳統的文藝片那樣晦澀難懂,而是很接地氣,所以擺脫了“小眾”的命運。

章文琪認為,電影是大眾文化消費,既有藝術屬性,也有商業屬性,兩者對立而又統一。小眾電影要想獲得持續的生命力,最終還是要走向大眾。這就要求影片的內容和形式,都不能“曲高和寡”,不能“唯我獨尊”,必須符合觀眾的“口味”,做到“從觀眾中來、到觀眾中去”。

隨著移動電影院等新型放映方式的興起,所有電影接觸觀眾的機會越來越均等化,可謂“大家又重新站到同一起跑線上”,小眾電影需要在觀賞性上花心思以走向大眾,而那些所謂的商業大片又何嘗不需要在思想性、藝術性上也有所提高呢?(本報記者 韓業庭)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