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中國工人》:融媒應用辟出宣傳新陣地

張君成
2018年11月13日13:38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中國工人》融媒應用辟出宣傳新陣地

  想不想閉上眼睛,收聽中國工人運動歷史的故事?如果你有這樣的意願,那麼,打開今年的《中國工人》雜志——慶祝中國工會十七大特輯中的第9頁,掃描右下角的二維碼,戰爭年代的槍炮聲便扑向耳邊。

  作為全國總工會的重要報刊之一,由中國工人出版社主辦的《中國工人》在今年10月22日—26日中國工會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期間,積極應用融媒體資源,創新採用多種形式服務中國工會十七大,讓人耳目一新。

  音頻AR齊上陣

  雜志可“聽”又可看

  創刊於1924年的《中國工人》一直以服務廣大職工為己任。而今年恰逢中國工會十七大召開,如何讓這個5年一次的盛會得到更好的宣傳,成為《中國工人》今年的重要任務之一。

  《中國工人》雜志總編輯李瑾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服務中國工會十七大期間,將《中國工人》雜志派送到了與會代表的房間。“編輯部為此群策群力,提前兩個月策劃、採寫、編輯了慶祝中國工會十七大特輯,並將音頻朗誦、增強現實技術(AR)等手段應用在雜志上,極大地豐富了雜志的形式及內容。”

  該期《中國工人》特輯還推出了長篇深度報道《站在最大多數勞動人民的一面——從一次勞大到工會十六大》,深度整合工會出版內容資源,全部年份、人名、數字逐一研究確認。以此為基礎,雜志邀請了騰訊視頻流量破億的現象級紀錄片主播承擔了中國工會十七大期間的重要播音任務,專門把文字變成了聲音,同時邀請央廣專業混音師進行配樂合成。

  李瑾告訴記者,最終完成的“聲音裡的工運史”,全長45分鐘,濃縮96年。在中國工人運動浩如煙海的史料裡,這種出版形態還是第一次。讀者如果還想聽到更多的工運史料,繼續打開雜志特輯的第29頁,還是掃描右下角的二維碼,便可以在聲音裡回到革命年代的上海、武漢和延安。“這部有聲歷史講述的是中國共產黨早期創辦刊物《中國工人》的故事,現代技術與歷史回顧在這裡得到了統一。”李瑾補充道。

  對於《中國工人》在工會報刊中首度應用增強現實技術,李瑾表示,這期雜志特輯採用增強現實技術,精心設計了“為中國工會十七大打call”的細節。“隻要使用手機微信客戶端掃描封面右下角的二維碼,依照提示操作,跳出一個工人卡通AR形象,活潑地在手機屏幕上蹦跳,隨意調整角度,就可以與這個虛擬卡通人物合影,很多代表都躍躍欲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線上互動積極推廣

  線下聯動一舉多得

  因為雜志月刊的屬性,刊物的編輯出版工作都是在大會前進行的,要想在會議期間擴大影響力,《中國工人》的新媒體應用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李瑾告訴記者,本次新媒體整體策劃方案的推出是經過前期精心籌劃和扎實准備的,不打“無備之戰”。“我們一方面是深度報道早著手,避免倉促上陣﹔一方面是即時新聞做到深發掘、精梳理,既要求時效性,又做到妥善處理。”

  大會期間,《中國工人》微信公眾號發布了10篇文章,每一篇都極具新聞性、時效性、閱讀性,整體內容編排巧妙,得到了讀者的喜愛,點擊量過千的就有6篇。例如,10月25日清晨5點,新一屆執委會委員名單在印刷廠印制完成正在分發的過程中,雜志社公眾號便同步完成了《深度|郭明義、巨曉林、高鳳林等進入中國工會新一屆領導機構》消息的推送,這篇文章的閱讀量當日就超過了6000次。同時,在開幕式當天的微信公眾號推送中,採用了H5的方式,用圖文、音樂相結合的新媒體手段致敬工運先烈。

  此外,李瑾認為,這次《中國工人》的新媒體應用還有一個亮點——重視推廣互動工作。“我們在消息推送后及時跟進,與與會代表、大國工匠、各地工會干部等積極互動,使點擊量與留言區留言數量均得到提升,刷屏與會人員的‘朋友圈’,形成‘熱議’氛圍。”

  除了新媒體互動外,此次大會,《中國工人》還與中國工人出版社進行互動,積極做好會議期間優秀圖書展示等一系列文化服務工作,線上線下的積極聯動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如《中國工人》附贈的職工書屋無限期閱讀卡——“喜迎中國工會十七大·紀念版閱讀卡”,是專門為大會定制的。“這不僅提升了雜志的品牌,還充分利用出版社的圖書資源,豐富讀者的閱讀形式,一舉多得。”李瑾說。

(責編:趙光霞、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