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中國大百科"40年:從引進來到走出去

李婧璇
2018年11月16日13:20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中國大百科”40年:從引進來到走出去

北京市西二環阜成門北大街矗立著一幢大樓,這是金融街附近一座文化地標,由鄧小平親筆題寫的“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0個剛勁的大字,在出版社大樓上與朝霞相輝映。

“大中國,大百科”,一部中國大百科全書的歷史及背后的動人故事,既彰顯著改革開放中國的文化科學建樹,也折射出五千年中華文明的強國夢想。“40年前,我們引進來﹔40年后,我們走出去。這‘一進一出’,不僅為中國的現代化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也為國際舞台上展現中華文化提供了最佳載體。”面對40年的發展歷程,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社長劉國輝說。

作為一家與改革開放同行的出版社,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40年來拓荒深耕,從以出版中國大百科全書為主,業已成長為具有百科特色同時出版門類齊全的國家級大型綜合出版機構,以自身努力不斷推動中國百科事業向前發展。

百科全書,

從無到有再到紙網聯動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一項高瞻遠矚的決策——編輯出版《中國大百科全書》,成立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為出版一套書而成立一家出版社,這在中國出版史上可以說絕無僅有。”劉國輝感慨道,“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中國人終於要編纂一部屬於自己的百科全書啦!這一消息鼓舞並激勵著當時的知識分子紛紛聚集到“大百科”旗下,著名系統工程學家錢學森、物理化學家盧嘉錫、生物學家貝時璋、法學家張友漁等一大批各行各業的學術權威,他們都親自動筆撰寫詞條,為這一偉大的國家文化出版標志性工程“添磚加瓦”,以實際行動推進“四化建設”。

“那時編撰百科全書的學者專家們,真的是以‘隻爭朝夕’的精神投入到忘我的工作中,絲毫不敢懈怠。”在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工作了一輩子的原副總編輯阿去克,回憶自己一畢業入社工作時,天天懷揣著專家們寫的小卡片去圖書館裡查閱核實資料,“基本是‘長’在圖書館裡,雖然也苦也累,但卻感到無比的光榮和自豪”。

1993年,歷經十五載艱辛,《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一版)》問世。共計74卷,7.7萬個條目、1.2億字。全書匯集了當時世界最新科學文化成果,體現了中國知識界數十載學術研究水准,著名科學史家李約瑟稱贊其“內容之廣,用功之深,有如蒼穹”。

修訂,是使百科全書生命之樹常青的一項重要工作。1995年12月,國務院批准《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正式立項,並成立了以周光召為主任的《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總編輯委員會。2009年,知識內容全面更新的32卷《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集合6萬個條目、6000萬字、3萬幅插圖、1000幅地圖……終與讀者見面。

如果說,《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一版)》篳路藍縷,結束中國沒有百科全書的歷史﹔《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創新傳承,再創中華文化輝煌﹔那麼,步入新時代的《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則要積極響應時代的號召,與時俱進,打造數字化時代的新型百科全書。

“現在正在編纂的《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將實現紙網聯動,網絡版首批詞條將於今年年底上線測試。”劉國輝表示,除專業版外,還將推出專題版、大眾版,其中部分條目還將結合音視頻等多媒體手段,使得呈現形式更加生動形象,“百科全書最大的特色就是權威、准確,我們要在網絡時代發出最有影響力的聲音”。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黨委書記劉曉東也表示,《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將成為一部能夠代表世界水平的網絡化、數字化的百科全書。

引進合作,

也是向海外講開放故事

開放,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自成立以來發展的主旋律。為了編好中國的百科全書,必須認真地研究外國百科全書的經驗,洋為中用,取其精華。為此,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的編纂者們開始收集世界上有名的百科全書,在對外學習交流的借鑒中,便有了《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版的引進出版。

在中國出版《不列顛百科全書》,“這是個好事情”“中國的部分我們自己來寫”。1979年,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在會見美國不列顛百科全書公司代表團時,為雙方這一合作項目的開展定下了基調。

《不列顛百科全書》也產生了多個具有歷史意義的第一:中美建交后第一個文化交流合作項目﹔200多年歷史的《不列顛百科全書》第一次由中國學者撰寫中國條目﹔它還是第一個獲得國家圖書獎的引進版圖書。

1985年的秋天,《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1—3卷)北京首發式舉行當天,王府井新華書店門口排起了長長的購書隊伍。阿去克回憶說:“還沒開門,排隊的人群已經達到一兩千人,需要靠警察維護秩序。當時美國不列顛百科全書公司的副總裁到了現場也被驚呆了。”懷著對知識以及對外面世界的渴望,當時的很多中國民眾認為,一套百科全書也許是了解世界的最佳窗口。

這套書的出版,離不開編纂者們的努力付出。院士錢偉長與《不列顛百科全書》的故事也一再被人提及。八十高齡,有著繁忙公務的錢偉長,堅持親自動筆翻譯,並保証提前交稿。

“20多年來,《不列顛百科全書》簡編、國際中文版以及修訂版幾大出版工程,之所以能夠克服各種困難,在較短的時期內出版,首先應歸功於小平同志的關懷和由他倡導制定的改革開放政策,而以錢偉長同志為代表的一大批知識分子,愛國敬業、為振興中華奉獻自己全部心血的無私精神,也是促成小平同志所說的這件‘好事情’成功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社長助理蔣麗君飽含感情地說道。

與此同時,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更加矚目我國的港澳台地區。1995年,與台灣錦繡出版事業有限公司合作,原文一字不改地在台灣地區出版《中國大百科全書》繁體字版(60卷)﹔2000年,與香港齡記出版有限公司合作,將《中國大百科全書(簡明版)》以《新世紀百科全書》之名推出繁體字版(12卷)﹔2002年,與台灣遠流出版公司合作,全文推出《中國大百科全書》網絡版。

“港澳台地區的讀者,以及廣大海外華文讀者,通過百科全書對我國改革開放有了更加全面、客觀的了解。”劉國輝說,借助百科全書,讓這些讀者讀懂並了解當代中國。

融合發展,

多元立體展百科精華

近年來,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成為行業發展方向。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也是積極推動者和實踐者。

在前不久落幕的第十三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上,由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推出的《穿越時空的大運河》數字影像展再度亮相。《穿越時空的大運河》依托流媒體、虛擬成像以及三維立體成像等前沿技術,穿梭於運河的古與今,在數字長卷上講述大運河通州段的故事,實現了當代學者、藝術家對傳統文化的當代闡釋。

“此次影像展是傳統出版行業將海量獨家優質內容重新整合,依托新載體、憑借新媒體的一次全新的轉型嘗試。”數字影像展的策劃人、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中國故事”項目組負責人楊振說,研發團隊已與國際知名出版機構達成協議,通過內容海外授權的形式實現文化輸出,“明年8月份將有多語種版本的圖書覆蓋歐美和亞太地區的十幾個國家,實現全球同步發售,讓運河故事更好地走出去”。

在今年的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國內首個百科機器人——司南君在“百科發展國際論壇”上發布。“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存儲了來自《中國大百科全書》的權威內容數據資源,還針對人工智能應用,對這龐大的語料庫進行了深度標引,做了大量基礎性、先進性和前瞻性的技術處理工作。”劉國輝表示,百科機器人的問世,是將百科資源與人工智能結合,“以多元立體方式對百科發展之路的積極探索和大膽嘗試”。

事實上,1998年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就成立了百科術語中心,開發了“中國百科術語數據庫”項目。2001—2011年,出版社依托百科術語數據庫,以《中國大百科全書》為主要內容資源,陸續開發了《中國大百科全書》圖文數據光盤版、在線版、數據庫版等。“數字化,既是時代的需求,也是行業的未來。作為人類知識精華呈現的百科全書,對其進行數字化、智能化建設,需要不懈努力、開拓創新,走在時代前沿。”劉國輝表示。

成立40年來,支撐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一路向前、持續發展的動力,源自“大百科精神”——一種執著的愛國主義精神,一種高尚的集體主義精神,一種主動開拓的創業精神,一種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一種無私的奉獻精神。

“四十不惑,兩翼齊飛。步入新時代的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將繼續秉持並發揚光大‘大百科精神’,並在與時俱進的實踐中,賦予其時代特色。”對於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的未來,劉國輝信心滿滿。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