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馬化騰:從互聯網"大咖"到全國人大代表

2018年11月28日07:13 | 來源:法制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馬化騰從互聯網“大咖”到全國人大代表

  作為杰出企業家的馬化騰,是為社會大眾所熟知的。

  11月26日,中央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表彰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了100名改革開放杰出貢獻擬表彰對象名單,馬化騰名列其中。

  在此一個月前,10月24日,由中央統戰部、全國工商聯共同推薦宣傳的“改革開放40年百名杰出民營企業家”評選中,馬化騰也在其中。

  不過,除了杰出企業家,馬化騰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全國人大代表。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馬化騰,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呢?

  2013年,馬化騰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至今當選了兩屆全國人大代表,參政議政6年。這6年,馬化騰日趨進入全國人大代表的角色:2015年,提出關於“互聯網+”的建議,同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把“互聯網+”作為國家產業戰略﹔2017年、2018年,他連續提出粵港澳科技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建議,如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經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和政府工作報告,提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

  馬化騰是如何做到這些的?他又是如何在企業家與全國人大代表這兩個角色之間自如切換?

  回顧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最需要感謝的是改革開放給予了巨大的包容和創新的空間

  1971年10月,馬化騰出生在海南東方市八所港。1984年,東方風來滿眼春,深圳經濟特區成立的第四個年頭,13歲的馬化騰隨父母定居深圳。

  也是在這一年,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首次視察深圳,隨后題詞:“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証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這一結論,結束了“是否辦特區”的爭論,也加快了特區對外開放的步伐。

  深圳國貿大廈離馬化騰的家不遠,他常常仰頭看著這棟大樓迅速拔高,成為當時我國的第一高樓。

  改革開放后,國家經濟復興、深圳崛起,一個新時代的宏大畫卷,在少年馬化騰的眼前徐徐展開。

  “那時,在校園裡最流行的一個詞語是‘時不我待’。老師們經常教導我們說,如今是百年一遇的大時代。”馬化騰感慨:正是改革開放帶來的紅利、深圳務實創新的氛圍,幫助他們這代人不斷成長。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社會經濟迅速發展,中國互聯網產業應運而生。20年前,互聯網企業騰訊誕生於領改革開放風氣之先的熱土——深圳。

  馬化騰對深圳充滿感念,對改革充滿感恩,對國家滿懷感情。

  前不久,馬化騰在接受央視採訪時,發表了《致未來》的信:

  “回顧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最需要感謝的是改革開放給予了巨大的包容和創新的空間。騰訊受益於改革,也助力改革。互聯網正在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也成為文化發展的軟實力。作為網絡強國的建設者,我們積極響應數字中國戰略,致力成為各行各業的數字化助手。站在現在看未來,我們要長期投入基礎研究,鼓勵科學探索,布局前沿科技。我們有信心和決心,在信息革命的浪潮中奮勇搏擊,在全球競爭中力爭前列。站在現在看未來,數字經濟必將成為中國領先全球,率先打開第四次工業革命之門的鑰匙,這是事關民族復興的產業,事關深化改革的大業,這也是我的中國夢。”

  這些話,是馬化騰有感而發,既是對企業的使命與責任的定調,也盡顯他的家國情懷。

  履職全國人大代表的第一年,馬化騰面提了3份建議,都是實實在在的問題

  2013年3月,馬化騰這位互聯網“大咖”出現在媒體鏡頭前時,有幾分不一樣。隻見他戴銀絲邊眼鏡、著合體西服,最引人注目的是胸前挂著的紅色証件。這張証件提示,這位年輕的互聯網領軍人物有了一個新身份:全國人大代表。

  騰訊公司黨委副書記、公共政策部總經理沈丹回憶,在進入全國人大代表角色過程中,馬化騰開始時是慢熱的,就如他略顯腼腆的工程師性格。

  當時,媒體對此曾有鮮活的報道記錄:一位女記者把馬化騰堵在電梯口,連著兩趟電梯沒讓他上去。馬化騰在應對記者方面沒什麼經驗,隻能友好地向記者微笑,但惜字如金。

  那一年全國兩會期間,在廣東團分組會上,馬化騰的位置很醒目:右手邊坐著時任廣東省省長朱小丹,他對面是時任深圳市市長許勤。雖然馬化騰話少,省長、市長卻不停為他做“宣傳”。

  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許勤提出,在創造深圳速度的同時,應更多融入創新發展理念。朱小丹接過話,扭頭看著馬化騰說:“馬化騰靠的是什麼?就是創新驅動,他的微信靠的是什麼?就是創新、創造,而且他是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

  “目前,騰訊是全球互聯網提交專利數最多的企業。”許勤說。

  聽著他們的話,馬化騰正襟危坐,點點頭。

  履職全國人大代表的第一年,馬化騰面對媒體時盡管有些低調,但他為履職所做的准備可謂充分、專業。當年,他提了3份建議,分別是《關於營造良好自主創新環境 促進科技創新企業發展的建議》《關於實施互聯網發展戰略 加快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建議》《關於將互聯網企業“走出去”提升為國家戰略的建議》。

  馬化騰提出的這些建議並非空穴來風,也非高舉高打,都是選擇實實在在的問題。每份文件的“建議”部分,都是著墨最重的地方,他從技術思維和產品思維切入,多數都有實際解決方案,能夠解決實際問題。

  經過持續對產業的思考,他提出了關於“互聯網+”的建議,並得到政府工作報告的共鳴

  盡管在媒體的描述中,剛剛履職全國人大代表的馬化騰略顯生澀與內斂,但他很快就進入了這個新的角色。

  他的過人之處是快速學習、適應與改進,就像產品經理做產品的方法論一樣,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很快就會讓人刮目相看。

  2013年全國兩會結束后,馬化騰對他的團隊提出要求,在參政議政方面,團隊要幫他多關注重要的行業議題與社會議題。當然,他自己也開始關注打擊網絡犯罪、打擊非法象牙交易、打擊盜版、用信息化手段保障食品安全等議題。后來,馬化騰在2014年全國兩會上提出的建議都集中在這四個方面。

  騰訊集團市場與公關部副總經理李航認為,馬化騰的這種學習力,其實並不神秘,那就是“認真”二字。

  履職全國人大代表,馬化騰全身都透著認真勁。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是每年全國兩會的重頭戲,這也是馬化騰在兩會期間專注研究的事情。

  當看到政府工作報告顯示服務業佔比首次超過50%,馬化騰就在報告上涂涂劃劃,標出重點並認真分析﹔當看到報告中提及科技、創新,馬化騰就用他工程師式的數據思維,關注其中的關鍵數據,再進行重點分析。尤其是在會場、在會后做筆記的情形,馬化騰儼然是一個學霸式的學生。

  靠著這股認真勁,馬化騰很快找到了履職全國人大代表的節奏。

  2015年,馬化騰邁出了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極其重要的一步——這一年全國兩會,他以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召開了新聞發布會,講述他的“互聯網+”夢想。

  關於“互聯網+”,馬化騰在建議中寫道,“互聯網+”是以互聯網平台為基礎,利用信息通信技術與各行業的跨界融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並不斷創造出新產品、新業務與新模式,構建連接一切的新生態。他認為,“互聯網+”應確立為國家戰略,互聯網與實業相結合,實現產業共贏,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彼時,發布會與政府工作報告的“互聯網+”國家戰略相呼應,成為當年全國兩會的焦點之一。媒體忽然發現,惜字如金的馬化騰不見了,他們見到的,是能在媒體面前侃侃而談並且充滿洞察力的一位全國人大代表。

  在記者面前對答如流,不是馬化騰天生的能力,而是靠刻苦練出來的。在全國兩會期間,馬化騰經常在前一天晚上,為發布會的內容准備到半夜,第二天一早起來參加會議或者接受採訪,依然精神飽滿。

  至於“互聯網+”戰略思考的由來,更不是靈感忽至,而是馬化騰持續對產業思考的結果:2013年,他提出希望國家把互聯網發展作為國家戰略﹔2014年年底的烏鎮互聯網大會上,他提出“連接一切”的戰略性思考,認為互聯網應該把各行各業的信息、數據、用戶連接起來,並在《人民日報》撰文《用移動互聯推進“智慧民生”》,認為在公共數據方面,應該“把信息孤島連陸地”,在此基礎上才可能打造便民利民的智慧民生工程。

  如今,“互聯網+”在各地開始實施,效果顯著。當然,這也成為騰訊在2015年、2016年重要的公司戰略。對國家戰略的建議和公司戰略的調整與響應,在馬化騰身上達成了內在的統一。

  作為“產品男”“技術男”,他把產品意識用在了全國人大代表的履職上,不是僅僅提出問題,而是將重點放在解決問題

  提出關於“互聯網+”的建議后,馬化騰的思考並未結束。

  他認為,這幾年互聯網和各行各業的融合已經形成了一個趨勢,他從“互聯網+”到“數字經濟”,再到“數字中國”的系列建議,有一個內在邏輯,那就是:“‘互聯網+’是手段,數字經濟是結果,網絡強國是目標。”

  這樣的系統化建議,思考的源頭是什麼?

  這與馬化騰的工作態度與方法論有關:作為“產品男”“技術男”,他把產品意識用在了全國人大代表的履職上,不是僅僅提出問題,而是將重點放在解決問題上。

  在常年關注的網絡安全領域,馬化騰經常邀請人大代表到企業討論。2016年9月27日,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黃業斌,帶領全國人大代表及廣東省人大代表視察團,到訪騰訊公司總部,與馬化騰交流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的成果與難點。

  馬化騰沒有止步於討論,他接著就讓業務部門深入研究。就是這一年,騰訊手機管家研發了反電話詐騙功能。

  2017年的全國兩會,馬化騰提出了《關於加強大數據環境下個人信息安全保護的建議》,建議“利用技術手段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等新型犯罪,警企合作共同治理網絡安全生態體系”。

  同年,馬化騰還提交了《關於加強未成年人健康上網保護體系建設的建議》,認為網絡風險的誘發因素極其復雜,具有很高的隱蔽性。因此,政府、社會、教育機構與互聯網企業應該共建未成年人健康上網保護體系。也是在這一年,騰訊上線了游戲“防沉迷”系統。今年6月,騰訊又推出“未成年主動服務工程”,甚至把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在識別與防止未成年人的過度上網。

  馬化騰就是這樣,說到做到,每一個建議都是玩真格,並且往往從自己開始做起。

  經過履職全國人大代表的歷練,他將企業的發展與使命置於改革開放的時代大潮中

  最近幾年,全國人大代表馬化騰的建議逐年增多:2016年5件,2017年7件,2018年8件……做代表這6年,他提交了33份書面建議,關注的領域也從互聯網擴展至諸多社會領域,涉及科技、民生、區域、文化、安全、環保等方面。

  馬化騰是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的聯席主席,“海綿城市”是他負責的領域之一。

  2017年全國兩會,馬化騰提出《關於全面推進我國海綿城市全面建設的建議》,而且也身體力行地實踐。在騰訊全球新總部深圳濱海大廈建設期間,馬化騰便思考如何讓海綿城市的理念結合其中。

  涉及各個領域的建議數量不小,對一名管理著4萬多名員工的騰訊創始人來說,馬化騰研究這些領域問題的時間從何而來?答案在四個字:功在平時。

  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建議,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2016年,在參加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時,馬化騰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靠著平時的觀察、學習、積累,在2017年全國兩會上,馬化騰提交了《關於發揮協同創新優勢 打造粵港澳世界級科技灣區的建議》,提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推動珠三角加快建設世界級城市群,打造粵港澳為世界一流的科技灣區。也在這一年,“粵港澳大灣區”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2018年全國兩會,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馬化騰繼續在《關於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動區域融合發展率先突破的建議》中建言,“以點帶面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加快邁向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在全國兩會上對國家戰略的建議,不但沒有影響馬化騰的企業管理,反而啟發了他的企業戰略。在今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馬化騰提出了《關於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 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建議》,認為“我國互聯網發展經歷了黃金20年,當前正加速由消費互聯網向工業互聯網拓展融合”“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與之相呼應,今年10月,馬化騰宣布,“互聯網已進入下半場,騰訊要扎實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其目的,就是做各行各業的數字化助手,響應支持實體經濟的國家戰略。

  此時的馬化騰,經過履職全國人大代表的歷練,已將企業的發展與使命置於改革開放的時代大潮中。

  記者手記  

  在今年11月11日騰訊二十周年慶的內部員工交流大會上,有員工問馬化騰:“拋開收入、市值等不談,你希望騰訊成為一家什麼樣的公司?”

  馬化騰略作沉思后回答:“騰訊的願景是希望成為最受尊敬的互聯網企業,改善人們的生活品質。如果進一步闡述的話,一是和時代、國家的利益更加方向一致﹔二是和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加融合﹔三是要能和業界的合作伙伴共同發展。”

  的確,一個企業的發展,時刻與國家利益聯系在一起,時刻與群眾需求相關聯。

  在改革開放40年的坐標上,不管是馬化騰個人還是騰訊,既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也是建設者、推動者。(記者 代秀輝 通訊員 展彥時)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